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學平
摘要:數學是一種思維,數學是一種溝通的媒介。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具有用數學思想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要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這一根本目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思維;培養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獲得數學知識,還應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打破傳統模式,構建思維型課堂
初中階段是學生情感意識建立的關鍵時期,而學生對于教師的良好感情則是課堂互動的基礎。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應該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增加對教師的依賴感,降低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互動,適當地增加問題的提問。另外,教師在教學時應當結合實際,問題的設置要盡量貼近中學生的興趣愛好,打破原來枯燥的說教方式。只有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平臺,學生才能對課堂感興趣,才能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二、利用開放性問題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面對全體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開放性問題能較好地達到這一要求,學生需要通過一系列分析,展開發散性思維,運用所學的知識經過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充分顯示出思維的多樣性,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這類題開放型具有很強的嚴密性和發散性,通過訓練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一個廣闊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類題的題設與結論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當運用數學知識去發揮、探索、推斷,從而得到多個結果。開放型問題設計是數學教學的一種形式,一種教學觀,又是一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意識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導向性,是今后出題的一種趨勢。
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促使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獨立思考是學生健康個性的重要品質。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機會,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盡量做到"五讓":凡是學生能看懂的就要讓學生動眼去看,教師不教;凡是學生能講出來的就要讓學生動口去講,教師不說;凡是學生能想出來的就要讓學生動腦去想,教師不啟發;凡是學生能寫出來的就要讓學生動筆去寫,教師不示范;凡是學生能做出來的就要讓學生動手去做,教師不演示。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盡量做到"四不要":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要鼓勵學生繼續積極探究,獨立思考,大膽發言;不要馬上對學生的發言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態度,這樣會造成"惟老師獨是"的依賴心理;不要在學生答案不著邊際之時急于出面代理,而是要適當地鼓勵、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品嘗找出正確答案的愉悅;當學生找到正確答案后,不要滿足現有答案,而要啟發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或尋找其它的途徑、方法進行解答。
四、利用開放性問題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面對全體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開放性問題能較好地達到這一要求,學生需要通過一系列分析,展開發散性思維,運用所學的知識經過推理,得出正確的結論,充分顯示出思維的多樣性,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這類題開放型具有很強的嚴密性和發散性,通過訓練把學生的思維引到一個廣闊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類題的題設與結論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當運用數學知識去發揮、探索、推斷,從而得到多個結果。開放型問題設計是數學教學的一種形式,一種教學觀,又是一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意識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導向性,是今后出題的一種趨勢。
五、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習慣
邏輯思維中極為重要的是所謂思維的志向水平,即思維的興趣、動機、意向。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動機,使學生獲得思維成就帶來的歡樂。例如在“多邊形內角和”教學時,教師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學生們想一想,最簡單的多邊形是幾邊形,學生自然會想到三角形,那么,能不能多邊形內角和轉化為三角形內角和問題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展示了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活生生的構想”,通過構想,把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的或已學過的知識。漢斯.費賴登塔爾曾指出:“科學不是教出來的,也不是學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因而學校的“教學必須從被動地聽轉為主動地獲得”,“我們的教育應為青年人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獲得文化遺產”。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創設思維的條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來學習。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備課時往往為學生作了詳盡的考慮和安排,如哪些概念易混淆,哪些公式在運用中可能出現問題,在問題中應該注意些什么等等。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全盤托出,包辦代替,勢必剝奪了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只能事倍功半。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思維錯誤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教師怕學生犯這樣的思維錯誤,或是學生思維方法不符合自己原來設定的方向,就立即加以“引導”,這樣做只會扼殺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給出一定的時間多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多給學生創設思維的條件,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找出正確的方法,這比教師直接或提前告訴他們將更為有效。
總之,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人才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需要,只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對例題和習題的開發,挖掘問題的內涵及潛在的教學價值,開展多種形式的探索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師應從開發智能、培養能力這一目標著眼,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想、拓展,平時教學中注意總結解題規律,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徐溫茯. 淺談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01)
[2]周桂蘭. 淺談中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J].教師,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