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鏗
摘 要 我國都是通過土地整治來實現土地資源的持續利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也是保證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的最好方式。土地整治能夠促使土地資源被充分利用。但是土地施工過程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為了確保生態安全,本文主要探討在土地整治施工過程中如何降低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分析了土地整治對土壤與水資源、植被與氣候的影響。
關鍵詞 土地整治 生態環境 影響 措施
一、前言
眾所周知,土地資源是我國的重要資源之一。同時人均耕地少、土地質量較差與局部地區退化嚴重、土地資源缺乏又是當前我國土地的基本情況。我國是人口大國,在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用地供需矛盾也越來越明顯。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土地資源從20世紀末就在不斷減少,由原來的13002萬平方米到如今的12269萬平方米。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能不斷優化用地結構,通過不斷補充與保護土地資源讓土地資源被有效利用,但也逐漸引發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為了我國生態環境與土地整治相平衡,要盡早解決生態問題。
二、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土地整治對土壤的影響
土地整治施工過程會對土壤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土地整治會改變土壤的整體結構。眾所周知,不合理的土地整治會讓土壤結構受到損害,例如,吉林省土地工程建設早前進行土地整治時通過土地的整治從根本上改變了土壤的結構,讓土地能夠種植出更多的植被。但是土地整治也需要分清地區,如在坡地開墾時就會損害土地的地表與坡面,從而導致一些不良情況發生,如水土流失與土地沙漠化,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氣候惡化。第二,土地整治不良還會影響土壤肥力。[1]如果僅僅為了提升土地的產出率而不斷開墾荒地,這對于土壤有著不利影響。過度開墾不僅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還會降低生產力,最終土地遭到嚴重破壞。土壤遭到侵蝕會造成土壤養分的過度流失。土地也有著自身的承載能力,所以土地整治需要適度,及時為土地補充礦物元素,這樣才能保證土地的高產量。
(二)土地整治對水資源的影響
土地整治的過程會嚴重影響水資源,會對水文有間接性的影響,出現深度滲透現象,還會對地表徑流生產的過程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土地整治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資源結構,大部分地區的水資源配置變得不再合理,為人們生活帶來不利影響,水資源質量嚴重下降。此外,土地整治施工過程中會造成水文環境破壞,甚至會導致水土流失,讓大部分地區的水流速度與河流流量發生改變,影響水生生物的存活,還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導致工業污水與生活污水逐漸增多,最終導致環境惡化。[2]
(三)土地整治對植被的影響
土地整治過程中會對植被產生一些不良影響,減少植被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土地面積的同時,植被覆蓋率也在不斷降低,因而出現自然植被與人工植被量的減少。大部分土地整治過程中都會影響植被覆蓋程度,久而久之,植被不再多樣化,同時還會出現病蟲導致種植受到影響。
(四)土地整治對氣候的影響
實際上,土地整治過程中影響水資源與植被、土壤結構,那么氣候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地表受到影響,空氣中顆粒物的濃度會增多,從而氣候會出現異樣;氣候發生變化,空氣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同時環境質量還會受到影響。這些現象的出現會嚴重干擾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發展。[3]因此,土地整治對氣候有著嚴重的影響。合理的土地整治不僅能優化氣候,還能使各個城市的環境得到改善,減少水土流失的情況發生,大部分土壤有了防病蟲害的能力,同時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使我國土地資源持續發展,使更多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降低土地整治施工過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一)廢棄宅基地整治措施
當前,我國廢舊宅基地在持續增加,宅基地復墾還耕能夠填充土地,使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在土地整治過程中,一些農村實行合并制,同時讓大家有更多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有效利用閑置土地,確保我國各個地區的土地平衡,從而確保人們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4]雖然土地資源在逐年減少,但土地整治的實行措施不斷優化用地結構,通過不斷補充與保護土地資源讓土地資源被有效利用,但也逐漸引發了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為了我國生態環境與土地整治相平衡,要盡早解決生態問題。
(二)要注重修建排水系統
一些土地需要一定的水資源,但是要避免遭到強降雨的侵害,因此在治溝造地過程中要考慮多個因素。一旦土地受到大水的澆灌會出現土壤次生鹽漬化,所以要確保排水系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對地形與地貌進行觀察,構建完善的排水系統;在降雨的過程中,利用大水把土壤中的鹽分過濾掉,地下水的流向通常保持一致,通常排水溝主要采用水平排水的方式,構建明溝與暗管,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地下水位,還能盡量排出土壤中存在的鹽分;還可以采用豎井排水的方式,選擇豎井排水能夠減少占地面積,成本低,水量充足,水的質量有保障,能夠隨時調節地下水位,減少維修次數。總而言之,土地整治要注重修建排水系統,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三)保護耕作
地表裸露,土壤會出現干燥與疏松的現象,這些因素都會產生大量的灰塵,應用農作物秸稈來大量覆蓋住地表,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減少灰塵。在刮大風期間,秸稈還能夠將灰塵阻擋,避免風對土壤的侵害,保證土壤有充足的水分。避免風中有大量灰塵,保護耕作是當前的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的生產率。
四、結語
在土地整治施工過程中降低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非常重要,可以采取廢棄宅基地整治、注重修建排水系統、保護耕作等措施。土地整治能夠使土地資源被充分利用,但是土地施工過程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土地資源在逐年減少,而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能夠不斷優化用地結構,通過保護土地資源讓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為了我國生態環境與土地整治相平衡,保護生態環境,要盡早解決生態問題,給人們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
(作者單位為清遠市土地整理中心)
參考文獻
[1] 張海歐.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影響及生態重建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7,01(28):188-190.
[2] 張迅,朱曉宇.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剖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02(17):9-11.
[3] 江炯.農村土地整治與生態環境影響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03(06):6.
[4] 田濤,趙良慶,劉鵬凌.農村土地整治和美好鄉村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機理及對策[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03):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