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楠 (瓊臺師范學院 570100)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更加重視。《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將“深化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作為重要內容,顯示出現代學徒制模式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圖案基礎》課程作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必修課之一,其課程主要內容涵蓋范圍廣,如對藝術設計裝飾元素的提煉與變化、對自然形態的抽象、夸張、變形、重組等,這些都需要具備較高的形象思維能力、文化感知能力和裝飾圖案表現能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了傳統理論與實踐脫節難題,強調學科知識與職業技能的關聯性,特別是在教學場域上突出崗位實際情境,有助于提升人才適應行業、企業的能力。為此,本文將立足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從《圖形基礎》課本土化實踐教學創新中來強調工學結合、突出專業基礎課的學習,貼近行業發展實際,提升藝術設計人才職業勝任力。
藝術設計是一種文化現象,凝聚了設計元素的文化品性和意義。職業教育要立足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實際,要強調崗位從業人員的能力結構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關系。本土文化涵蓋特定空間特定人群的思維模式及行為模式,作為一個地域,其文化主要包括物質、制度、哲學等內涵。比如某地域的語言、服飾、飲食、器物、建筑等屬于物質層面;法律、禮儀、宗教、藝術等制度層面,審美、價值觀念、群體人格屬于哲學層面。著名圖案學家張道一提出“我們對待民族傳統總感到太‘虛’、太‘空’,而空泛的議論不能代替實際的考察與探索”。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要善于從本土地域文化的挖掘中,來體現藝術設計教育的專業特色與實踐性要求,要從本土地域文化品牌、服務的整理中來打造藝術設計美學系統,促進現代學徒制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真正的育人目標。在地域文化調研過程中,要帶來學生從地域文化探索中,親自參與實踐考察,來梳理《圖案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實訓方式,特別是對自然圖案造型、動植物圖案的變形與概括,加強對抽象圖案的造型訓練,幫助學生從觀察無限中來提煉和藝術加工。比如海南黎族的黎錦工藝,包含紡、織、染、繡等工藝,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傳統棉紡織工藝之一,成為黎族最絢麗的工藝文化品牌。可見,利用現代學徒制模式來增強本土文化資源的調研與探究,帶領學生從地域文化的分析、交流中,來啟發學生的藝術設計思維,形成獨特的見解,提升學科自信。
《圖案基礎》課程自身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特別是在傳統圖形(圖案)學習過程中,忽視圖案本土人文精神的體悟,讓學生過于追求形式美感而放棄了圖案的內在品質。比如與視覺相關的課程內容,圖案構成形式、表現技法等,缺乏與本土文化背景的滲透。《圖案基礎》作為藝術設計學科下的專業課程,與工業設計、室內設計、視覺傳達、動畫設計、服飾設計等專業存在關聯性和交叉。因此在現代學徒制實踐教學中,要將圖形、色彩作為視覺美學設計的重要內涵,要強調本土文化的運用價值。在實踐教學組織上,圍繞現代學徒制基本框架,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特別是在教材創新上,要突出本土文化,避免單純的知識傳授方式,抑制了學生在學科技能及運用中的主體性。同時,在現代學徒制教學目標上,一直存在《圖案基礎》課程的基礎性偏向,還停留在圖案構成、圖案組織、藝術特征等介紹層面,忽視了圖案基礎作為學科文化載體性作用。比如在一些案例實踐應用與分析中,知識性與崗位能力缺乏銜接,未能按照現代學徒制要求,將具體項目及標準導入到實踐課程中,工學結合環節銜接不夠,脫離了藝術設計在具體崗位、行業的實際應用。
現代學徒制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多種不同材料的嘗試,導致學生藝術表現能力欠缺。如在手繪方面,以各類圖面化表現為主,缺乏與學科實操課程的銜接。比如對于泥塑材料的運用較少,缺乏與地域特色資源的關聯。盡管學生在手繪實操中鍛煉了基本功,也增強了對形態的表達能力,但作為現代學徒制專業實訓教學來說,缺乏創意性,脫離具體實踐項目,難以貼近行業人才發展需求,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代學徒制藝術設計《圖案基礎》課程在教學評價中,盡管也融入了課程作品、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成績考核等方式,但總體來說,評價手段過于單一,缺乏對學生圖案表達與造型藝術能力的綜合考核。比如在最終考試項目中“平時成績+作品成績”看似合理,但在考核內容上細度不足,難以體現學生的組織能力、設計理念、創意策劃、協作能力等,也難以獲得綜合性評價效果,學生很容易以應付方式來敷衍評價,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對《圖案基礎》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中,還偏重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被動實踐的問題。如對于《圖案基礎》中基本知識,在講授時仍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忽視了《圖案基礎》相關職業崗位能力的滲透,特別是在校企合作上,未能挖掘《圖案基礎》課程作品成果的市場價值,也不利于對學生崗位意識、市場需求的關注,陷入單一的課程主觀意識強化窠臼。
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構建《圖案基礎》實踐教學體系,要立足本土文化創新來彰顯學科特色,提升人才服務地方、服務企業、社會的能力。在建立以實踐為導向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中,要積極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強化對學生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職業崗位勝任力。
