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艷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作為省教育廳部署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單位,湖南工藝美院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大膽創新,走上了一條“設計介入,精準扶貧”之路。
關鍵詞:設計介入;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產業扶貧
一、正文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這一指示也深深地觸動了美大領導人的心。對于一所藝術設計類學院來說,“精準扶貧”——何謂“貧”?如何“扶”?怎樣才算“精準”?全體美大人在校領導的指引下,立即組織論壇和專題展開研究、討論、交流。隨著探討的內容不斷拓展和深化,“設計介入,精準扶貧”這一課題應運而生。
“設計介入,精準扶貧”——怎樣介入?憑借什么、以什么身份來“介入”?“扶”誰?怎樣“扶”?方曉風教授說:“無論如何,設計與鄉村不再隔膜,這是設計與鄉村的雙重希望和機會。”就這樣,篤行務實的“美大”人邁開了“踐行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之路……
二、設計介入,教育扶貧路漫漫其修遠,吾上下而求索
作為省教育廳部署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單位,湖南工藝美院于2015年11月15日赴通道侗族自治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考察交流,當年11月28日,兩校簽署了《結對幫扶框架協議》,“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校校結對幫扶工程”從此拉開了帷幕。
2016年3月20日—23日,學院從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服裝CAD實訓室建設、民族服飾工作室建設等方面對通道職中進行具體幫扶。同年4月15日—4月16日,兩校召開了服裝專業教師結對子的專題會議,一對一傳幫帶,促進了通道職中的專業建設和教師隊伍提升。這一年,美大捐贈18萬元建成工藝美術實訓室1個,指導通道職中新開設專業2個,合作開展項目課題研究3個,為通道職中舉辦專題講座6場、培訓師資9名,并聯合開辦了藝術設計五年制高職班。在美大的全力幫扶和通道職中的努力建設之下,通道職中被評為2016年全國職工教育示范點。
2017年5月9日至10日,學院從學生實習、設備完善、技術提升、自主研發、工人聘用等多方面,提供了本校校企合作的經驗及建議。作為全省高職院校首家掛牌成立的“創新創業教育學院”,還為通道職中的老師分享了雙創教育的“精神大餐”——打造“眾創夢工廠”,構建以作品為載體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通道職中開展創客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同年10月27日至28日,我校再次從構建特色專業群、建設教學資源庫、幫扶實訓工作室建設、參與人才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訓師資隊伍和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等七個方面繼續開展精準幫扶,推動通道職中教育幫扶工作往縱深化方向發展。
2018年4月23日—25日,學校專業教師一行8人前往通道職中完成了電子商務、工藝美術雕刻、服裝設計與工藝三個培訓班的授課任務,并為41名通道職中優秀學子頒發“湖南工藝美院勵志獎學金”。
我院還與臨澧職業中專組建了網絡聯校,向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傳授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經驗,對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實施“院校聯專業”對口援助,與韓國釜慶大學、西原大學簽署了合作辦學協議,今年4月24日還赴巴基斯坦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活動。
“設計介入,教育扶貧”雖長路漫漫,但每一個美大人必定秉承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不斷求索,不斷創新!
三、設計介入,文化扶貧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繼續越
文化扶貧既是文化建設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美大”集聚智慧、匯聚民心,結合學校特色,因地制宜、積極創新,提出了“設計介入,文化扶貧”的新方法、新手段。
(一)政校、校行協作,重點攻堅。
2018年5月23日下午,我院“融·芳華——2018畢業設計開放展示周系列活動”在創意產業園拉開帷幕。在本次啟動儀式上,我院參與的政校、校行合作三大文創項目——“益陽市旅游產品設計中心”、“梅山文創產品設計研發中心”、“湖南環洞庭湖農特產和旅游廣告創意基地”正式揭牌,標志著我校“設計介入,精準扶貧”之舉措是行之有效的。
“梅山文創產品設計研發中心”是我校與益陽市安化縣人民政府合作成立的。“梅山文化”是我省中部新化縣、安化縣一帶(即古梅山區域)自古至今流傳的一種古老的文明文化形態,雜糅著人類漁獵、農耕、原始手工業發展,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我校課題組主導資源考察,在安化縣政府配合之下,將設計、開發一系列具有梅山文化典型代表性的作品,如梅山文化代表符號、梅王宴餐具器皿、梅山文化經典宣傳畫與宣傳標語、形象店裝飾品及其它衍生產品等,從而實現高校專業設計助推地方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二)工作站落地生根,精準攻堅。
為了更好地幫扶通道發展,我校聚合力、攻難關,與通道縣政府共建了“侗族非遺保護與研發工作站”“侗錦大師工作室”“侗族傳統工藝大師工作室”,旨在傳承與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與“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有效實施,幫助當地傳統工藝企業和傳承人群提高產品品質、培育品牌,幫扶通道經濟文化發展。
