封齊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問題,觸及民生熱點,始終是歷次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密切關注的熱點話題。
居家養老 成地方兩會高頻詞
針對老齡化趨勢,北京、上海、廣東等多省份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養老進行布局,并提出具體措施。
部分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養老照料中心。比如北京2017年就已建成208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38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今年年內新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50家,建立綜合性老年津貼和居家養老巡視探訪制度。建設200個“社區之家”示范點,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90%以上城市社區。而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則提出要積極培育養老家政,此外,還提出了“新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0個”的目標。
2018年,上海將進一步完善“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新建5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新增7000張養老床位,改造1000張失智老人照護床位,加快建設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
2017年,浙江省新建和優化提升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811個,目前共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36萬個,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
養老服務 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是主要力量,兩者互為補充。然而,由于民辦老年公寓具有公益性,投資大,利潤薄等特點,導致部分民辦養老機構規模小,設施簡陋,難以應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老年人的多樣需求。部分老年公寓還存在入住率低的問題。
廣東省惠州市人大代表譚宇杰就提出,惠州公辦的養老機構以農村“五保”老人為主,相比之下,市、縣一級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較少,對城市“三無”老人的集中供養能力不足。針對此,譚宇杰等代表建議惠州加快公辦養老機構的建設步伐,提高對城市“三無”老人的集中供養能力。
深圳市政協委員房濤表示,目前深圳的機構養老床位供給僅能滿足戶籍老人的入住需求,無法保障非戶籍常住老人的入住需求,按常住老年人口計算需求缺口約為11625張,供需數量失衡問題突出,“優質的機構養老需求一床難求,而其他的地方門可羅雀,存在供給結構的問題。”房濤認為,深圳要推動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出路在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適應性。降低準入門檻,使非本地投資者舉辦養老服務項目與當地投資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同時,精簡審批的流程,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政策要落到實處,窗口和文件要同步。
浙江省人大代表、瑞安市高樓鎮岙口村支部書記楊小秋更關注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她說:“老人們很戀家,不愿離開村莊去外面養老。村里經濟能力有限、又缺乏專業人才,無法滿足孤寡老人三餐照料、失能老人護理等問題。”浙江省的代表委員們認為,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轉型升級,需要從鄉鎮層面進行統籌規劃。“以老年人配送餐服務為例,每個照料中心都辦一個食堂不符合實際、經濟投入過大,還容易造成資源閑置。示范型中心可以輻射周邊,更好地實現各類養老服務的全覆蓋。”
醫養結合 各級醫院各有分工
不少上海市人大代表對“老人照護評估體系”頗感興趣。統一需求評估是2014年整合衛生、民政等領域各自執行的老年人身體狀況指標,形成的一套統一的老年照護需求評估參數和照護等級標準。截至2017年底,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累計申請8萬多人,已評估7.5萬人。“相比本市的實際老年人數,這個評估申請涉及人數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陳麟顯然對這個數據不太滿意,他說,根據評估體系,如果照護等級在二級以上,可以享受一周三次的上門照護,可是很多老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政策,也就談不上評估申請,如何讓老人以及老人的家屬知曉這些養老政策有待跟進。
湖南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認為,醫療服務短缺是醫養結合推進過程中的短板,要強化大型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湖南省人大代表蔡愛烈說,不同規模的醫院在醫養結合推進過程中有其不同的作用。“作為龍頭的三甲醫院,具備專業化的醫療團隊和齊全的醫療設備,能夠滿足對老年人各類常見病的治療,同時具備較強的危急重癥搶救能力,對病后康復和醫療保健也可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作為各地市區域醫療中心的三甲醫院,引入優質社會資本,推出以健康管理、慢病調理和運動康復為核心、組合營養膳食、修身養性為一體的個性化醫養服務。”
部分省份承諾 今年繼續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
多個省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養老保險全覆蓋,并繼續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養老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養老保險全面實行全省統籌統支統管。今年將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以上。
天津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養老醫療保險人員全覆蓋。推進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和醫保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同時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
河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著力實施社區和居家養老工程等20項民心工程。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80%的城市街道。
吉林提出提高參保職工報銷比例,全面實行跨省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率達80%以上。
在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 河南省人社廳廳長劉世偉則表示,今年河南省將完善兩項制度。一是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重點研究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與經濟發展、收入增長、物價變動等相掛鉤的機制;二是完善醫保制度,將醫保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目錄分別擴大到3000種和4500種左右。此外,擴大門診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病種至15種和26種以上。2018年要實施全面參保計劃, 努力實現戶籍人口1.07億人應保盡保。河南省還將全面完成全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全省370萬職工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養老保險體系。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