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佐琛 (廣西藝術學院 530022)
廣西具備的地理優勢是它與東盟開展文化貿易得天獨厚的特點,對廣西文化產業走向東盟具有關鍵性意義。
2014年是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廣西文化產品向東盟的進出口與廣西文化產業的發展,迎來大好機遇。“文化和經濟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化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經濟效率1。”
1.數據說話:廣西文化產業強勁增長但還有潛力提升
廣西文化產業表現出大幅增長的勢頭。東盟是廣西文化產品的第二大進出口貿易伙伴,2013年廣西文化產品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91.2%。廣西南寧海關數據表明:2014年首季仍然延續上漲趨勢,廣西文化產品共進出口8037.1萬元。東盟成為廣西文化產品最大的進出口伙伴,廣西對東盟的文化產品進出口達3002.7萬元,與去年同比增加28.6%,占廣西文化產品進出口總值的37.4%。用好該機遇并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平臺,促進廣西文化產品向東盟的進出口貿易,強化與東盟的文化來往。
“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僅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就創造了一個擁有約 18 億消費者、近6 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其中就包括了廣泛的雙邊、多邊文化貿易與合作2。”

圖1 2014年第一季度廣西文化產品對東盟的進出口情況
2.面向東盟:發展廣西文化產業的新機遇
廣西是文化歷史資源豐富的少數民族邊疆自治區。近年,廣西文化產業逐漸起色,出現一批具有廣西地域特色的成功項目,諸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八桂大歌》、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等,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吸引了全國與國際文化產業界的目光。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的永久舉辦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如期落成和建設的持續向縱深推進、《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建設如火如荼。與此同時,廣西與東盟的文化來往與產業合作也愈發得到國家的重視。面向東盟開展文化貿易,廣西文化產業正處在助力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發展中贏得自身快速發展的絕佳歷史機遇期。
近年來,廣西憑借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地理區位優勢與自然生態優勢,堅持走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發展之路、跨越發展之路、創新發展之路,文化產業規模逐漸擴大,綜合實力日益增強。
1.文化藝術精品市場反映熱烈
以文化藝術精品為主體的舞臺演出業佳作頻現,市場效益良好。近年來,廣西壯劇《和諧社會人歡欣》、《天上的戀曲》、音樂劇《桂花雨》、《壯錦》、舞劇《碧海絲路》、舞蹈《喇哩啰哩咧》、民族音畫《八桂大歌》、壯族舞劇《媽勒訪天邊》和新編歷史桂劇《大儒還鄉》等一批具有廣西地方特色的舞臺藝術精品力作,既獲得國家或國際獎項又持續擴大市場效益。其中,《八桂大歌》在北京、香港等海內外近20個城市演出共160多場,門票收入達800萬元。桂林則有常演不衰的《印象·劉三姐》。據統計,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自2004年3月公演以來,一直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截至2012年底,共演出3905場,接待游客904萬人次,門票收入超過9億元,累計上繳稅費超億元。更為重要的是,《印象·劉三姐》開創了中國山水實景演出的新時代,正是“印象”系列的引領,全國許多著名景點實現演藝文化與旅游無縫對接,形成嶄新而充滿活力的旅游演藝業態3。
2.文化旅游業亮點不斷涌現
以文化為內涵的文化旅游業成為廣西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探索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結合的新途徑。文化部門和旅游部門通力合作,挖掘、開發、利用廣西豐富的少數民族風情展示、邊關風情游,生態休閑游、跨國旅游、海洋旅游、古鎮古村游、紅色旅游、濱海度假等旅游項目或線路,成為廣西旅游業的新亮點。
3.節慶會展吸引八方賓朋
近年來,受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強烈影響,廣西各地政府憑借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致力于打造大型的國際會展盛事,節慶會展業蓬勃發展,成為文化產業的新增長點。廣西投資貿易洽談會、南寧國際學生用品交易會、南寧東南亞國際旅游美食節、柳州國際奇石節、北海國際珍珠節、北海國際海灘文化節、欽州國際海豚節、防城港市中越邊境旅游節、防城邊境貿易交易會、玉林中小企業博覽會、梧州國際寶石節、憑祥中越邊境貿易交易會、崇左邊關國際旅游節、鳳山神奇洞穴國際探游節等各色國際性節慶會展活動,打造了文化節慶品牌,產生了龐大的綜合效益,在推進廣西面向東盟的文化交流和對外貿易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4.特色文化工藝品行業精品薈萃
