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培炎
摘要:習近平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對于當下我國科學發展觀的踐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中國夢的實現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基于此,本文將針對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內涵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構建生態文明戰略框架、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強生態文明文化教育、凝聚生態系統保護合力等踐行策略,希望對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有所幫助。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內涵;戰略框架
引言:長期以來,由于一味地注重經濟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生態文明建設關乎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質量以及人們的生活品質,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學習刻不容緩。但現階段,人們對于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而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還不夠成熟,所以本文針對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研究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內涵
要想明確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內涵,首先,我們要對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問題指向有一定的了解。長期以來,生態的興衰與文明的變遷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生態因素已經成為了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之一。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態文明問題已經成為了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其次,我們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核心基點。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而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是保護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而且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以及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們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最后,我們還要對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實踐指向有所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確立生態紅線為理念思路的,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切入點,以制度與法治的嚴格來保障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中還強調了系統合作的重要性,加強各個子系統之間以及黨和政府、市場和公眾之間的合作,是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效果的必經之路。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踐行策略
(一)構建生態文明戰略框架
構建生態文明戰略框架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重要基礎。構建生態文明戰略框架,首先,要加強對空間結構的生態規劃,尤其注重主體功能區的構建,維護資源環境的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整體性開發謀劃,科學布局。其次,要根據發展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生態調整,發展循環型經濟,實現產業結構的生態化,把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的效益統一起來,增強資源的回收與循環利用能力。再次,努力做好生產方式的生態轉型,從原本的資源粗放性生產逐漸向資源節約型轉變,創新發展思路,實現生產方式的集約化。最后,還要注意生活方式的生態化,大力提倡綠色消費,樹立起資源節約型消費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此外,還要主要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地拓展中國生態安全的國際空間,推動成果分享,共建生態家園[1]。
(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重要保障。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首先,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初期,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源頭保護制度體系,提高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的明確性,抓好主體功能區制度的建設,切實完善生態資源考核評價體系。其次,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需要建立起健全的治理制度體系。加強對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努力推行生態補償制度,繼續貫徹落實生態紅線的制度,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大的實施空間。最后,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終端,還要建立起健全的獎懲制度體系,完善新媒體背景下的社會舉報與監督體系,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高速、便捷、成本低廉等的優勢,建立全面的舉報、監督系統,與此同時,還要實現責任追求制度的常態化運行,提高責任追究的長期性,從而促進破化生態文明問題解決的有效性,對生態環境破壞行為也有著重要的警示作用。
(三)加強生態文明文化教育
加強生態文明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軟實力。加強生態文明文化教育,首先,要加強人們生態意識的培養,人們的生態意識決定了其處理環境問題時的行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滲透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在工業文明時期,由于人們的生態意識比較差,造成了自然資源、環境的嚴重污染以及生態的失衡。而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其次,要加強人們節約意識的培養。習近平認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所以說,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人們的資源節約。最后,加強環保意識的教育,弘揚生態環保意識,轉變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態認識,使得人們在掌握生態規律的基礎上,踐行環保策略,為生態的修復與凈化做出貢獻。
(四)凝聚生態系統保護合力
凝聚生態系統保護合力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關鍵舉措。凝聚生態系統保護合力,首先,政府要發揮出自身的主導助推力。指引總方向、思考總要求、制定總措施,維護好生態文明建設系統,確保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序化。其次,市場需要發揮自身的牽引力。現階段,市場資源的配置對生態文明的建設效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市場的調節與資源的配置,發揮出市場的牽引力作用,對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最后,還要加強公眾參與,調動起公眾的主體力量。社會公眾,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提高公眾生態建設的參與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效果。但是,現階段,人們的生態意識還比較薄弱,相關的素養也不夠完善,增強人們的生態節約環保意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引導對于生態建設常態化來說十分重要[2]。
結束語:綜上所述,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具有豐富的內涵,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對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要想落實好習近平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效果,就需要從實際出發,構建戰略、完善體系、加強教育、凝聚合力,并與時俱進,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建設品質,實現中國夢以及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樂民.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探析——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四對關系”[J].理論學刊,2016(01):11-17
[2]魏澄榮.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試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