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摘要:國內最近幾年頻發各種環境問題,這樣不僅對周邊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和破壞,也對人類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所以對環境污染以及環境保護的關注程度越來越大,各地區積極投入到環境污染科學治理方面的研究。環境影響評價制度“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就是通過模擬建筑項目對周邊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對其進行科學評定,然后提出防治對策,這樣能夠避免以往先出現污染之后再進行治理的建設問題。所以本文主要對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問題進行分析,希望開展更高層面的環境保護工作。
關鍵詞:環境;影響因素;評價制度;環境問題;解決策略
前言:當前我國在進行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建設的時候存在多項問題,這樣就導致我國未能有效落實該制度,給周邊的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法律責任不完善以及環境評價程序不完善等是環境評價體現的問題,影響最終環境發展的效能。為此,需積極分析當前在落實環境評價該項制度時需關注的事項,制定科學的評價制度,促使環境評價得到更好的實施。
一、我國在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時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責任不完善
通過對《環評法》內容進行解讀可以發現,對出現環境污染責任人的法律處罰比較輕,不能對這些人員起到約束作用,也不能對環境污染該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同時,第三十一條內容否定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所應該擁有的預防功能,針對那些逾期沒有進行補辦的單位,該法律該條內容規定對其進行資金處罰當額度在二十萬元以下。這就和建筑企業所呈現的實際收入相比存在過低的問題,不能對違反法律的人員進行威懾,容易引發他們的違法行為。
(二)環境評價程序不完善
當前在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的時候會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所以最終的評價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這樣就影響對環境影響進行客觀評價的效果。當前頒布的《環評法》并沒有對環評機構以及建設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行明確的規定[1]。也就是說,環評機構可能會和建設單位存在利益關系,這樣就導致在對這些單位進行環境評價監測和評估的時候會存在虛假的現象。同時,報告書主要是由行政部門進行審批,沒有受到相應的機構進行監督,這樣就容易導致環境主管部門出現腐敗的現象。
(三)公眾參與體現形式性的問題
通過對當前環境保護的各項法律進行內容分析可以發現,雖然在法律內容上體現公共參與的規定,但是并沒有對其進行原則性的內容書寫,沒有對公共參與的具體途徑和時間以及方法等進行明確的規定,這樣就導致公共參與所呈現的法律效力比較低。首先,環境部門并不能將建設項目所呈現的影響情況詳細或者是清晰地告訴公眾,不能保證公眾所持有的知情權,這樣就很難讓公眾對環境影響該項制度建設進行監督。其次,公眾參與環境影響的方式比較單一,不能體現群體所呈現的代表性,也不能真實的反映公眾意見。
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的策略
(一)明確法律責任
針對法律責任存在不完善的環境評價問題,需要及時明確各方的法律責任,以此逐漸完善該項制度的建設效果。第一,司法部門對法律條款內容進行及時的修正,明確補辦手續的途徑和時間[2]。第二,要完善當前的司法救濟,要保障公眾在環境影響建設中所處的訴訟權利。對相關建設部門和企業未能有效采納公眾意見而導致的環境影響所需要承擔的責任進行明確的規定。第三,需要通過法律條款內容的規定加大對相關編制機關的法律懲處。對環境部門或者是工作人員所需要承擔的違法責任進行清晰的劃定,這樣能夠解決當前因為法律條款規定不詳細而出現的違法行為。
(二)完善環境評價程序
要想完善環境評價的程序,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保障當前環境評價單位所應該呈現的獨立性。主管部門不能對評價機構進行干預或者是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保障評價單位能夠成為第三方單位以此對環境影響問題進行科學的評價。其次,積極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3]。需要對評價人員進行職業道德以及法律規定的教育,促使他們能夠開展獨立性的環境評價工作,保障評價結果的公正性。最后,需要保障專家組所體現的公平性。專家組成員不能是任何從事環境評價或者是開展相關咨詢服務工作,這樣可以保障環境評價所的獨立性。同時,這樣能避免出現更多的利益糾纏,也能夠杜絕一些腐敗現象的出現。
(三)完善公眾參與的制度建設
針對公眾參與體現形式性的問題,需要完善公眾參與的程度建設。第一,需要對環境信息進行公開該項制度進行完善。要對信息公開的具體方式以及時效等內容進行規定,可以借助當前網絡媒體和電視媒體向公眾公開相關的環境信息,這樣可以減少虛假環境信息的出現。第二,要積極完善國內公眾參與環境評價主體范圍以及具體參與方式。要擴大當前的公眾參與主體范圍,平衡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以實現公眾監督權的發揮。第三,需要對審批程序進行完善。評價機構必須要依法公開對公眾參與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意見采納或者是不接受的理由以及具體依據。
結論:針對當前我國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設時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必須要制定解決策略才能解決各種環境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確法律責任,減少違法行為的出現。其次,要從保障環境評價單位獨立性等方面完善環境評價程序,杜絕一些腐敗現象的出現。最后,需積極完善公眾參與的制度建設,增加公眾參與環境評價的主體范圍以及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易玉敏,陳晨.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整合和拓展過程中的問題解析及解決途徑[J].環境科學導刊,2016,35(04):24-26
[2]王瀟瀟.論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法制博覽,2015(26):221+220
[3]張志雪.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才智,2014(1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