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琴
一、引言
我國體育產業相比英國、美國等國家而言,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開始重視體育產業,不斷加大對體育產業的投資力度,不斷完善體育產業體系,使體育產業逐漸向市場化轉變。隨著46號文件的頒布,體育已經發展到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體育融入景區改造符合時代發展規律。
二、體育融入景區改造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國管理學教授韋里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所謂SWOT分析,就是對競爭環境和條件進行分析,包括內部的和外部的。也就是通過調查研究,找出與研究對象緊密相聯的內部優勢s(strengths)、劣勢w(weaknesses)和外部的機會0(opportunities)和威脅T(threats)等。
(一)體育融入景區改造的優勢分析
1.我國旅游資源豐富
我國旅游資源豐厚,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驕傲的地方。上下五千年歷史,使我國不僅在地域上自然景觀有差異,同時我國的人文景觀也有其獨特性,如兵馬俑、馬王堆漢墓,這些都體現了我國旅游資源豐富,甚至在世界名勝中獨具特色。
2.人們休閑時間的增多
人們從1949年,每周休息周日,到1995年5月,實行雙休日,這一舉措,人們除學習和工作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1997年在東南亞地區發生金融危機,當時政府為了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刺激消費,帶動經濟發展,1999年,國務院開始實行每年三個黃金周,即春節、五一、十一,再到現在的黃金周,各種小長假,這些無疑是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
3.良好的旅游環境
據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17年,清明假期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0.93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90億元;五一假期.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1 34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91億元;端午假日期間,全國共計接待游客826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37億元,并根據國家旅游局分別對這三次假期出行特點進行分析,發現這三個三天小長假期間,人們都愿意走向鄉村,親近自然,旅游呈現出特色旅游小鎮、城市休閑街區受青睞現象,凸顯全域旅游格局的特點。
從以上三個假期全國接待游客人次以及旅游收入來看,我國旅游市場強大,人們對旅游市場的需求量也大,而且對以自然資源為依托,親身參與體驗的旅游市場需求更大。在如此好的旅游環境背景下,體育融入景區改造勢在必行。
(二)體育融入景區改造的劣勢分析
1.專業人才缺乏
體育融入景區改造并不是簡單的將體育搬到景區里疊加的結果,而是需要專業人士對該景區進行調研,并選擇適合的項目;后期還需要專業人士進行管理,只有專業人才對體育旅游景區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管理,體育才能為經濟發展做貢獻。根據目前國內現有的專業來看,體育旅游方面的人才缺乏嚴重,開設體育旅游相關專業的院校特別少。有學者就目前市場對體育旅游管理人才的缺乏有過訪談與調查,卻不約而同的得到相似的答案,就是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缺乏是影響甚至是導致體育旅游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2.對環境的影響
體育融入景區改造對環境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這個影響可以從多方面來評價。一、法律法規網曾有一篇報道,“路跑風情蕭青陽:意外讓環境更好”一位有10年路跑經驗的選手在參與過眾多馬拉松后表示,路跑對環境有積極作用。當主辦單位要舉辦馬拉松時,為了跑者的安全,會修繕道路。二、綠色協會愛好者對體育融入景區改造有著很大的顧慮。他們認為當體育融人到景區中后,會不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訪談過一位環保者,他認為體育融入景區改造的想法是好的,會帶動經濟的發展,但是如何保持景區的生態平衡也是值得考慮的。他還舉個例子,在一個鳥群集聚的公園里,進行體育項目,如果那時正是鳥的孵化期,鳥兒不能忍受外界干擾,此時就會對生態平衡產生消極影響。
由此可見,體育融入景區改造對環境的影響是把雙刃劍,我們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合理開發,讓體育融入景區改產生利大于弊的效果。
3.我國體育旅游市場尚未成熟
我國體育產業與英、美等國家相比,存在差距。如2001年,在巴塞羅那市召開“世界體育與旅游大會”,該會很好擴大體育和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旅游業帶來了可持續的資源和發展動力。據統計,美國早在1996年時就有將近700萬人進行自行車旅游。
而2001年的中國,在申請奧運會,人們對體育旅游概念陌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薄弱,直到成功舉辦奧運會后,全民健身觀念慢慢深入人心。不過在之后幾年里,人們觀念改變很快,從而帶動體育產業加快發展。到2014年46號文件的頒布,體育旅游在我國漸漸火熱,人們參與的積極性在不斷增長。
雖然體育旅游漸漸火熱,但體育旅游在我國市場屬于剛打開,尚未成熟,管理模式等還在探索中,以及我國體育消費觀念還很淡薄,因此需要對游客的消費觀念進行引導。
(三)體育融入景區改造的機遇分析
1.人們對體驗型旅游消費的渴望
以觀光游覽為主的傳統旅游已經不能滿足游客對旅游的需求。游客希望的旅游是能夠參與進去并且能夠體驗的模式。體育融入景區改造這一舉措,不僅可以感受到景區里的自然風光,還可以親身體驗進去,既可以滿足游客的需求,又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
2.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的統計,筆者篩選近三年的數據,即2014到2016年。獲得數據如下: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為20167元;2015年為21966元;2016年為23821元。從近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人們的經濟收入不斷增長,有經濟能力進行休閑度假,所以從經濟方面為體育融入景區改造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創造可能性。
3.人們健身觀念增強
2008年奧運會之后,我國進入后奧運時代。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我國全民健身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人們的健身意識在不斷增強,以及目前健身行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成長,更進一步帶動人們進行健身。2016年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使健身觀念不斷深入人心。體育融入景區改造要集娛樂、健身、休閑于一體,從而可以滿足人們的健身、娛樂需求。
(四)體育融入景區改造的威脅分析
隨著體育旅游漸漸火熱,各省市積極發展體育旅游業,因此競爭激烈。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對旅游需求發生改變,這一改變也將傳統旅游業帶入一個改革新階段,即傳統旅游業必須進行創新,使自身成為一個具備多功能且服務水平較高的休閑度假區,形成成熟的產業鏈。
雖然我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源豐富,但依然存在某種程度的相似性。對于體育融入景區改造是一個好的想法,但是如何避免雷同也是一個大的問題。
創新是進步的標志,只有不斷改革創新,各省市旅游業才可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認識特色旅游品牌的重要性,逐漸加大特色體育旅游項目的投入和產品開發及宣傳力度,才可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為了避免景區產品同質化現象,相鄰區域需合作,打造“體育旅游圈”。就像打游戲一樣,從最低級進行,一級一級增加難度,即相鄰省市在開發旅游景點前,相互溝通合作,每個景區開發的項目不一樣,難度在一級一級增加,這樣既有新意,又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更能帶動我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