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青
摘 要:提起作文,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會頭大。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有甚者,背誦了很多別人的文章卻還是沒有任何成效。再本人看來,寫作能力應當是潛移默化形成的能力。不可急功近利。要注重平常的閱讀積累,然后學以致用。
關鍵詞:寫作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1-0-01
中學生學習語文有“三大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由于學生怕寫作文,導致高中寫作教學的現狀是,學生的寫作不是“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而是迫于考試的無奈和老師的要求,不得不寫。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葉圣陶在《作文論》中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
這明確地告訴我們,學生的作文不能閉門造車,要變封閉為開放,投入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使作文和生活融為一體。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連句成斷,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所以學生作文首先要有話可說,要有具體的內容。具體內容從哪里來?從生活中來,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積淀,產生作文的需要。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生活,在擴展視野的同時提高認識,在有了生活材料的積累后,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有話可說,做到言之有物了。針對高中生寫作,可采用以下幾種提升策略。
一、廣泛閱讀
根據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沉浸到作品閱讀中去,整體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和思想內容,設計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對中外文學作品的興趣,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優秀文化作品。組織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家作品或專題,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拓展閱讀,研討交流。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熏陶,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腦洞的打開,就是思維的擴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將看到過的讀物互相推薦,彼此交流。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有意識地做好摘抄優美語句的習慣,把自己喜歡的,能激起自己情感共鳴的語句記在本子上,時常翻看,就可以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寫作時就能自然用上,從而達到汲取書籍中的精華來豐富自己的寫作能力的目的。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與寫作,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將“閱讀”長期植根于“寫作”的沃土中,使學生更好地從“閱讀”中學習“寫作”,以利于其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高中生的學習任務重,可以每周布置適量的課外閱讀,要求學生從《讀者》《哲思》、《演講與口才》《中學生閱讀》等雜志中選一篇能打動你的文章,讀后作點評,寫出它打動你的原因,角度可自選,可從內容上切入,也可以從寫法入筆。
二、注重積累
擬頒布的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在學科“具體目標方面”較以往(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增添了梳理與探究的目標。要求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中,養成有意識的積累的習慣,積累有利于豐富自己運用的字詞句篇,語文素材、語言運用典型案例等。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此外還有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通過歸納分類,逐步領悟語文運用的規律,在梳理中自覺構建相關的知識,嘗試梳理文學作品的基本樣式和相關概念,了解文學鑒賞的基本方法,在文學閱讀過程中領悟鑒賞與創作的規律??梢?,積累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學生學習語文教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積累課文好詞佳句美段名篇,為自己的書面語表達提供相應的知識儲備(素材、立意、謀篇布局等)與寫作樣本(議論文、記敘文、散文分別是什么樣的)。積累的方式可以多樣,如摘抄、熟記、背誦、仿寫等。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新事物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學生的素材積累也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和信息更新的速度,教師要引導學生洞察時代風云,把握時代脈絡,追蹤時代關切,聚焦時代熱點,關注新人和新事新潮流與新風氣新進展和新發現,只有這樣才能夠彰顯當代學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敏銳觸覺和開闊視野。同時學生在積累生活材料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自我表達的欲望,加上老師有意識地鼓勵,他們的作文興趣,也就自然而然的濃厚起來。
三、寫時事點評
讓學生關注生活,了解當下的時事熱點,通過閱讀報紙,微信朋友圈的熱點文章,關注人民日報評論,光明網,南方周刊,以及參考當下高考作文熱點的方式,閱讀近期精彩的時事評論,學習論者評說國內外大事或社會熱點問題時的角度、觀點、方法和邏輯。組織學生圍繞感興趣的話題開展討論和辯論。每周要求學生精心選取感興趣并值得深入探究的熱門話題,寫一篇200字以上的點評,對時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也為議論文的寫作積累鮮活素材。
四、利用多媒體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激活體驗。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師創造情境就好比往學生的鍋里加了米。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使學生的信息認知渠道多元化,解決了學生腦子空洞,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的大難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可播放《開講啦》、《朗讀者》、《百家講壇》、《品讀經典》《兒行千里》等優秀電視節目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了解社會情況,豐富課余生活,擴展學生的眼界,
寫作本就是文火慢燉的功夫,苦熬成汁。其實有時學生寫不出特別出彩的文章,并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缺乏亮點意識,缺少教師的具體點撥和鼓勵。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多樣化的生活,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導學生學會感受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對事、對物、對人都充滿感情,這樣才會有話可寫。寫作情景一旦自然而活潑,寫作成為更多學生的內需就可期待,學生表達內容形式的多樣,也就水到渠成。在重視閱讀積累的同時,遵循章法,選好路徑,注重實效,每一時段主抓一個訓練點,長期堅持必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