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音 王寧
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公共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對公民是平等的。公民不分身份和地位,在公共服務上能夠受到均等的待遇,同時均等地占有公共服務設施和資源,人人有機會有權利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務。“一核心三體系”是社區服務均等化治理的有效措施,就是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完善社區服務平臺體系,優化社區服務隊伍體系,健全社區服務管理體系,使社區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高質量服務。
(一)完善公共設施建設
通過社區黨委和轄區單位的參與治理工作,可以使社區服務和職能發揮到最大化。通過這種合作管理使社區和轄區單位都成為公共事務的獲益者,從而推動社區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發展,為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更多的服務設施和資源。
(二)激發社區活力
社會力量的參與使社區和社會緊密結合。社區管理不再一方獨大,社區居民和企事業單位都可以協商并參與社區建設,激發社會共同進行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大家群策群力,積極參與,可以為社區公共服務事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三)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通過社區對人才的引進和對現有領導班子的培訓,可以使社區服務更有針對性。一切以滿足居民需要為目的,開展多種社區服務途徑,豐富社區活動內容,提高社區領導班子的服務能力和范圍,讓居民可以更均等快捷地使用優質的社區服務。
(四)社區關系更加和諧
社區居民親身參與社區管理、社區建設,使社區居民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黨員干部可以經常了解民意和進行政策宣傳,對特困群眾和企業進行幫扶,開展社區評優活動,通過榜樣的力量,優化社區服務建設。黨員干部組織群眾開展豐富的社區活動,可以促進鄰里關系和諧,推動干群關系建設,使社區發展更加積極穩定,為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強化社區黨委核心
首先,要強化黨組織的領導帶頭作用,充分發揮其領導和協調功能,定期開展小組會議,共同解決、協調社區公共服務設施使用中產生的糾紛。有效調節社區單位和居民對公共設施的自治和管理。其次,要把社區作為一個小型社會體系,堅持以公共服務為基礎,社區黨組織應積極推動社區內學校、醫院和企事業單位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健全的服務設施。最后,社區黨組織要調動社區居民進行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區開展民辦醫院、民辦幼兒園等,拓寬社區服務渠道,使更多的居民可以公平地享受社區服務。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平臺
健全均等化服務設施,加強社區養老院、幼兒園、學校、便民超市等服務性機構建設。安裝健身器材,為居民提供共享活動場所,完善社區綠化建設,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使居民享有均等化服務設施和環境;整合社區服務系統,縮減辦事流程,實行社區一站式服務管理,讓居民少跑路,使業務辦理更加簡單快捷,給居民提供良好的業務體驗。
(三)優化社區服務隊伍,提高服務水平
社區在選拔干部時,要對參選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考察。對其年齡、學歷和發展潛力等幾方面綜合考量,選拔可以為社區提高優質服務的黨員干部。同時還要對在任干部進行定期培訓,不斷提升業務水平。黨員干部要經常和群眾溝通,了解群眾需求,建設健全公共設施。同時還要做到公平處理社區糾紛、平等對待小區居民和常住流動人口。
(四)健全社區服務管理體系,綜合長效治理
社區黨委和組織干部要進行錯時上班,節假日輪休,做到居民有事隨時有人接待。領導干部處理居民事務時應不分人、不推諉,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做好本職工作。同時邀請社區有專長和協調能力的個人積極參與到社區服務管理中,使社區服務更加精準和專業化。為保證社區管理者能夠公平公正地開展工作,可以邀請社區群眾進行監督和指正。群眾在做好監督工作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管理者工作的熱情,為管理者提供參考意見,拉近干群關系,使社區管理良性發展。
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社會穩固發展的基礎, 完善社區管理是居民享有均等化服務的前提。社區應以滿足居民需求為目的,合理化進行社區建設,發揮社區協調和引導的作用,使社區資源在不同人群共享。做到人人都有機會、有權利均等地享有公共資源。使社區服務和居民需求在不斷完善中達到動態平衡。
【本文系河北行政學院2017年度課題成果“公共服務均等化視野下創新社區治理的研究”(2017XYKT02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北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