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貴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陽泉二景和諧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陽泉 045100)
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一直呈現出穩定上升的趨勢。建筑邊坡治理工程施工技術是建筑支護工程技術中的主要技術,目前已經被建筑工程廣泛使用。建筑邊坡治理施工技術可以對建筑基坑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通過邊坡治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基坑支護施工起到的效果也逐漸增加。
在建筑行業中,邊坡支護技術主要是通過對建筑邊坡進行支擋、加固以及采取一系列防護措施,從而達到保障邊坡及其周邊環境安全的目的。邊坡支護技術在支護結構中常見類型主要分為七種:重力式擋墻支護;扶壁式擋墻;坡率法;懸臂式支護;錨桿施工支護;板肋式支護以及排樁式錨桿支護。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支護技術,其中植物支護也屬于建筑邊坡支護類型中的一種。植物支護技術是依靠在建筑邊坡上進行植樹或者種植草木的行為,利用植物根系對于土壤的固定作用,進而達到對于建筑邊坡結構上的穩定作用。植物支護技術除了穩固建筑結構,起到有效的支護作用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建筑周邊的環境,在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較為經濟和簡便。本文主要介紹了常見建筑邊坡治理工程中的兩種類型——錨桿施工支護和噴射混凝土施工支護,也是目前在建筑行業應用較為廣泛的兩類支護工程技術[1]。
在錨桿施工程序開始之前,為了保障錨桿施工的順利開展,往往會在施工開始前期進行錨桿施工的試鉆孔。錨桿工藝性試鉆孔可以有效的確保錨桿施工程序中對于設計實際參數的提供,有關于試鉆孔的具體數據及前期的施工預測方案都會及時反饋給建筑監理和業主,達到確定錨桿施工程序中鉆孔成孔的質量。在正式進行鉆孔時,首先會將鉆孔速度保持在相對較慢的節奏上,等到鉆孔正常之后再加快鉆孔速度,鉆孔鉆具和施工鉆桿一定要時刻保持在垂直狀態,以確保鉆孔的垂直深度。在鉆孔開始時通常會在鉆具上方安裝一個扶正器,扶正器的位置大約在鉆具上方的2 m處,之后的鉆孔過程中可以在鉆桿上每間隔3 m~4 m添加一個扶正器。鉆孔過程中產生的巖芯需要按照一定序列擺放整齊,現場相關的建筑工程監理人員或者地質工程師應該隨時觀察鉆孔巖性在鉆孔過程中的各種變化,使得錨桿鉆孔設計可以達到最為規范程度。對于成孔之后的清孔工作來說就相對簡單,可以直接在成孔中用清水將孔內的一些巖屑清理干凈即可。
在錨桿施工過程中,錨桿的制作設計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工作。錨桿的具體制作程序需要嚴格按照錨桿設計的施工圖紙及其相關說明進行,錨桿的加工一般會由專業的錨桿施工技術人員來負責。在進行錨桿制作時,應該依據各個成孔的具體孔深數據以及設計尺寸要求完成,錨桿在下料過程中會采用到切割技術,針對切割技術通常會使用切割機進行,盡量避免采用電弧焊和氣焊。錨桿設計要求對中支架與鋼筋軸線保持平行,且過程中所有的鋼筋需要保持平直,表面不能存在油污或者其他任何雜質,對中支架在設置間距時不能超過2 m,單根錨桿在設置對中支架時支架數量也不能少于2個。按照錨桿連接接頭的相關規定,錨桿接頭在需要相互錯開安置,焊接接頭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損壞錨桿的立筋,并且要對錨桿立筋進行除銹工作,切實保障錨桿的質量[2]。
對于錨桿施工中的灌漿工作,一般選擇一次壓力灌漿的方法進行。一次壓力灌漿的方法主要是通過使用壓漿泵(壓力在300 kPa左右)將M30水泥砂漿經過膠管一次性壓入到拉桿管內部,再經由拉桿管拉桿端將水泥砂漿注入到錨孔內。在水泥砂漿被注入到錨孔的過程中,需要將拉桿管的拉桿端保持在始終高于管底的150 mm左右的位置,將灌注的壓力值保持在300 kPa左右就可以。隨著水泥砂漿的不斷灌入,應該逐步的將灌漿拉桿進行外撤,直到將灌漿管向外拔出到錨孔孔口位置停止。在外撤灌漿拉桿管的期間要始終將管口保持在埋在水泥砂漿內的狀態,等到水泥砂漿完全流入到錨孔時,需要用一些碎石搗入錨孔,最后用濕的黏土嚴密封住錨孔口,再進行300 kPa的壓力補灌,補灌結束穩壓幾分鐘即可結束灌漿工作。