廣西的特色文化工藝品生產以“一地一品”理念為引領。北海合浦“南珠”加工業、欽州坭興陶業、東興紅木家具加工業、梧州寶石加工業規模初具雛形。陽朔畫扇、靖西繡球、臨桂五通農民三皮畫等鄉村傳統手工藝品形成基地化生產。廣西繡球、壯錦、服飾、刺繡、銅鼓、石琴、藤編、芒編、竹編等民族特色手工藝的品位與檔次、規模與效益持續提高。此外,大化的銅鼓、都安的藤編、北海的貝雕等都是各具特色。
5.動漫游戲業異軍突起
近年來,廣西動漫畫、網絡游戲、公共視聽載體、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閱讀、數字音樂、數字電影、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等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方興未艾。廣西木偶劇團、廣西接力世紀傳媒有限公司、《漫迷》雜志社、南寧飛翔夢工場、桂林云尚動畫、桂林力港網絡科技、柳州藍海科技發展為具備一定規模與實力的動漫游戲企業,相繼創作出《漫畫劉三姐》、《八桂歌畫》、《紅孩兒》、《心靈之窗》、《神腦聰仔》、《小小律師》、《陽光少年》等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優秀動漫作品。南寧動漫城、柳州藍海動漫游戲產業園、桂林動漫游戲產業園、桂林動漫戲曲文化產業園處在規劃建設之中。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自2010年落成以來,廣西一直承擔著中國-東盟文化貿易發展推動者的責任。廣西與東盟發展文化貿易能夠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貿易結構,文化貿易發展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數量,讓富余勞動力實現優化安置,緩解嚴峻的就業問題,促進文化產業這一“無煙工業”的發展。
1.廣西文化產業具備了與東盟對接的品牌能力
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建設,廣西初步形成了由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演藝娛樂、文化旅游、體育健身、藝術培訓、休閑養生、動漫游戲、廣告節慶、文化會展、網絡文化、工藝美術、文物博物等業態組成的文化產業結構,經營規模快速增容,文化產品愈發豐富,產業鏈不斷完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大型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大型國際藝術雕塑公園——愚自樂園、電視節目《尋找金花》、欽州坭興陶等一批文化產業品牌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比較強。因此,廣西文化產業體系具備了跟東盟對接的品牌能力。
2.廣西文化產業占據了與東盟對接的地理優勢
廣西作為中國唯一跟東盟既有陸路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是中國和東盟對話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為發展中國家里最大的自貿區的窗口與前沿,廣西位于東南亞跟東北亞的海陸結合部,獨具和東盟接壤的陸地口岸、沿邊優勢與海洋通道優勢,在跟東盟交通對接上有很好的基礎條件。打造出的公路、鐵路、航空、水路等現代化綜合立體的交通網絡,讓廣西成為中國跟東盟達成合作的國際大通道。
3.廣西與東盟交往具有民族起源相連與民俗觀念相通的文化優勢
在歷史上東盟各國長期受到中國儒家文化的熏陶,其人民的一些思想觀念體現出鮮明的儒家文化印記,形成與中國、特別是跟廣西相似的思維方式、風俗習慣。
“廣西區內擁有壯、瑤、苗等11個少數民族,南臨東南亞地區上千個民族,是民族文化的強烈碰撞地區,民族風俗傳統、民族藝術創作等也極具特色,神話傳說、英雄傳奇等故事題材多不勝舉4。”廣西各民族跟東盟的很多民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歷史上壯族和東南亞的泰、撣、儂、老等許多民族共同生活在百越之地,始終擁有著族屬文化的淵源。苗族、京族、瑤族等民族與東盟的苗族、越族、瑤族具有稻作為本、習俗相類、母語同源等共同特征。同源文化使得東南亞各國人民覺得廣西文化有一種親近感,廣西跟東盟的溝通、交流非常容易。
廣西作為中國的第三大僑鄉,廣西籍的華人、華僑人數有300多萬,大多在東盟各國定居。他們在經濟領域相當活躍,在文化貿易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僑胞們對祖國、對家鄉有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與穩定的向心力。這也是廣西文化產業走向東盟的一個絕佳條件。
4.廣西文化產業具備了跟東盟對接的法律基礎與思想共識
中國與東盟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首腦會晤聯合聲明——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東盟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政府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投資協議》等一系列協議與聲明,都成為廣西文化產業跟東盟對接的法律基礎。
雙方共同簽署的《中國—東盟紀念峰會聯合聲明——致力于加強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中國—東盟新聞部長南寧會議共同主席聲明》、《中國—東盟廣播電視高峰論壇北京聲明》、《中國—東盟文化產業論壇南寧宣言》等一系列文件,在信息與文化交流、社會文化合作、發展文化產業等方面達成的思想共識,有利于廣西文化產業跟東盟的對接。