侗族非遺保護與研發工作站位于4A級景區皇都侗文化村,我校與通道職中以此為基礎繼續探索深化交流合作,秉承“文化研究、創新研發、傳播推廣、技藝傳承”侗族非遺文化的職責,通過非遺傳承人群普及培訓等途徑,不斷提升通道職中人才培養質量、內涵建設水平,促進了通道侗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持續推進幫扶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以活動傳承優秀文化,巧妙攻堅。
文化扶貧重在“扶智”與“扶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走向社會,走入老百姓的生活,真正深入人心?美大積極響應“在文藝界廣泛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號召,以活動為載體,全面提升老百姓的文化素養,提高貧困地區的藝術創作水平,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2年至今,學院已成功舉辦了七屆“5.23畢業設計開放周”系列活動,從“優秀作品T臺秀”到“夢想綻放”,從“致用致美、創意通道”到今年的“融·芳華”,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既有凝聚了青春鋒芒和藝術才華的學生作品展示,又有“重磅級”非遺“天團”齊聚亮“絕活”。“5.23”活動的開展不僅給當地市民們帶來了一場場精美絕倫、百花齊放的藝術之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傳統與現代等多元文化的完美融合;還展示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設計作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融入“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幸福生活”的思想之中,真正發揮了設計服務社會,設計服務生活,設計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作用!
四、設計介入,產業扶貧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的益陽,經濟總量遠不如湖南其他的地市區,工業不發達,消費比較低,甚至不少企業和事業單位拖欠工資嚴重。但自十八大以來,家鄉的變化有目共睹,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而美院的“設計介入,產業扶貧”理念的融入,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自2015年11月學校與通道職中簽訂結對幫扶框架協議以來,美院積極履行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的示范帶動職責,從幫扶一校到幫扶一縣,校地聯合促脫貧,校企協同助發展,創造了“政校聯姻、精準扶貧+非遺保護‘通道模式”,推動了通道經濟文化繁榮和旅游產業發展。
2018年5月23日上午,學校以“融·芳華——2018畢業設計開放展示周系列活動”為契機,誠邀通道縣13家企業代表來學校召開通道侗族自治縣產業扶貧—侗文化創新設計作品轉化校企對接會。會后,學校與在座企業簽訂“設計作品采用協議”13份,“委托設計協議”15份,共達成218個合作項目,包括品牌設計、包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箱包設計、工藝品設計等10大專業類型,有效地促進了侗文化創新設計作品轉化,為振興通道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同時,學校聯合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通道侗族自治縣職業技術總校,發揮各自特色優勢,秉承“文化傳承、人才培養、產業振興”三重使命,依托現代信息化手段、移動互聯技術、電商推廣平臺和特有的營銷模式,以“一坊、二館、三中心”為整體框架,填補了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相關傳統手工技藝資源庫空白,促進了“一帶一路”和武陵山片區的經濟繁榮。我校專家團還來到安鄉縣實地調研當地美麗鄉村、農產品品牌建設,就企業品牌建設、形象定位、產品包裝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自2016年以來,學校和小郁竹藝傳承人危祿綿簽訂了協議,建設了“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益陽小郁竹藝發源地實踐基地”,振興湖南傳統工藝。學校與益陽市旅游局共建了政校合作文創項目——“益陽市旅游產品設計中心”,通過本土旅游主題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發,如益陽三國文化、大碼頭文化、明清油紙傘、兔子山遺址、特色鄉村(紫薇村)等,推動益陽市區域旅游產業、文創產業經濟的雙向發展。學校與益陽市商標廣告協會達成意向,共建共營“湖南環洞庭湖農特產和旅游廣告創意基地”,學校設計介入,服務本地廣告創意產業,為加快“美麗益陽”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做出了巨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了更好地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加強領導是根本、把握精準是要義、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群眾參與是基礎。全體美大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深入領會“扶貧”精神,結合本院的特色,走上了一條“設計介入,精準扶貧”之道。5年來,美院的實踐表明:設計是一種智慧型的生產力;扶貧,需要精準,更需要智慧。一個經濟落后的地區,借助設計的力量,可以更新活力,放飛夢想。扶貧道路,任重道遠,設計介入,精準應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