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徐鳳江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黑龍江省已于2004年步入老齡化社會,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面對老齡化趨勢不斷上升的現狀,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就顯得越來越迫切。對于如何建設社會養老體系,通過什么樣的路徑建設養老體系問題的討論越來越激烈,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2010年前后,學術界對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研究和討論日益增多。在第十二個五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中,強調了政府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建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在養老基礎設施上提供養老服務,以及制度政策上對于養老的支持。因此,必須轉變觀念,改革傳統的由政府直接提供養老服務的模式,建立政府主導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新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主要有四種模式:專業養老院、老年公寓、社區居家養老和家庭養老。它們相輔相成,是一種多元的社會養老制度。
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逐步加快、經濟體制的變化以及社會環境的轉型,是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主要歷史背景。根據現狀,社區養老服務才是適應黑龍江省實際情況的新型養老模式。因此,完善黑龍江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有其必要性。
(一)黑龍江省人口老齡化現狀
所謂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按照國際標準,當60歲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以上時,就可以說是老齡化。在2004年,黑龍江省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比例已達到10.4%,達到了老齡化人口的國際標準,并已進入老齡化社會。2008年,黑龍江省60歲以上人口接近517萬,老齡化人口比例已達到13.5%,且這一比例還以每年6.2%的速度增加,黑龍江人口老齡化程度將逐步加深。老年人口數量迅速增加,老齡化和空巢化趨勢明顯。這給黑龍江省的養老服務體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二)傳統的家庭生活方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養老觀念和養老方式受到了沖擊。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地區間職業流動加快,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都對家庭代際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家庭已經不能滿足照料老齡人口的需要,這不僅是家庭的內部事務,而且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因此,現實和未來都要求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環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建立以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為基礎的新型家庭養老服務體系。
(三)現有社會化養老機構供需不平衡
目前,黑龍江社會養老機構數量相對較少。據相關數據顯示,黑龍江省級養老機構只有56000張床位,平均每1000名老人僅有11.5張床位,根本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據初步統計,黑龍江省有60萬以上老年人需要社會服務。目前,城市老年床位僅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它只能滿足10%的老年人的需要,很難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
(四)構建黑龍江省新型養老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養老保險制度作為養老服務的輔助手段,不能彌補新形勢下家庭養老的不足和養老保險的缺位。在當前經濟不發達的形勢下,黑龍江省迎來了人口老齡化,而社會養老保險的經濟實力卻不足。因此,尋求和發展新的養老方式,彌補家庭養老制度的不足,已成為當務之急。
人口老齡化、家庭傳統生活方式和養老機構不足等現狀是“老”而不富裕的先決條件。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黑龍江省找到了新型的養老方式,即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是老年人的三個維度和平臺。通過建設,形成了包括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在內的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根據不同的經濟狀況和老年人的需求,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對那些有穩定收入來源(養老金等)的老年人和身體健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也可以適當發展個性化的高端養老服務。
(一)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加強社區養老機構建設
在養老保險制度建設中,應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加強社區養老機構建設,這對減輕政府壓力有很大的幫助。黑龍江省一直鼓勵和支持私營養老機構的發展,《關于加快發展黑龍江省私營福利機構的文件》的發布,為私營福利機構的建立提供了有力條件。它從土地使用、稅收減免、財政支持等多個方面支持建立私營養老機構。2011年,黑龍江省發布了“暫行辦法”資助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基金管理,這一政策的實施,能幫助私人福利機構解決資金問題,改善老年人的養老服務水平。關于民辦養老福利機構,不同的省有不同的管理探索模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都根據特色經營模式的實際,快速發展民辦養老福利機構,有的地方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公辦養老機構,這對整個黑龍江省養老體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和人才培養的重視
隨著黑龍江省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加強社會養老體系建設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始終把養老服務放在首位,明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對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社會養老服務人員個人素養的評價、職業道德等方面工作,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同時做好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護理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黑龍江養老服務體系水平,解決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的人才短缺問題,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作用,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與競爭機制。
(三)完善發展老齡產業內容建設
建立健全黑龍江省養老金制度,還需要大力發展老齡產業、養老產業,應加強對老年人特殊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打破慣性思維,將其納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框架,建立一個明確的老年消費市場。養老產品的設計應該關注老年人,滿足老年人的需要,行業相關人員應做好市場調查,遵循市場規律,政府部門要積極扶持老齡產業,完善相關政策。為行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技術等支持,引導老齡產業健康發展,更好地促進黑龍江養老金制度的建設。
養老保障的供給主體是家庭和政府。地方政府要制定統一的政策,加大對養老基金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投資,設置養老事業發展專項資金。
加快建立社區養老服務平臺。中國的社會捐贈仍處于較低水平,應積極利用資金資源,加強社會捐贈立法,加快建立社會捐贈組織,加強對社會捐贈的管理和監督,完善社會捐贈信息披露機制,完善社會捐贈的稅收激勵政策,建立透明、高效的養老社區、養老社會服務平臺。
在現代社會條件下,加快推進老年人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居家養老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基點。居家養老服務應建立信息服務平臺,通過通信網絡的有效整合,利用智能電話、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支持智能化老年呼叫輔助服務平臺,建立信息數據庫,提供應急救助、生活照料、家庭服務等基本服務。利用社會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完善服務體系。
(四)整合資源,提高社區的服務功能
社區養老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它有兩個功能:日間護理和家庭支持。這是家庭養老與機構養老之間的養老模式,它在西方已被廣泛推廣應用,為中國社區養老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根據《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建設任務,要關注老年人日托中心,促進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增強社區服務功能,促進老年活動中心等社區設施建設。城市社區的一天保健服務要基本覆蓋一半的農村社區。因此,我們要樹立國家民族的合作參與機制,地方和社會組織要加強社區養老設施的建設和維護,進一步發展以社區養老為基礎的服務業,提高社區對老年人的服務功能,建立老年社區服務體系。同時,建立健全社區養老服務資源整合機制。有效整合社區各部門和單位的物質資源,是提高社區養老服務物資資源供給能力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資源整合包括:第一,整合政府有關部門的財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第二,社區和住宅機構,如中介機構、學校、企業等相關服務設施的整合;第三,整合社區內部資源。建立一些互助模式,如建立老年協會,幫助老年人,為他們心理服務等。該模式的實質是通過時間銀行整合社區資源,量化服務時間,實現對勞動成果的延遲支付,從而實現社區的互助互利。另外,社區居民可以吸納不同年齡段的人進來,使社區居民能夠形成互助共享的好氛圍。今天我為社區服務,明天社區將為我服務。與志愿者相比,團體的凝聚力和作用力將會更大。因此,建立和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資源整合機制,是推進社區養老服務的根本保證。
【本文系2017年黑龍江省教育廳基本業務專項人文面上項目“黑龍江省養老服務體系構建與養老服務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13520951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哲學與法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