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3月21日文章,原題:與中國發展關系對我們的益處顯而易見隨著英國準備確立脫歐后在世界舞臺上的新定位,我想起中國一句諺語:種樹最好廿年前,其次是當下。作為倫敦金融城的市長和英國金融及專業服務業特別大使,我將開始9天中國之行,就是為了在我們兩國幾十年的對話和接觸基礎上,播下未來經濟合作的種子。
我將帶領一支由倫敦金融城翹楚組成的高級代表團,訪問中國內地幾個城市和香港,會見老朋友、結識新朋友。但此行也不是全部與脫歐有關。另一重要部分是協助倫敦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天然西方中心。該倡議是中國政府發動的宏大發展戰略,旨在打造東西方的新紐帶。
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參與該項目。若我們要保持在國際舞臺上的領先地外,倫敦金融城的參與就很重要。
中國領導人宣布“一帶一路”倡議后,我們聽到無數有關該倡議可能如何改變世界的議論。英國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充分利用這一獨特機遇,充分利用“一帶一路”來促進我們的經濟?
答案是對話,這是倫敦金融城公司等組織發揮作用的地方。我帶領的商務代表團,由來自銀行、法律、保險和會計等行業的公司組成,全都是我們擅長的領域。
中國發展很快很大,這一切讓人容易忘掉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戰略開始于1978年,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允許中國在世界舞臺上開展貿易。此后,中國經濟迅速增長,成就了我們今日所知的中國。這個進程還在繼續,似乎還會加速。
兩周前,中國政府表示今年將“大幅放寬”對外國投資者的市場準入。如果得到落實,這對在華英企和那些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來說,將是變局性的。▲
(作者查爾斯·鮑曼是倫敦金融城市長,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