結束了一系列的程序之后,需要進行錨桿施工的驗收工作,錨桿施工驗收通常需要按照批量的5%進行抽樣驗收試驗。在進行抽樣驗收時采用的是隨機抽樣的方法,如果建筑工程監理或者業主以及設計單位對于錨桿施工的質量存在質疑,可以進行現場的抽樣驗證,確保施工質量的達標。另外,當水泥砂漿的強度達到了90%以上時,需要采用循環加荷法進行錨桿質量的驗收工作[3]。
噴射混凝土施工在材料選取上一般會選用普通的硅酸鹽水泥,硅酸鹽的水泥強度級別通常會選擇在32.5 MPa以上,并且選擇較為耐磨堅硬的中砂或者粗砂進行混合。在使用細度模數在2.5以上、含水量達到5%~7%之間時,需要采用卵石或者顆粒較大的碎石,一般卵石的粒徑要求小于15 mm,目的是為了降低回彈率以及最大程度的減少混合用料在管路內的堵塞情況。另一方面,為了更好的加快噴射混凝土的凝結狀態以及提高硬化程度,還需要盡量避免在噴射施工過程中由于重力引起的混凝土脫落情況,盡可能的增加一次噴射之后的厚度以及縮短分層噴射的間隔時間。在將混合用料中加入速凝劑的時候,需要將初凝時間控制在5 min以內,整個凝結過程所需時間控制在10 min之內效果最佳。
在噴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藝中,混合料的科學配比以及混合用料的拌制過程需要嚴格依照實驗數據進行。首先,將噴射混凝土混合用料需要用到的水泥和砂石按照一定重量比進行混合,通常水灰兩者之間的比例大多保持在0.4~0.45,對于混合用料中所摻入的速凝劑量應該由實驗產生的數據來控制。另外,在噴射混凝土的施工設計過程中,通常允許原材料在稱重上所產生的微小誤差存在,各類混合用料在重量計量上,水泥和摻入速凝劑誤差允許在±2%,砂石可以保持在±3%。
實施噴射環節是整個噴射混凝土施工程序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噴射作業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噴射混凝土邊坡治理的最終質量。在噴射混凝土施工中通常采用的是鋼筋網噴射作業的方式,采用一次性噴射將錨噴支護的擋墻總厚度控制在150 mm左右,進行素噴邊坡時厚度一般保持在50 mm左右。為了保證噴射混凝土邊坡支護治理的質量以及方便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工作,整個噴射作業需要采取由上到下的分段、分區域進行,在噴射臺階時也是保持由上至下的噴射順序,避免由于部分回彈物料而對未進行噴射的壁面造成污染干擾。噴射作業實際開始進行時,應該以先送風,再開機,最后給料的操作程序進行,在噴射結束后,需要等待噴射用料完全噴完之后再取消送風。噴射工具的噴頭應該與受噴面時刻保持在垂直狀態,并且兩者之間的距離要控制在0.6 m~1.0 m之間,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粉塵的濃度以及減少回彈物質的回彈率,進而提高整個噴射混凝土施工的質量。
在建筑行業的邊坡治理工程施工過程中,各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按照施工的設計要求進行,及時做好在施工期間的各種數據信息的采集工作以及邊坡治理的檢測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反饋制度,以此來確保建筑邊坡治理施工的整體效率,提高邊坡治理支護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經濟性。
參考文獻:
[1] 施 毅.建筑邊坡治理工程的施工技術探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8):87.
[2] 張明一.淺談建筑邊坡治理工程的施工技術分析[J].城市建筑,2013(24):102.
[3] 管宏飛.某建筑邊坡穩定性評價及工程治理[J].科技通報,2015,31(3):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