2017年第一季度,廣西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 141.38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8.6%,全區文化產業呈現有序發展的良好態勢。據悉,2017年上半年,廣西一方面深入推進《推動文化企業出精品出人才出名企上臺階上水平實施方案》等相關政策出臺,啟動《廣西文化產業跨越發展行動計劃(2017 年—2020 年)》編制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對骨干文化企業扶持力度,引導培育特色文化產業項目,共爭取中央、自治區投入專項資金 1.3 億元支持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廣西還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舉辦了 2017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和 2017 中國—東盟博覽會動漫游戲展,組織文化交流、貿易活動及會議 100多場5。以文化產業為載體來提高廣西與東盟產業合作的層次,為廣西跟東盟的經貿活動提供助推器,形成廣西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
1.選擇重點行業,分步實施推進
文化產業將成為廣西與東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對促進各國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關鍵的戰略作用。廣西與東盟各國在地理上相鄰,擁有各具特色的文化資源,擁有持續增長、潛力巨大的文化消費市場,這是雙方合作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堅實基礎。中國應盡快與東盟進行協商、談判,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文化產業協議》,為雙方發展文化產業構建法律基礎。
廣西應重點選擇民族工藝美術、演藝娛樂業、出版傳媒、音像影視、動漫游戲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文化產業領域。首選是毗鄰的東盟,其次是亞洲其他區域如東亞(日本、韓國)等儒家文化圈作為文化產品目標市場,同時注意加強和歐美文化產業強國的企業合作,注意學習他國的先進經驗,著力推進廣西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面向東盟“走出去”。
2.挖掘整合廣西民族民俗文化資源
廣西是個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的少數民族邊境省區。廣西有壯、瑤、苗等11個世居少數民族,有著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如各民族的剪紙、刺繡、民間歌舞、地方戲曲、宗教藝術、豐富的文物等。廣西各世居少數民族在服飾、節慶、民族體育競技、民居建筑、飲食、婚嫁、喪葬等方面保留著獨具民族特點的習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廣西發展文化產業提供豐厚的人文資源。
中國文化和東盟文化同屬東方文化體系,兩者都講究優雅、含蓄、和諧、天人合一的審美特征,中國文化產品在東盟容易找到知音,受到東盟民眾歡迎。廣西的文化產業面向東盟市場,將自身具有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整合起來。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整理、挖掘、包裝、升華,打造文化國際品牌,實施規模化、集團化經營和“抱團出海”戰略,加快打造地方文化產業航母等6。
3.構建廣西-東盟文化貿易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為廣西文化產業面向東盟“走出去”提供了便利的貿易平臺。與此同時,要配套建設廣西-東盟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推進文化保稅區、廣西文化產業城、廣西-東盟文化交易中心等文化產業“走出去”的設施建設。高校及市場研究機構要加強對東盟文化消費市場的調查,著力組織文化貿易中介服務機構與文化產業貿易協會,文化營銷方式實現國際化,開發適合東盟市場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搶占面向東盟市場的文化產品生產、營銷的制高點。
今后,廣西還應該創建中國—東盟文化產業園、中國—東盟文化產業物流園區、中國—東盟文化博覽園。通過構建中國—東盟文化產業信息網絡,多方輪值舉辦中國—東盟文化年活動;聯合發行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刊物,組建中國—東盟文化創意基地、中國—東盟文化研究中心;建設中國—東盟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基地等方式構建多層次的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合作平臺,以更加開放、務實的態度深入推進廣西和東盟的文化產業合作。
4.利用品牌力量,發揮重點文化品牌的帶頭作用