以藝術設計《圖案基礎》課程為例,在教學理念上要強調與市場需求、企業崗位的銜接,從人才培養目標上來優化教學內容,協同好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圖案基礎》課程教學本身并非目的,而是通過學徒制模式,將具體、真實、多樣的校企合作項目納入到課程教學中,特別是通過對藝術材料、色彩、造型、文化載體等形式表達的分析,讓學生從綜合性動手設計與實踐中,建立對圖案的理解與認知,滿足未來職業崗位實際需求。因此,在《圖案基礎》教學理念上,要突出應用性、時代性特色,要強調社會功用與價值,并將《圖案基礎》作為重構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基礎,明確現代學徒制職業要求及實踐教學方向,借鑒其他院校成熟的模塊化教學模式,特別是走出傳統以知識為中心的封閉教學,突出學生、以能力為本位來細化教學目標,增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內化,提升崗位職業能力。比如結合海南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從傳統圖案、紋飾、色彩等構圖要素中來貫穿實訓教學,讓學生了解本土傳統藝術,從恰當的選題主題上來探析圖案構成原理,分析解構、組合、搭配的現代創作方法。
《圖案基礎》課程所涵蓋的內容廣泛,在學科定位上作為藝術設計重要必修課,重點在于從圖案基本知識、基本動手實踐能力上來強化學生對空間藝術的體悟,幫助學生勝任未來不同職業崗位群的工作需要。因此,從藝術設計《圖案基礎》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建設上,要充分考慮本學科與后續課程及未來職業崗位的關聯度,要能夠從學科職業標準來重構課程教學內容。如對工藝品設計的應用、對空間界面的組織、對景觀設計的認知等等。讓學生能夠從學徒制工作室教學、具體項目開拓與實踐中,提升創新思維能力。比如在學徒制教學設計上,要圍繞職業崗位來優化實訓項目,堅持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創新教學方法,拓寬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深化現場基本流程與職業環境建設,讓學生從中真正了解和掌握相關技能和方法,促進理實一體化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來講,在《圖案基礎》學徒制課程教學與崗位實踐能力銜接上,可以對該課程進行模塊化劃分,如表1所示。

表1 《圖案基礎》課程本土創新與實踐教學模塊化劃分

第四模塊主題實踐及創新應用組織學生參觀本地民間藝人、民俗、民間美術文化館,以田野采風、調查方式來走訪文藝創作名家,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結合《圖案基礎》課程及專業方向來深入行業實際,充實教學內容,把握本土文化的廣度與深度;以圖案基本元素,來進行現代解剖,從形式的分拆、組合、嫁接及色彩的調換等方面,來展現圖案的個性與視覺感受第五模塊經營管理與評價現場談論法項目實踐法校企實操法結合藝術設計細化實踐主題,著重突出圖案變化手法,夸張與變形、打散與分割,圖案紋樣的構成與分析,點線面及色彩的搭配與藝術表現等。講演法社會實踐法圍繞《圖案基礎》課程與實踐教學,滲透市場營銷、消費心理學、市場價值等內容,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通過學生作品創作,從市場需求、銷售模式等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并對作品的工藝、材料及本土文化特色進行梳理和歸納
對于《圖案基礎》課程的本土創新與實踐教學,需要從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上,來深化工學結合,來強調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在評價體系上,結合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重點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對課程模塊化教學內容的考核,通過立足行業及實踐教學,突出真實項目中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對獨自完成、小組合作完成的成果進行檢驗,并從教學反饋、點評等方式中進行評價。二是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核,依托學徒制項目實踐實訓平臺,來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考查,強調做中學、確保課程知識及應用能力的連貫性。
[1]譚小建. 傳承與創新——傳統圖案在現代裝飾基礎教學中的實踐[J]. 美術教育研究,2015,(07):172.
[2]王磊. 基礎圖案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再定位[J]. 藝術教育,2014,(10):233.
[3]卜陽. 藝術設計專業圖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 開封大學學報,2016,(02):73-75.
[4]基于“校企合作”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孫以棟,金陽. 裝飾. 2010(07)
[5]藝術類專業“3+1”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探索[J]. 叢紅艷. 美術大觀. 2009(05)
[6]校企合作高職藝術設計“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潘沁. 美術大觀. 2009(04)
[7]實現校企合作,提高學生應用能力——談藝術設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J]. 裴朝軍. 藝術教育. 2009(09)
[8]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專業+項目+工作室”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 余克泉,彭澤立,李潔.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7)
[9]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的課程改革思考——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課程為例[J]. 顧晶.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06)
[10]淺議全球化時代藝術設計人才的職業素質培養——從在“校企合作”教學實習模式中思考學生職業素質能力[J]. 邱波,陳麗霞. 職業圈. 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