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宇
摘要:CUBS是由中國籃球協會和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自2004年起聯合承辦的一項中國大學生頂級籃球賽事,它起步雖晚,制度不全,但卻發展迅速,前景可觀。本文旨在利用文獻資料、數據統計、專家訪談等一系列方法來論述CUBS發展狀況,目的科學認識和全面推廣CUBS,為實現CUBS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CUBS;籃球;發展;問題
一、研究目的
繼CUBA在全國高校風靡以來,2004年,CUBS作為一種全新的籃球運動項目因其巨大的市場價值和人氣之源也為自己在高校運動項目中謀得了一席之地。從某種意義上說,CUBS成功的借鑒了發展相對成熟的美國NCAA聯賽,既為優秀的籃球運動員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也促進了高校之間的體育交流,同時,也無疑成為了我國職業化籃球比賽CBA聯賽人才來源的重要基地。而由于它起步較晚,發展還不夠充分,所以也出現了球隊訓練不系統,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市場開拓資源有限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從其發展現狀進行更為詳實的研究和探討,目的科學認識和全面推廣CUBS,為實現CUBS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利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以及百度搜索等工具,搜集大量的有關CUBS的文獻資料,然后進行整理與分析,為本文論述提供佐證。
(二)數理統計法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CBA和CUBS參賽隊員進行調查,統計其身高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均值,以及體重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均值。
(三)專家訪談法
通過實地考察和電話訪問大超教練以及在籃球方面比較有造詣的專家,探討有關CUBS的發展、賽制、保障等機制,認真聽取專家意見與建議,然后進行總結,為本文研究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三、結果與分析
(一)CUBS聯賽賽制尚不完善
和CUBA相比,CUBS的賽制有其獨特性。CUBA賽制實行主客場制和賽會制相結合,賽會制實施的目的在于減少籃球比賽對學生業余時間的侵占,力求保證學生的文化課水平能跟上,但是由于賽程安排太過密集,經常會在比賽中出現運動員及教練員過度疲勞,教練員難以制定有效的戰術,運動員難以實現教練的戰術安排等狀況。長此以往,則會導致教練和球員的心理壓力過重,比賽和訓練不能更好地銜接,比賽的技戰術含量紛紛下滑等諸多弊病。而對應來看,CUBS的賽制則有如下特點,首先,由于采取單一的主客場賽制,所以整個比賽持續的時間更長,需要的經費更多,對于大多數高校而言,這筆經費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其次,由于它實行單一的主客場制,所以,相對而言,對參賽球隊更加公平,能給更多球員展示自我的機會,對賽會的推廣和普及,球隊的磨合都更為有利。總而言之,目前的CUBS聯賽賽制尚不完善。
(二)CUBS球員身體素質差強人意
在籃球運動中,身高、體重是衡量一名球員身體條件的必要因素。為此,我們對近幾年的CUBS參賽隊員和職業化聯賽CBA的參賽球員的身高,體重進行了抽樣調查和數據分析,調查CBA參賽隊員100人中,身高最高218cm,均值197.6cm,最小173cm;體重最大140kg,均值93.7kg,最小70kg。CUBS參賽94人中,身高最高為211cm,均值191.6cm,最小176cm;體重最大111kg,均值84.1kg,最小69kg。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的球員的身體素質明顯不如職業聯賽的球員。
(三)CUBS參賽球隊訓練難以保證系統化
熟悉NBA的籃球迷們,一定不會忘記一個偉大的名字—麥蒂。著名籃球評論員楊毅在評價麥蒂時就曾說過:“一個職業球員如果不能保證他的訓練,那就必然無法保證他的競技狀態。嚴重時,不科學,不系統的訓練甚至會誘發和加重隊員的傷病。麥蒂就是這樣一個在訓練上反復無常從而斷送了自己職業生涯的典型例子。”而推衍到剛剛起步的CUBS聯賽,其訓練上也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訓練時間難以保證。由于參賽的隊員都是在讀的大學生,所以,他們不可避免的要兼顧自己的學業繼而抽出自己的業余時間來進行訓練。而這樣的時間,一般只會有2-3小時。其次,訓練方式有待改進。截止到當前,高校球隊的訓練還是相對集中于技戰術訓練,而相對忽視體能訓練和心理輔導。再次,訓練強度不足。所謂打鐵尚需自身硬。一個良好的身體是球員革命的本錢,但是由于高校比賽的參賽隊伍在經費上并不是十分充足,所以給予隊員們的物質條件,生活條件都相對有限,則可能會造成隊員的營養滑坡,營養滑坡則會導致相應的體能下降,訓練減量。除此之外,CUBS的訓練在訓練的檢測和恢復上也缺乏科學指導。
(四) CUBS參賽球隊建設難度較大
由于參賽隊員并非職業球員,所以隊伍的流動性較大,難以保證人員整齊,因而球隊磨合隨時都要加強。而對球員來講,當自己的經濟水平在聯賽里逐步得到提升時,自己又可能尷尬地不得不離開自己鐘愛的賽場,難以延續自己的籃球夢想。由于普遍意義上,他們的職業化水平不足以取得職業聯賽的認可,所以,對CUBS的大多數球員而言,大學結束就孕育著自己的籃球發展之路結束。以參加過數屆大超聯賽的東北師大球員劉子豪為例,他剛在去年(2012-2013賽季以隊長身份帶領東北師范大學贏得了大超聯賽總冠軍,但在今年,卻由于年齡的限制無法參賽,留下莫大的遺憾。)這樣的路途,無疑極大地打擊了高校籃球運動員的激情,抹殺了他們在比賽中去積累,去進步的空間,也禁錮了中國高校籃球運動的發展。
四、結論
CUBS加強了高校體育交流,提升了高校球員競技水準,為職業化聯賽輸送人才等方面做出了諸多貢獻;其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前景比較可觀,但是在發展進程中也暴露出了球員素質、球隊訓練、招生制度、市場運作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CUBS只有相應的解決好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有機會更好的服務球迷,豐富球隊,促進高校體育文化交流,實現高校體育運動項目商業化、人文化的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王文峰.體育消費、體育產業化發展與經濟增長[J].生產力研究,2005,(02):144-146
[2]張云翔.大學生籃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9,(04):69-71
[3]劉新征.我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體育學刊,2006,(05):114-116
[4]賀京周,諸杰,嚴春輝.構建現代普通高校高水平籃球隊體系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3(8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