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不斷擴張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擴張的過程中尊重自然環境,尊重生態環境發展的原則下,通過適當的方式讓城市像海綿一樣積存和凈化雨水,加強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應當要基于海綿城市的發展理念,促進城市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海綿城市是在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將城市的“灰色基礎設備”與“綠色基礎設備”相結合,使城市在面臨干旱災害以及洪澇災害的時候能夠具有像海綿一樣的能力,在保證城市安全的基礎上,能夠將雨水進行足量的儲存、凈化和使用,改善城市內部水資源的使用情況和城市水環境的變化[1]。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大大改善了傳統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弊端,構建了多元化、分散化、多目標的管理思想體系,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
城市規劃需要規劃人員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海綿城市發展理念與城市規劃的結合,需要規劃人們考慮更多方面。從實際情況來看,規劃人員可以根據以下方面來展開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
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時候,應當要做好前期資料的搜集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展開深入調研,對城市發展和規劃的各個要素進行研究。如:根據城市水資源的承載力以及自然情況來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規劃城市的發展范圍等。此外,在收集了相關資料后,需要根據這些資料數據來進行城市用地的布局和結構規劃,以水系、綠道等結構為基礎架構來劃分城市的空間結構和功能,明確城市重大設施的布局,并對海綿城市的建設作出嚴格要求,統籌河流的綜合開發和治理,處理好城市排水系統與河流之間的關系,保證城市用水的整體性和安全性。比如:在濟南市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隨著稱取面積的擴大,土地開發強度增加,導致地下水資源補給嚴重下降,因此,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需要對濟南市區的占地面積、擴建面積、地質情況、洪澇高風險區、區域內滲漏帶等方面的資料進行全面收集,為總體規劃提供參考。
天然的海綿體系對城市規劃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應當要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做好保護工作和修護工作,如:對城市周邊的森林、草地、湖泊等生態資源進行保護和修護,為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打下良好基礎。在實際情況中,為了保護和修復天然海綿體系,城市規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根據城市的發展,規定出“限建區”以及“禁建區”,并通過法律手段強制性劃分,讓城市中及其周邊的天然海綿體系得以保存,保持其良好的“調洪”能力,有效實施其“海綿吞吐”的特質,為城市的洪澇災害做出一定貢獻。②展開良好的修復工作,通過生態砌岸、植物培養等方式來修復自然生態系統,讓城市內部及周邊的自然海綿體系得以保存,改善城市的水環境。③建設生態走廊,通過建設海綿城市的生態走廊來加強生態環境板塊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整體性的自然生態海綿體系,同時也能夠方便雨水的收集和利用[2]。如圖1所示為某地區的生態走廊效果圖。

圖1
我國城市較多,但并不是每個城市都具有天然的海綿體系供城市使用,因此,為了更好地規劃城市的發展,可以采用人工建設或是改造生態海綿體系的方式來達到預期的目的。我國相關文件中曾指出建設城市下沉式綠地和濕地公園能夠起到一定的凈化生態系統、降低洪澇災害的危害、補充地下水等作用,對城市發展規劃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情況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改造城市海綿體系、規劃城市建設:①建設人工園林綠地。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城市發展需求適當建設人工園林綠地,提升城市對洪澇的應變能力,同時也起到更好的排污作用。②改變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在傳統模式中,工業和居民建設是城市的主要發展和建設方向,但是過多地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會讓城市變得過于“工業化”,因此,為了城市的發展,可以轉變傳統的綠地布局形式,在保持建筑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建設小而散的下沉式綠地,使城市綠地能夠更好地將雨水進行過濾和排放。③改造城市園林綠地的建設,使用LID來進行改造,結合下凹式綠地,有效提升綠地的透水面積,進而實現園林的水系循環使用[3]。比如:白城市生態新區海綿城市的建設,通過小區改造工程、公園河道雨水綜合利用工程等幾大項工程,并通過56個分工程來對海綿城市功能進行改造和建設,涵蓋了“滲”、“滯”、“蓄”、“凈”、“用”、“排”等功能。
在控制性規劃方面,除了上述幾種方式外,還可以通過建設仿生人工海綿體系來完善城市規劃,在實際情況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建設仿生人工海綿體系,為城市規劃提供更好的方法:①在建筑中建設仿生人工海綿體系,如:通過污水分離設備將建筑中所產生的水分離,并進行循環利用,同時通過綠色屋頂或是集水罐裝置來收集雨水,并將其凈化進行二次利用,實現節約用水的目的。②在城市的道路、廣場等空曠地帶進行最大限度的雨水收集,避免雨水引起的洪澇災害,提高地面的透水能力和面積,同時積極推廣水循環系統,讓仿生人工海綿體系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③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來作為海綿城市規劃的支持,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來分析洪澇災害的險情,并了解城市規劃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能夠適當改善城市規劃方案,為城市的發展打好技術基礎。在此過程中,需要政府出面起到主導作用,促進海綿城市的建立,加強審批和監督環節,注重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性[4]。
海綿城市理念對于改善城市環境、促進城市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構建海綿城市不僅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主題,同時也是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應當要充分理解海綿城市的真正含義,并在城市規劃中滲透,讓城市向著更加現代化、健康的方向發展。
[1]楊毓.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探討[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7(12):110~111.
[2]張圣杰.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7(30):111~112.
[3]孫小松.關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7(24):51~52.
[4]李淑玲.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7(2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