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寶金
摘要:數學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從面向全體到關注個體,最終實現教學優化。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課堂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斷突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方法與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
一、為學生提供“預習”的平臺,形成良好習慣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教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就比較放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前預習的習慣。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設計以下導學提綱: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么異同點;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小數怎樣確定;③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余數怎么辦?這樣堅持訓練并將預習要求,讀書方法適時滲透,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后,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拐杖,走上自學的道路。
二、為學生提供“討論”的平臺,構建合作意識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如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時,若能根據算式特征,靈活運用運算律進行巧妙結合,就能提高解題的速度與準確率。在教學時,可根據不同的題目,幫助學生在運算的訓練和討論中,總結出常見的運算技巧,如“同號結合法”(正、負數分別結合相加減,可防止運算過程中出現符號錯誤)、“相反數結合法”(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相加得0,使運算簡化)、“同分母結合法”(幾個分數相加減,把同分母的數先結合相加減,可免去運算過程中通分的麻煩)、“湊整結合法”(幾個分數或小數相加減,把相加或相減得整數的項結合起來,可使運算更簡化)、“拆分結合法”(對于含有較多帶分數且分母不同的式子,可把帶分數分離成整數與分數后,然后再把整數部分與分數部分分別相加,可以簡化計算過程)、“統一結合法”(當算式中既有分數又有小數時,可視具體情況把它們都轉化為分數或小數后再計算)。討論停止后,學生質疑,其他組學生幫助解疑。
三、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提升創新能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
學習貴在疑,多思多疑,多思多進。教師要不斷在訓練中,通過一題多解,探究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并通過多種解法的比較,擇優棄劣,幫助學生提高解題的速度與質量。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好”的問題極為重要。問題要有明顯的數學概念,并含有技巧性,存在多種解決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中就能形成思維的能動性。知識的講授,題型的講解都要盡可能向技能方向拓展。如:
一條拋物線y=ax2+bx+c經過點(0,0)與(12,0),最高點的縱坐標是3,求這條拋物線的解析式。
由于已知此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的坐標,由此可知該拋物線的對稱軸,又知最高點的縱坐標,于是可以得到拋物線最高點的坐標,因此,可將三點的坐標代入拋物線的一般式y=ax2+bx+c,構成一個三元一次方程組求解;另一方面,由已知拋物線頂點的縱坐標,可用頂點坐標公式和已知兩點的坐標,構成方程組求解;由已知條件能確定出拋物線的頂點坐標,可利用拋物線的頂點式y=a(x-h)2+k求解;因為已知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的坐標,還可利用拋物線的兩根式y=a(x-x1)(x-x2)求解;另外,也可聯想到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求根公式求解。如此一探究,此題至少就能得到五種不同角度的解法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在課堂上或習題的訓練中,我們要創設不同的情境,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教師也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數學教材中的法則、性質、公式或辨析易混概念等教學時,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對一定條件下可能產生的結論,用合理推理的方法先進行合理的猜測,形成假說、猜想,然后再予以驗證,從而得出熟記法則、性質、公式等知識,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