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陽
這些年,由于盜墓小說的盛行,我國古代墓葬及盜墓和反盜墓的傳說,愈加流行開來。這里需要重點說一句,現實中盜墓倒賣文物是違法的,任何人都不應該違反法律。不過,古代的墓葬防盜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本期我們就為大家講述,那些真實確鑿存在過的,古墓的防盜措施。
盜墓故事的先驅
首先,我們來講一個盜墓的故事:
唐代中期,關中地區有一伙盜墓賊,盯上了一座古墓。這座古墓隱身于一大片松樹林中,外觀非常高大,墓碑雖在卻已經字跡湮沒,也不知道是誰的墓葬。
盜墓賊從墓葬的封土堆側面開挖,挖了幾十丈,發現一道石門擋住去路,這伙人掄起家伙沖著石門一頓猛砸,這道石門卻紋絲不動。盜墓者們仔細觀察才發現,這道石門當初是用鐵水勾縫加固的,也就是古墓的這道石門是真正的銅墻鐵壁。這伙人想盡辦法,用了好幾天,好不容易才把這道鐵石門打開。
石門打開之后,藏在門后的又是什么呢?不是寶藏。是迎面飛來的密集箭雨。盜墓的人當場被射死數人,狼狽逃竄。
為首的盜墓經驗豐富的老賊判斷,這是古墓內布置的弓弩機關被無意中觸發了,于是就安排人往前方墓道地面上扔大石頭,果然,扔一塊石頭,就招來一陣箭雨,一口氣扔了十幾塊石頭之后,箭雨就再也沒有了。
于是眾人沿著墓道繼續深入,又碰到了第二道鐵石門。又是用盡力氣打開,這道鐵門之后藏的是什么呢?
仍舊不是寶藏。是幾十個木頭人,每個木頭人手里都拿著武器。當第二道鐵石門一被打開,這群木頭人就自動啟動了,對著盜墓賊展開攻擊,又是多人死傷。盜墓賊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手持大木棒子拼命反擊,經過一番激烈搏斗,總算是把木頭人手里的武器都給打掉了,木頭人這才停止行動。
再往前走,終于看到了墓主人的棺材了,這棺材非常大,用鐵鎖鏈懸掛在墓室中間,棺材下面,金珠寶貝堆得高高的。面對這么多古墓橫財,這群盜墓賊反倒是猶豫了,畢竟剛才那一陣子機關箭雨機器人什么的,把他們都給殺得心驚膽戰了,這么明顯的金銀財寶在面前,不會又是什么致命陷阱吧?
這邊盜墓賊正在猶豫呢,也不知道是誰又誤觸機關了,棺材兩側突然一陣亂響然后就噴出無數的黃沙,很快,墓室里的眾人,膝蓋以下都被埋在黃沙里了,這可把盜墓賊們嚇壞了,大家一溜煙兒原路逃回。在逃跑的路上,還是有人被黃沙活活掩埋而死。
好不容易通過鐵石門逃出古墓,大家回頭一看,之前挖掘清理出的墓葬已經被黃沙徹底掩埋堵死了。
這個故事是1300年前、唐朝人段成式寫作的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的故事。從時間和完整性來說,這個盜墓故事情節曲折,故事完整,應該算是我國盜墓小說的前輩了。
銅墻鐵壁,水銀黃沙
這段故事雖然是筆記小說,有不少虛構成分,但是,它提到的很多防盜細節,已經被歷史資料和我們的考古工作者們通過古墓保護挖掘給證實了,也就是說,故事中的機關弩箭、鐵壁石門啊等等墓葬防盜措施,是真實存在的。
比如說,故事中提到的鐵壁石門,這種防盜方法,在1968年河北滿城漢墓發掘中就被發現過。在滿城二號墓中,封門用的墻壁就是一個類似于夾心三明治的六層結構,外面一層是16厘米厚的磚墻,中間是14厘米厚的鐵水澆灌的鐵墻,里面一層是草泥土,再里面又是磚墻。
至于古墓內設置弓弩機關攻擊盜墓賊這種事情,在歷史資料中也是明文記載的。司馬遷所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中就說,秦始皇陵內布置有機關弩箭,靠近者就會被射擊。在漢代檔案中也說過,漢武帝的墓葬中設置有夜龍、莫邪劍、伏弩、伏火等等機關武器。在現代的古墓考古發掘中,也時常有一些武器殘片出土,比如弩箭的弩機等等,有學者認為,這些武器碎片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機關伏弩之類的遺存。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盜墓賊們遇到拿著武器會攻擊盜墓賊的木頭機器人,這個歷史資料和考古證據上是沒有證據的,估計是小說家自己的發揮和想象。
但是,這個故事最后擊潰盜墓賊的滾滾黃沙,也是真的,這就是傳說中著名的防盜手法之一——積沙法。積沙法起源非常早,最開始的形態是積石積炭,其原理就是建造墓穴時故意在一些部位使用較為脆弱的鵝卵石、砂石或者木炭等材料,人為造成墓穴一些部位很不堅固,一旦遭到盜掘,非常容易發生垮塌,把盜墓者當場活埋。發展到后來,就用更容易流動的黃沙來充當掩埋盜墓賊的機關。
河南輝縣發掘的戰國時代魏王墓葬,使用積沙多達1000噸以上,也就是盜墓人挖出的任何通道都會被流沙立即掩埋,除非盜墓人能夠運走這1000噸沙子。不要說是盜墓人對這種上了規模的流沙防盜沒有辦法,就連越王勾踐這樣的春秋五霸強者,當初勾踐想給他的父親遷墳,但是他父親的墓葬就采用了積沙法防盜,勾踐自己也進不了,遷墳一事只能作罷。
比積沙更土豪的做法,就是用水銀也就是液態金屬汞來防盜了。這方面最古老的記載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他的墓葬據說就是拿水銀池做防盜,西晉末年有人盜齊桓公墓,打開墓葬后,被水銀氣體逼出,水銀氣體幾天不散,盜墓人無法進入。當然,古往今來最強大的水銀防盜措施,非秦始皇陵莫屬,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自己的巨大墓葬中使用巨量水銀作為江河湖海,這份氣魄,比春秋五霸齊桓公的水銀池塘要強橫得多了。
當然,陵墓防盜還有很多歪招,比如曹操的墓葬就以七十二疑冢來迷惑盜墓賊,元代諸皇帝則秉承草原民族的傳統,墓葬沒有封土,埋葬之后,以萬馬奔騰,將整個墓地踏成平地,任誰也找不到。
以上介紹的,僅僅是古代墓葬防盜措施的一小部分內容,古人為了這一份入土為安,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責編: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