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薇
摘要:中共中央做出的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的決定,是基于對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研究的關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的深刻認識上的正確決定,本文旨在從幾個方面剖析其相互關系,以指引社會科學研究者深入領會決定的意義,更好的指導社會科學研究工作。
關鍵字: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研究;辯證唯物主義;指導作用
中共中央在《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中提出的“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統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思想,為我們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原則。作為一名社會科學研究者,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之上開展社會科學的研究。但也許除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相關領域的社會科學研究者外,其他領域的研究者未必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意義和方法論意義有較為深刻的理解,而只是遵循國家和黨的要求和號召來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因此這一部分社會科學研究者就更應當深入領會和進一步探究黨和國家提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意義和內涵,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字面意義之上。
因此本文通過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研究的關系來幫助社會科學研究者理清思緒,進一步領會國家所倡導的用馬克思主義來統領和指導社會科學研究的深意。
一、馬克思主義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研究的前提
馬克思對社會的研究是從哲學的基本問題開始的,哲學是同人們的世界觀聯系在一起的,是人們世界觀的理論表現形式,或者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
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馬克思從研究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上開始,對社會進行研究。他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堅持了物質客觀實在性的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并指導人們從物質與意識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去看待從根本上指導了人們正確的認識觀念。掌握了這種真正科學的觀念,才能使我們各項的研究建立在正確的唯物主義的觀念上去開展社會科學研究。如果社會科學研究者的思想依然停留在二元論或唯心主義上,并以此為出發點去研究社會科學的問題的話,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這樣的研究者所付出的研究精力將永遠不能得出正確而科學結論,他付出的研究精力越多,耗費的科研時間越長,研究得越深入就偏離正確的研究結果越遠。這種痛心疾首的場面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
雖然,現在絕大多數的科學研究者都是唯物主義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研人員都清楚的意識到,其科研工作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指導下開展和進行的。這也是為什么一些研究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意義并不以為然的原因。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的了解和研究過馬克思主義,對馬克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內容了解始終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沒有對其進行過認真研究,以至于根本沒有意識和領會到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之所在。
因此,馬克思主義對哲學基本問題的正確解釋,是一切社會科學研究開始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這個基礎,一切社會科學研究都無從談起。
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方法
馬克思認為從人的本質上看,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的本質是實踐的,實踐構成了社會關系的發源地,是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又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馬克思認為,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即社會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從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三種社會結構的基本形式: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它的任務是研究與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社會科學所涵蓋的學科包括: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人類學、民俗學、新聞學、傳播學等。這些正是基于馬克思基于對社會的本質、實踐與社會的關系的理論上所形成的并展開的各個研究方向,它含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開展社會科學研究之時,仍不能正確把握社會的本質和社會結構的基本形式和內涵,以及各個社會結構之間的關系,這樣的社會科學研究必然是不夠深入的,甚至得出的結論都是不夠準確的。
因此,馬克思關于社會的本質、實踐與社會的關系等基本問題的研究,對社會科學的研究起著基礎性的決定作用,規定了社會科學研究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給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明確的研究對象和豐富的基礎。
三、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指導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的獨創,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它研究并揭示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它的三大規律就是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馬克思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這種聯系是客觀的,也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與其周圍事物聯系著的,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事物在其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一切事物都是由一定的質和一定的量組成的。量變在達到一定的度的時候轉變為質變,量變是質變的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鞏固著量變,質變又產生新的量變。正如社會科學研究的規律一樣,我們所從事的社會研究,往往只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方面,單一的研究也許并不能在一定時間和一定范圍內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不同于自然科學的某個科技可以直接的提高社會生產力,從而直接推動社會的進步。社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社會研究更是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中獲得成果,當各種社會研究的量變不斷的積累到達一定度的時候,量變必然會產生質變,體現出對社會進步的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矛盾反映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關系的。馬克思認為矛盾是具有同一性和對立性的,即矛盾雙方即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事物的發展是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在的矛盾性或否定性力量,推動現存的事物轉化為自己的對立面,由肯定達到對自身的否定,進而再由否定達到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在社會研究的過程中,是需要不斷的發現事物內部的矛盾,解決矛盾,通過研究其轉化的過程而探尋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過程,從而掌握社會及其內部變化和發展的規律。通過在研究中不斷地否定而產生新的肯定。因此,在此規律指導下而開展的社會科學研究就很好的吸取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規律,從而為社會研究得出正確的理論和規律提供正確的方法論的意義。
馬克思認為事物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而這種發展是通過不斷的否定舊的事物,而產生新事物,再否定新的事物的方式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的矛盾性或內在的否定性的力量,推動現存的事物轉化為自己的對立面,由肯定達到對自身的否定,進而再由否定達到新的肯定,即我們所說的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其表現形態金絲螺旋曲線,是波浪式的前進的過程。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因而是一種上升性和前進性的,但事物的發展同時也是具有周期性和曲折性的,是曲折地向前發展的過程。馬克思的這一正確論斷,指引著我們在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的努力探索,盡管研究的過程中有不少的反復,甚至感到是停頓不前,但只要我們堅信馬克思關于事物是不斷曲折向前發展的,我們的科學研究就永遠不能夠停滯。馬克思這種批判的思想也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所必須的,如果沒有批判就沒有否定,沒有否定,我們的科學研究就永遠只能停留在前人研究的范圍之內,不會有新的發現和進步。
因此,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三大基本規律,為我們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社會科學研究必須遵循這三大基本規律,才能夠在研究中不斷突破,取得研究成果,推動社會科學研究不斷向前發展。
四、小結
綜上所述,中央提出的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和統領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是黨中央經過慎重考量而做出的正確號召,作為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應當深入理會其中的深意,在開展各項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過程中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認真的貫徹黨中央的決定,把握好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研究的關系,推進我國社會科學研究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李秀林、王于等主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
[2]李月,如何建立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文教資料2012年1月,P109-P110;
[3]李承貴,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馬克思主義方法歸位及其啟示,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4月第二期,P6-P9;
[4]宋福僧,馬克思主義是社會科學研究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P3-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