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甜甜
摘要: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言語”的藝術方式,它有著其他藝術方式無法替代的社會功用。當人們的情感到達極至,用言語與其它方式都無法縱情宣泄時,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舉。
關鍵詞:舞蹈創作;靈感技巧;情感表現;舞蹈表演
一、培養學生“舞感”的重要策略
舞蹈不僅僅是一門專業,更是一種藝術存在,然而,舞蹈的存在并非是孤立的,而是跟美術、音樂甚至文學等不同的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謂舞感,主要是指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蹈表演者所呈現出的一種舞蹈表現能力,以此來展現舞者的專業素質。舞蹈表演者能夠在舞感的協助下促使舞蹈作品呈現得更加形象與生動,讓觀眾能夠產生舞蹈的共鳴,尤其是隨著舞蹈輔導的不斷優化發展,舞蹈輔導者更應該注重對舞蹈的思想性以及藝術性的傳達。讓學生能夠在舞蹈學習以及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舞感,促進學生更好的培養。促使學生對舞蹈有更加深刻的認知,能夠體會不同的舞蹈內涵,感受不一樣的舞蹈精髓。提高學生的舞蹈感悟,注重讓學生把舞蹈動作與舞蹈情感融合在一起,這都將成為提升學生舞感的關鍵。要讓學生在知識豐富以及能力提高的過程中具備更多的舞感創造力,培養學生在豐厚的文化知識的儲備下去理解舞蹈作品的精神內涵,有益于學生將自身情感融入進去,不斷提升自身的舞感創造力,能夠將更多類型的舞蹈作品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舞蹈輔導中,輔導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調動他們訓練的主動性,必須想方設法的加深學生對優秀舞蹈作品的理解,要訓練學生理解作品,體會其精神及意境,然后將理解和體會貫徹到表演中去。在編排、表演舞蹈作品的過程中,舞蹈輔導首先向學生交代、展示相關的背景資料,包括創作背景、前后情節、具體動作、表達主題等。在舞蹈輔導中,可以通過背景音樂,進行生動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進入作品的世界,神游作品的意境,幻作劇中的角色,體味人物的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舞感能夠促進學生具備更強的舞蹈表現技巧,呈現出更加優質美妙的舞蹈效果,讓舞蹈作品能夠更加生動傳神。同時讓學生知道舞蹈也是具備靈性的,沒有舞感的存在,舞蹈就喪失了色彩。假如舞蹈演員不具備這種基本的素養能力,在舞蹈表現過程中必然是暗淡的,舞蹈作品的呈現也就喪失了吸引力,更不必說舞蹈作品的精神內涵傳達了,效果更是無法保證。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舞感創造力,從而獲得理想的輔導效果,讓學生在開拓眼界的同時能夠更深切的體會舞蹈的魅力。
二、培養學生舞蹈節奏感和樂感訓練
在舞蹈輔導過程中,對學生舞蹈節奏感和樂感的培養,可以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通過舞蹈動作的反復練習,可使學生身形的起伏、動靜、張弛、開合之間的過渡舒緩流暢,使強弱轉換、速度快慢得到充分協調。輔導舞蹈動作時要親自給學生做示范,學生會對動作進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會對舞蹈產生一種感性的認識。輔導者要注意示范的動作一定要標準和規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舞蹈動作有明確的認識,以便于學生掌握舞蹈的技術和技巧,深刻的體會舞蹈所表達的情感和表現的藝術特征。讓學生在感受舞蹈藝術美的同時能夠學習他人的經驗,從而提升自身在情感表達、動作造型等方面的水平。這樣,舞蹈表演才能錯落有致、舒展自然。在輔導內容的選擇上,舞蹈輔導者應選用節奏感強、有代表性的曲目,讓學生借助音樂韻律更好的感受舞蹈的動律。在輔導中,要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音樂氛圍,給他們以想象、意境、情感等大量形象思維的啟迪,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提高肢體動作的表現力,為創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打下基礎。要輔導學生理解音樂中的旋律美,舞蹈是音樂的表現形式,而音樂是舞蹈的重要依托,音樂是舞蹈靈魂,而舞蹈是音樂精靈。在實際表演過程中,舞蹈的風格不僅由舞者的動作決定,更多由音樂的節奏決定,而通過演員流暢的舞蹈動作能夠將音樂的質感更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把音樂與舞蹈有機統一,才能夠相得益彰。
三、培養學生審美標準與靈感表現
舞蹈是善于表現人類情感的藝術,由于它的直觀性,使得這種情感表達更加豐富、細膩并給人以無盡的想象,是藝術的靈魂。為使舞蹈課質量進一步提高,輔導者要嚴格要求學生加強對基本功和舞蹈技巧的訓練,還要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的舞蹈實踐活動,通過更多的舞蹈表現機會將課上所學實際運用起來,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發現不足并找到表達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認真細致的觀察生活,逐漸積聚來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再對這些素材進行科學的剖析、了解和熟習,從中挑選出典型的動作才有感動人心的作品。舞蹈中的每個動作無不包含情感,只有將情感融入到每個動作中,才能賦予舞蹈生命,才能打動觀眾并與觀眾產生共鳴。《詩經.大序》中說:“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以看出,“手舞足蹈”是情感的最高表現,說明情感是舞蹈動作的內因、基礎、出發點和落腳點。舞蹈的表現往往并非對實在物的模仿它通常是幻想中的幻象,舞蹈所營造的情景交融如詩如畫的意境十分傳神地表現了朦朧淡雅的詩化美感,突顯出純潔崇高圣潔美麗的形象如夢如幻宛如仙境,使觀眾在詩情畫意中獲得美感,以超然物外的獨立而崇高的人格追求詮釋了藝術美的真諦。作為舞蹈輔導人員,在舞蹈輔導中,激發學生的靈感表現,從現實生活中挖掘主體,塑造為藝術形象。舞蹈創作的核心就是主題,通過舞蹈形象,將創作者的思想表達出來。可見,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并不是舞蹈動作和技巧的簡單堆砌,也不是要將舞蹈的技藝展示在舞臺上,而是要吸引觀眾,與觀眾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要將舞蹈的主題準確無誤地表達,還要緊緊地抓住舞蹈創作的靈感,基于此而將充分展示舞蹈主題內容的環境、民情塑造為藝術形象,這就需要舞蹈者具有一定的審美標準和領悟力,在舞蹈表演中塑造著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
舞蹈是生命力的載體,精神感受是舞蹈的魅力所在。舞蹈輔導工作要重視對學生感悟力的培養,通過科學的輔導,讓學生能夠領悟舞蹈的真諦,表演出舞蹈的靈性,更加完美地演繹優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王鵬飛.論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6(17):46-47
[2]李峰.“舞感”在中職舞蹈教學的培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07):67-68
[3]宋林林.無聲之舞--淺議舞蹈中的語言藝術[J].大眾文藝,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