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
20世紀60年代,在大連海洋島上有一個民兵三八女炮班,而且是全國第一個,赫赫有名,被稱為“海上集體花木蘭”、“黃海前哨一顆明珠”。
給葉帥表演打炮彈無虛發
1965年8月,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葉劍英元帥乘船來到遼寧省長海縣海洋島,視察駐島的陸海空三軍。他聽說名揚全國的第一個民兵女炮班就在海洋島上,馬上來了興致,他要親眼看看這個由孩子媽媽組成的女炮班到底有多么厲害。時值盛夏8月,海上微風習習,元帥點將:“三八女炮班!”
接到葉劍英的命令,三八女炮班的第一任班長兼瞄準手張淑英帶著炮長王淑琴、開閉手楊金榮、裝填手魏傳琴、引信手徐福英做好戰斗準備。
她們這次要給元帥演練的是海上實彈射擊項目。遠處看臺上,葉劍英拿著望遠鏡目不轉睛地盯著海上的一舉一動,他的身邊還有副總參謀長楊勇上將、張宗遜上將,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上將。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指揮員向女炮班發出指令,追擊海上目標。接到命令的張淑英手持望遠鏡沉著地觀察著,遠方波濤滾滾的大海上,一艘炮艇拖著一個靶子快速地行駛著,在大浪中靶子時而被拋向浪峰,時而又墜入浪谷。幾秒鐘之后,張淑英果斷下達命令,直接瞄準目標射擊。瞄準手瞄準了時速幾十海里的目標,裝填手從彈藥手手中接過一發沉重的炮彈推進了八五反坦克炮炮膛,隨著一聲地動山搖的巨響,炮彈呼嘯著飛向大海中的目標,首發即命中。接著女炮班又在兩分鐘之內發射了四發炮彈,彈無虛發,全部命中目標。葉劍英大喊了一聲:“好!”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張淑英提起給葉劍英表演打炮的故事,記憶猶新。她告訴我們:“葉劍英看過我兩次打炮,一次是在陸地上,一次是在海上。還有羅瑞卿將軍也看過我打炮。1965年在海上的那次打炮難度最大,但也是打得最好的一次。雖然在那次之前,我們女炮班也給軍區領導表演過,可從來沒見過那么多元帥和將軍一起站在臺上看我們表演。我的心里真是緊張極了。表演之前我給全班姐妹們說‘要發揮出我們最好的水平,打出女炮班的威風來。那一天海上的風浪不太大,信號彈升空后,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炮長計算完炮彈的落點后,告訴我瞄準。要知道能不能拿下這次表演,全靠瞄準手這雙眼了。我對好靶心后,果斷下令開炮。首發擊中,隨后四發四中。”
實彈射擊結束后,葉劍英走進陣地,和女炮手們親切地交談起來,尤其對張淑英,葉劍英格外地稱贊。張淑英還記得葉劍英當時說:“瞄準手是打得準的關鍵。”隨后,葉劍英俯下高大的身軀操作起瞄準鏡,問怎么瞄準,張淑英就在旁邊細心地告訴葉劍英瞄準的要領。視察完畢后,葉劍英即興賦詩一首,他揮筆寫道:“魏武揮鞭看滄海,豈知東海有長城;汪洋滅敵空潛快,島岸堅防民與兵。”
1965年全國民兵比武大會上,葉劍英、羅瑞卿等中央軍委領導又一次看了張淑英她們的表演,送給她們一個稱號:“女神炮班”。
“女神炮班”是帶著孩子練出來的
如此精準的技術,就連真正的炮兵想練也不容易,何況這些都已經是孩子媽媽的女民兵們呢!張淑英介紹說,海洋島三八女炮班成立于1960年6月。根據海島軍民聯防的需要,長海縣海洋島張家樓村組建起女民兵八五加農炮班,時稱三八女炮班。初期,炮班由5人組成,至現在,炮班成員換了12茬、70多人次。張淑英是家中的獨生女,性格剛強,有些像男孩子。三八女炮班成立時,她還是個沒結婚的大姑娘。因為她是班里文化程度最高的,所以被大家選為班長。
海洋島上的張家樓哨所駐扎著一個炮兵班,由于軍民關系密切,炮班被群眾稱為“第九戶人家”。炮長黃殿仁是沈陽軍區五好戰士標兵,主動擔起了女炮班的教練。拖炮、拉炮架、瞄準、開炮,每一個動作都要一遍遍地重復,反復練習。夏季烈日炎炎,她們累得汗流浹背。冬季數九寒天,她們不顧風雪嚴寒。特別是嚴冬臘月,如果手弄濕了,一不小心就會沾在炮上,一旦沾上了就會帶下一塊皮肉。拉大栓、放大炮,上百斤的炮彈抱起來就走。白天練上一天沒覺得辛苦,可晚上回家腿都邁不上炕。如果有演習任務,每天還要加班練習。那陣子每個人都變了樣,臉被風吹得暴了皮,嘴唇裂開了一道一道的口子,腳也被凍傷了。裝填手魏傳琴識字很少,全憑死記和一股子干勁兒練就了一手熟練的炮手動作。
最苦的要算是孩子了。張淑英回憶說,為了不影響訓練,她們天不亮就抱著孩子翻山越嶺來到陣地上,在地上鋪個小被子,把孩子放在上面,然后就操練起來。那時,大家就是想著要練好武,保衛海島,保衛祖國。
從三八神炮手到三八紅旗手
就是這樣刻苦地練習,張淑英她們不僅掌握了八五加農炮的操作技巧,而且個個都練就了神槍手的功夫,彈無虛發,指哪兒打哪兒。有一年沈陽軍區大比武,張淑英她們也參加了。比武中間,有一只作為靶子的氣球怎么打也沒打下來,恰巧張淑英看見了,她習慣性地向前跨了一步,身子向后,舉起槍,一槍就把氣球打了個粉碎。這一槍干凈利索,被羅瑞卿上將看到了,封她個“神槍手”稱號,還送給她一支沖鋒槍。
三八女炮班在全國出了名,很多地方邀請張淑英她們去作報告,張淑英一時間也成了名人。可誰知,“文革”中卻把張淑英打成了“反動”人物。因為她曾與羅瑞卿將軍合過影,羅將軍還送給她一支槍,她因此受到迫害。直到1968年,張淑英才恢復了名譽。1971年,張淑英離開了海洋島,來到大連電焊條廠任車間主任。張淑英身上始終有著那么一股勁兒,干什么都不怕苦,干就要干好。1980年,她被評為“大連市三八紅旗手”。
退休后的張淑英由于年輕時打炮的經歷,落下了耳鳴的毛病,但她從沒有后悔。她常說:“沒有年輕時的受苦受累,流汗流淚,哪有現在和平的好生活啊!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