“現在已是品牌競爭的時代,品牌現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品牌”引領社會消費時尚,“品牌”消費決定了產品的利潤。誰有了品牌,誰就擁有了市場、財富7。”在世界上享有美譽的廣西文化品牌當然首推“桂林山水”。這一品牌既為外國消費者熟知又有吸引力。每年被桂林山水吸引來廣西旅游的國外游客已超過一百萬人次。在2006年9月19日舉行的“中國—東盟文化產業論壇”閉幕式上,桂林廣維文華旅游產業有限公司跟越南鴻基旅游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越南下龍灣山水實景演出劇場和商業演出合作協議》。協議確定將《印象·劉三姐》“出口”到越南的下龍灣景區,標志著廣西的文化產業踏出了“走出去”的堅實步伐。《印象·劉三姐》的“出口”為廣西文化產業面向東盟“走出去”找到了全新的模式——國際合作。
除此之外,廣西的文化品牌還有很多,例如南寧國際民歌節、中國-東盟博覽會、民族音畫《八桂大歌》、柳州國際奇石節、北海國際珍珠節等,將文化產業和山水品牌、文化品牌結合起來打造成為廣西文化產業“走出去”的閃亮名片。
5.廣西發展文化產業既要“走出去”又要“請進來”
《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落實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要求廣西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有較好的發展,能夠為廣西經濟建設與社會和諧發展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撐。以廣西現有的保稅園區構建文化保稅區為突破口,探索建立中國-東盟文化產業國際合作試驗區,構建廣西文化產業“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新型平臺,構建文化貿易和文化交流并重、完善資金籌集與用地審批、稅收優惠政策、精簡審批程序等為一體的文化貿易服務體系,實現廣西和東盟文化產業合作的雙贏格局。
廣西應著力培育外向型的文化企業與文化品牌,引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業態與大型跨國文化企業。從藝術表現形式、題材內容、融入高科技手段等方面切實提升廣西文化企業與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完善文化產品生產全產業鏈、創新市場營銷方式,將政府政策與民間資金、企業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實現國內市場與東盟市場的無縫對接,形成外向型、循環良好、成長健康的廣西文化產業鏈,最終實現文化、經貿、旅游、科教、金融、物流、外交的全面融合。
發展廣西-東盟文化貿易具有重要的意義。利于升級產業結構,優化貿易結構,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升級和發展,同時帶動就業和人才培養,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再經過5至10年的縱深推進,中國與東盟將在音像出版業、藝術品交易、圖書出版業、旅游業、演出娛樂業、會展業、影視業等傳統文化產業,以及動漫、網絡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中形成較大的市場規模。廣西文化產業面向東盟國家“走出去”既有助于創造區域就業機會、促進文化交流、增強文化軟實力,又有助于進一步豐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內容、構建文化交流平臺、擴大交流合作空間,還有助于加速實現區域內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注釋:
1.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15.
2.郭琳.我國西南地區與東盟國家文化產業合作戰略研究[J].新聞界,2012,(2):38.
3.賓陽 莫曲:《連續 4 年增幅超 30% 廣西:文化產業“戰艦”高歌猛進 》[N].《中國文化報》,2013年5月17日第004版專題4.熊小果,廖冰武.基于鉆石理論模型的廣西動漫產業發展戰略[J]. 廣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3,(2):27.
5.駐廣西記者 郭凱倩:《廣西將實施文化產業“十百萬千工程”》[N]. 中國文化報,/2017 年/8 月/9 日/第 001 版.
6.周青.《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途徑》[N].《廣西日報》,2014年10月14日006版.
7.羅克良.廣西加快發展對接東盟文化產業的思考[J].學術論壇,2008,(11):130.
8.雷春龍,楊理.《廣西-東盟文化貿易發展分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4月第36卷第2期.
[1] 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會美德與創造經濟繁榮[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15.
[2]郭琳. 我國西南地區與東盟國家文化產業合作戰略研究[J]. 新聞界,2012,(2):38.
[3]賓陽 莫曲:連續 4 年增幅超 30% 廣西:文化產業“戰艦”高歌猛進 [N].中國文化報,2013 年5月17日第004 版專題
[4]熊小果,廖冰武. 基于鉆石理論模型的廣西動漫產業發展戰略[J]. 廣西大學學報(哲社版),2013,(2):27.
[5]周青: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途徑[N].廣西日報, 2014年10月14日006版
[6]羅克良.廣西加快發展對接東盟文化產業的思考[J]. 學術論壇,2008,(11):130.
[7]雷春龍 楊理:廣西-東盟文化貿易發展分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4月第36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