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慶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作文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長久以來卻一直存在作文教學效率低低下的問題,而對此筆者認為引發此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寫作素材資源貧乏,使得學生的寫作猶如無源之水,無木之林。在本文之中筆者主要是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對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作文教學資源挖掘與利用提出以下意見,希望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材作文;教學資源;挖掘利用
前言: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時常會因為素材積累不足或者素材應用不合理,而出現文章空洞或者文不對題的情況發生,因此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挖掘利用寫作素材十分必要。在以往的教學中,經常會采取課外素材積累的方式,但實則不必這般的費時費力,在學生日常學習的語文教材之中已經蘊含了很多的素材資料,能夠對這些素材合理利用,就足以保證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得到進步提升。
一、作者生平介紹資料的挖掘與利用
在現下的高中語文教材之中,納入的文章多出自中外名家之手,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教材之中多會作出一些注釋或者簡介,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作者有所認識了解。在筆者看來這就是絕佳的寫作素材,教師若是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些作者生平介紹資料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勢必可以實現拓寬學生知識認知,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目的。如在學習《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時,本篇文章的作者是魯迅先生,他是近現代文壇的先驅者,同時也是五四文化運動的引導者,他在文化的創新上做出了很大是貢獻,在學生寫一些關于“大膽革新”方面的文章時,魯迅先生就是學生寫作中可以列舉的一個范例示人物[1]。在或者學習《赤壁賦》這篇文章時,本篇文章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軾的一生跌宕起伏,三次被貶,但是他以樂觀而又曠達的精神,戰勝了這些挫折和苦難,在學生撰寫與“樂觀”“困難”“挫折”有關的文章時,都可以舉蘇軾的例子,而這也將使學生的文章更有深厚之美。
二、教材課文名言警句的挖掘和利用
現下高中語文教材的文本質量是比較高的,選取的文章之中多哲理豐富,詞句優美,同時還蘊含大量的名言警句,而這無疑就是教師可以挖掘利用的,并引導學生成為他們寫作創作中的素材。如在學習《勸學》這篇文章時,很經典一句名言就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意在表達后輩努力學習就會超過前輩,而前輩若是不思進取,最終也勢必會被后背超越。在學生寫一些關于“終身學習”“不進則退”之類的文章時,就可以引用《勸學》中的這一經典名言,從而更好的表達自身的觀點[2]。在或者在學習《師說》這篇文章之中,其中有這樣的一句名言“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意在表達人其實沒有高低差別,學問多的人與學習的早有關,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點。這樣的名言警句在學生寫“自尊自信”“平等待人”或者“結合自身優勢學習”方面的文章時,都可以引用。顯然在高中語文教材之中,這樣的名言警句是數不勝數的,在教學之中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之人,引導學生不斷的文對章之中名言警句挖掘利用。
三、文章文學形象資源的挖掘和利用
“文化形象”即創作在文章之中創作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雖然是虛擬的,但是由于作者精心的刻畫,這些文學形象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很顯然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材收錄的文章皆為名家名篇,因此這些文章之中刻畫的“形象”,往往是更加生動飽滿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些文章“文化形象”進行挖掘和利用,也可以成為學生寫作中絕佳的素材[3]。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時,曹雪芹為我們刻畫了“林黛玉”這一形象,她多愁善感,但是冰雪聰明,在學生寫一些有關做人性格品性方面文章時,就應該列舉“林黛玉”這一例子,這也可以使學生的文章眼前一亮。在或者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 啊Q”,他們的都是封建時代的犧牲品,在學生寫一些關于“麻木不仁”的主題文章時,就可以舉這些例子。而顯然這樣的“文化形象”素材資料,在高中文本教材之中到處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一些經典人物形象細分分析,從而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為我所用”。
四、課文思想觀點素材的挖掘和利用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挖掘利用教材資源,除從案例性的特征入手外,從思想觀點的借鑒角度出發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如在教材之中有很多思想觀點是非常獨特的,這些觀點超出常規的認識看法,但是卻彰顯出了另一種人性的光輝,在學生撰寫文章之時,可以借鑒這樣的觀點,就可以標新立異,打破千篇一律的格局,從而為學生的文章增彩、增色[4]。如在《赤壁賦》這篇文章之中,提到“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辯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就是蘇軾提出的一種很新奇的觀點,甚至可以說是蘇軾借鑒了幾千后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哲學觀,向大家講述了一個本我和超我的問題,從而勸解人不要太關注個人的得失,因為在自然與萬物之前,人就猶如浮游,太過渺小,借此規勸人要樂觀、曠達。而這種思想觀點就是成為學生文章撰寫的論點和論題,因此也是教材文本可以為寫作教學提供的素材和資源。
總結: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作文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教學板塊,而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素材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教師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時,其實完全不必舍近求遠,在教材之中就蘊含這豐富的素材資源資料,只要能夠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高中語文教材之中的作文素材,必須可以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更好的進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潘華清.高中語文教材作文教學資源的挖掘與利用[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10):125-126
[2]王歡.中學語文寫作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3]胡慧瓊.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資源庫的構建及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4):101+103
[4]梅宏濤.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