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要:我國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在我國文化的長久發(fā)展中,也形成了具有高技術特點的文化內容,因此,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上,就需要對研究內容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從而可以更加有效的了解其文化內涵。當代國畫就是基于傳統(tǒng)國畫的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在其研究中,就需要抓住當代國畫的技術要點進行研究,因此,本文就針對當代國畫寫意人物形與神的關系進行研究,來探索國畫的文化精髓。
關鍵詞:當代國畫 寫意人物 形神關系
在我國國畫寫意人物中,最重要的描繪特點在其人物的形與神,一幅高質量的寫意人物國畫就需要將人物的形與神的關系充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將人物形象進行有效地體現。
但是,在當代國畫寫意人物形與神的關系上,還存在一定見解的差異。鑒于形與神關系對國畫寫意人物的重要性,下面,就對當代國畫寫意人物形與神的關系以及存在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為當代國畫寫意人物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從而避免國畫寫意人物陷入創(chuàng)作的誤區(qū)。
縱觀我國上下年幾千年文明史,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財富,繪畫文化作為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在我國歷史文明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筆,時代更迭,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國畫墨寶,成為了我國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我國傳統(tǒng)的國畫繪畫中更加地重視神韻和意境,大批遺留下來的國畫中都體現了這個特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際文化的交流也是越來越頻繁,西方繪畫文化也漸漸地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繪畫的方式、繪畫的觀念、以及繪畫的技巧等都在潛移默化的對我國傳統(tǒng)國畫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于是我國近代就出現了一些國畫名人,在傳統(tǒng)國畫繪畫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改革。而在當代國畫繪畫中,寫實風格已經深入到了繪畫當中,從而形成了一批具有時代風格的國畫繪畫作品。
(一)接受西方繪畫方法的同時,不能忘記傳統(tǒng)國畫技巧
時代的發(fā)展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中西文化碰撞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造成了直接的影響,當代國畫的發(fā)展就受到了西方繪畫方法的影響,在逐漸的探索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繪畫藝術風格,使當代國畫寫意人物更加具有新時代的活力和時代感。但是,隨著西方文化對我國國畫的影響逐漸加深,接受西方繪畫方法的同時,傳統(tǒng)國畫寫意人物的技巧和方法也不能丟失,形成一種具有具有民族特點的綜合繪畫形式,立足于傳統(tǒng),卻又不局限于傳統(tǒng),從而在傳統(tǒng)國畫寫意人物的基礎上,完成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效果。
(二)重視繪畫的視覺性,進行寫生和生活的聯(lián)系
傳統(tǒng)的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中,更加地注重以形傳神的方法進行繪畫,利用簡單的水墨素描來表現人物的形態(tài),而在當代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中,隨著西方文化的影響,就更加重視人物神態(tài)的描繪,這就需要在當代的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中,重視繪畫效果的視覺性,積極進行寫生和生活的聯(lián)系,對實際生活進行積極地觀察,從而找到繪畫的靈感,保持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寫生理念。對傳統(tǒng)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理念和技巧,要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吸取傳統(tǒng)國畫技巧中的“形”的表現方法,然后有效地進行生活寫生活動,更好的表達出寫意人物的“神”的內容,從而形成具有更加國際藝術感的中國國學文化形式。
(一)當代國畫寫意人物以形傳神的關系應用
當代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中,必然少不了借鑒傳統(tǒng)國畫寫意人物的技巧,而以形傳神的關系在當代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中的應用,就很好地對繪畫的效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如,在著名畫家徐悲鴻的《愚公移山》的國畫作品中,就利用了人物形態(tài)的展現從而帶動神的表達,在《愚公移山》的國畫作品中,每個人物的動作造型都具有一定的特點,有的人物奮力地舉起工具進行石頭的挖掘,有的人物在進行石頭的搬運等,都是利用了人物的動態(tài)行為,來表達出一種人們與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抗爭的場面,從而傳遞出一種人要改變自然、堅持理念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從而作品從“形”進行了“神”的傳達,另外,在蔣兆和的《杜甫像》的繪畫作品中,作者就很好地利用繪畫內容中的杜甫衣著和神情的特點表現出對杜甫這個歷史人物的理解,在作品中,作者沒有繁瑣的線條使用和周圍復雜環(huán)境的描繪,而是將杜甫安坐的樣子和神態(tài)進行描繪,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杜甫的一襲長衫,和仰頭望著遠方若有所思的模樣,在其他方面并沒有作更多的人物鋪墊,就用這樣簡單的描繪方式,來完成以形傳神的效果。
(二)當代國畫寫意人物形神兼?zhèn)涞年P系應用
當代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方式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形”的基礎上就要更加注重“神”的表達,因此,在當代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作品中,就形成了形神兼?zhèn)渥髌沸问健1热纾凇度嗣衽c總理》的國畫寫意人物作品中,作者就利用了構圖的合理性來進行“神”的傳達,在《人民與總理》的國畫寫意人物作品中,呈現出一種三角形的構圖結構,三角形是一種穩(wěn)定的結構組成,因此,利用這種構圖方式可以有效地表達出作者的意圖,預示著政府和人民、領導和基層是一個團結的整體,在繪畫作品的內容上,在最角落的三角構圖中,繪畫了周總理的形象,還刻畫了很多勞動人民緊緊圍繞在周總理身邊的形象,因此,從構圖的“形”上達到了對繪畫作品“神”的突出,另外,人物神態(tài)的刻畫上也更加的細致化,周總理和人民群眾的攙扶動作,以及相互之間的表情神態(tài)都進行了具體的描繪,從而強化了作品對于人物“神”的表達,《人民與總理》繪畫作品中,通過構圖的“形”和對人物表情“神”的描繪,從而共同傳達作品的表現思想。
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fā)展,國畫寫意人物繪畫也會更具時代感,但是,無論時代怎么變化,國畫寫意人物形與神的關系依然是國畫文化中的重點討論內容。面對世界文化的影響,當代國畫寫意人物的繪畫作品只有處理好其形與神的關系,才能達到高質量的繪畫效果,也是對我國國畫文化傳承的體現和基于時代文化進行改革的前提。
參考文獻:
[1]陳肖肖.論中國畫之形與神的關系[J].空中英語教室:校本教研,2011,(12).
[2]劉媛.中國當代寫意人物畫形神關系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5,(05).
[3]閆暢青.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寫實性與寫意性之比較[D].中央美術學院,2017.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國畫寫意人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