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至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討論研究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是會議的主要議程之一。
建國以來,我國共頒布了四部憲法,即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現行的憲法(1982年憲法)施行至今經歷了四次修改,即1988年憲法修正案、1993年憲法修正案、1999年憲法修正案和2004年憲法修正案。其中,1999年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入憲,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決定,對于建立法治國家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這也是中共十五大治國基本方略在憲法層面被確立下來,實現了黨的方針政策向國家憲政目標的轉變。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應自覺把憲法的基本精神貫徹到立法的全過程,堅持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開展立法活動,確保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切實維護憲法權威。
憲法是人民的權利書,歷次修改都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及時把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成果固定下來,并為各項立法提供憲法依據。本月召開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研究討論對1982年憲法的修改建議,隨之而來的將不僅是憲法的修改,還會有一批法律、法規的相應立廢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