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茹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數據的種類和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使高校圖書館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本文在對大數據概念與研究意義闡述的基礎上,指出了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挑戰,并在總結分析的基礎上給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 高校圖書館 挑戰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1-00-02
前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智能終端的大量普及,無論數據的種類還是規模都不可同日而語,數據的快速增長成了許多行業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人類社會已經邁入大數據(Big Data)時代。高校圖書館是當前知識社會中的重要的知識信息服務中心,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去挖掘、分析隱含在數據背后的信息,解讀讀者的隱藏訴求,進而改進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是當代高校圖書館面臨的重大難題。
一、大數據的概述
1.大數據的概念
對于大數據的概念,企業和學術界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定義基本是從大數據的特征出發,通過這些特征的闡述和歸納試圖給出其定義。在這些定義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3V定義[1],即認為大數據需滿足3個特點:規模性(Volume)、多樣性(Velocity)和高速性(Variety)。除此之外,還有提出4V定義的,即嘗試在3V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新的特性。關于第4個V的說法并不統一,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認為大數據還應當具有價值性(Value)[2],而IBM認為大數據必然具有真實性(Veracity)[3]。維基百科對大數據的定義[4]則簡單明了:大數據是指利用常用軟件工具捕獲、管理和處理數據所耗時間超過可容忍時間的數據集。
2.大數據的研究意義
2015年,隨著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大數據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大數據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和發展趨勢帶來重大影響,從整體學術關注度和用戶關注度、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研究論文數量和基金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近十年來大數據對圖書館全面而深入的影響。[5]圖書館即將從“數字圖書館”邁入“大數據圖書館[6]”時代,如何有效利用大數據,更好地服務讀者,為其創造更加智能、高效、個性化的圖書服務對高校圖書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二、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挑戰
1.大數據需求不明確
由于大數據的概念是近些年才普遍興起,這就導致高校的主管部門對大數據的認識不夠深刻,對其發展的必要性和應用前景了解不多,因此很難對圖書館的大數據建設提出準確的需求。主管部門的需求不清晰,圖書館的大數據建設就舉步維艱。
2.專項建設資金不足
圖書館的信息基礎設施決定了圖書館的數據處理和存儲的能力,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圖書已不再局限于紙質書籍,非結構化數據的大量增長,導致原有的軟硬件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然而,很多高校在大數據發展上猶豫不決,這從根本上影響了高校圖書館在大數據方向的發展。
3.數據缺乏采集和整合
圖書館大數據的采集具有數據海量、來源廣泛的特點,半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占據大數據總量的85%以上,大幅度增加了圖書館對大數據存儲、查找、定位、修改、分析和挖掘的難度,難以滿足圖書館大數據即時處理、實時挖掘和動態決策的需求[7]。
4.大數據隱私保護問題
圖書館大數據的建設需要采集巨量的讀者和圖書的信息,這些共享的數據會越來越多,讀者密碼泄露、系統漏洞都會導致個人資料被盜,這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加強大數據網絡安全的建設。[8]對圖書館大數據服務環境下用戶隱私泄露容忍度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圖書館用戶對隱私泄露容忍度并不高。因此,圖書館在開展大數據服務時,應注意在不侵犯用戶隱私權益的情況下,合法、合理、有節制地獲取并使用用戶個人信息數據。
5.大數據人才匱乏
大數據建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依靠專業的人員來完成,相關職位需要的更是復合型人才,能夠對數學、統計學、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多方面知識綜合掌控,如此高的門檻導致大數據人才的匱乏。
三、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對策
1.政府繼續出臺指導和扶持政策
為解決高校圖書館發展大數據需求不明確問題,作為教育的主管部門有必要繼續出臺一系列指導政策,讓大數據從業者和專家一起推動和分享大數據在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場景,讓更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了解大數據的價值,重視大數據在未來高校信息化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2.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正在成為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關鍵詞,在大數據時代,技術創新更多的是不同技術的組合式的創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的許曄[9]提出:應在大數據的關鍵技術領域加強研發,如在大數據的分析方法、應用技術及可視化技術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目前,對大數據處理的技術方案幾乎已經形成一套通用的技術架構[10]。高校圖書館的大數據平臺搭建過程中,應該在已有的大數據技術架構的基礎上進行定制開發,解決數據采集和整合的難題。
3.企業與高校數據共享
當前許多企業在大數據應用方面已有初步成效,以圖書銷售領域為例,京東、當當、亞馬遜等電商已經讓讀者體驗到大數據帶來的便利。電商的大數據應用已經走在了高校前面,高校可以應用其技術,并與其建立共享的數據平臺。圖1以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購為例,簡單闡述了企業和高校大數據共享帶來的變革。
4.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
為了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助力高校培養高科技人才,推動科研成果的應用和轉化,需要企業與高校緊密合作,協助高校聯合培養大數據人才。客觀來說,目前我國對于大數據人才的培養還處于探索階段,對跨學科和交叉復合人才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企業和高校聯手培養大數據人才將是必然趨勢。
2015年,阿里云聯合慧科集團正式啟動了阿里云大學合作計劃AUCP,該計劃已陸續落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40多家全國高校,并開設云計算與數據科學專業方向,旨在共建互聯網+教育的新生態。
2017年北京大學等7所院校的“聯合培養倡議書”中說,開展跨校、跨學科聯合培養模式,大力培養有統計、計算機、經濟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建立與企業崗位匹配的人才培養標準,為高校畢業生和大數據企業搭建橋梁。
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對數據的傳統看法與認知,技術的創新讓人們看到隱藏在大量數據背后的世界,然而大數據的應用是技術難度極高的集成應用,需要多個跨學科領域的技術成果。高校圖書館在面臨除上述主要的挑戰外,圖書館員的數據素養的培養[11]、管理體制的限制都會是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因素。互聯網企業與信息服務機構的大數據研究已經走在前列,高校圖書館在大數據的服務競爭中已經落后。盡管圖書館有資源的優勢,但高校圖書館在技術等方面的劣勢限制其難以在短期內追趕上,如何避免在大數據浪潮中被邊緣化,將是高校圖書館必須考慮的一大問題。
參考文獻
[1]Grobelnik M.Big-data computing: 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 science and society[R/OL].[2012-10-02].http://videolectures.net/eswc2012_grobelnik_big_data/
[2]Barwick H.The ‘four Vsof Big Data. 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ymposium [EB/OL].[2012-10-02]. http://www.computerworld.com.au/article/396198/iiis_four_vs_big_data/
[3]IBM.Big Data Analytics [EB/OL].[2012-10-02].http://www-01.ibm.com/software/data/bigdata/
[4]Big data[EB/OL].[2012-l0-02].http://en.wikipedia.org/wiki/Big-data
[5]王丹.大數據影響圖書館服務與發展趨勢的調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1(6):76-80.
[6]張凱,郭健棲.圖書館主題大數據調查及前瞻性構想——基于百度指數的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6,42(06):51-66.
[7]馬曉亭.基于情景大數據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推薦系統研究[J].現代情報,2016(4):90-94.
[8]易紅,任競.圖書館大數據服務環境下用戶隱私泄露容忍度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6, 36(4):57-64.
[9]許曄.大數據時代中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科技論壇,2015(3):24-29.
[10]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01):146-169.
[11]張晨.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與數據素養教育[J].圖書與情報,2014(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