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愛花 賈咸豐
摘要: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及對測繪標志保護的不完善,造成各主要礦區地面基礎測繪控制點的破壞,礦區控制網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再加上礦區對井下多年的開采,采深越來越大,甚至達到了1000米的深度,對礦壓的研究還不充分,巷道變形嚴重,造成了對井下各水平及盤區控制點的破壞。隨著對礦區環境恢復治理工作越來越得到重視,礦井上下的相互聯測也越來越重要。所以恢復井上下控制網也成了礦山測量的主要工作。
關鍵詞:控制點;GPS;陀螺經緯儀;聯測
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一礦經過自1959年12月簡易投產以來,已經歷59年的開采,現在井上下控制網已不能滿足礦山安全生產的需要:地面的控制點大部分遭到了嚴重破壞,目前僅僅剩下工業廣場煤樓一個基本控制點,由于各種高度建筑物的阻擋,與周圍各礦控制點不通視;北二風井只剩下通風道,水塔兩個控制點。其它都遭到了破壞,無法進行測量工作。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壓力大,變形嚴重,井下各盤區控制點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了我礦的日常井上下測量工作。為了更好的滿足安全生產需要,需對井上下控制網進行補充和重建。
井上控制網利用一礦煤樓上原有的控制點,及不能通視的十礦煤樓作為基本控制點,布置觀測基線;在工業廣場范圍內用全站儀配合三架法進行測設,建立了六個控制點。再采用GPS靜態建站的方式進行定位。在建立這六個控制點的過程中用全站儀配合三架法大大地提高了測量的精度,同時我們對測量結果進行了嚴格平差,使測量誤差最大限度的降到最小,從而保證我們的測量結果的精度。在工業廣場范圍內建立的六個控制點基本上滿足了工業廣場范圍內的測量工作。其次,在北二風井通風道及水塔上的兩個控制點采用GPS定位,再用全站儀配合三架法向李口引測與北三地面工廣的GPS點進行聯系測量,在測量的過程中我們克服了距離長及通視條件不好,在北三風井工業廣場范圍內建立了三個基本控制點,從而滿足了北三立井的開工需要。一礦井田范圍內北邊山上程寨溝灰場周邊,由于地勢條件復雜,我們使用GPS技術建立了兩個基本控制點,以滿足將來丁6—32060采面回采后回填時打回填孔使用。
井下控制網的補充和重建,由于一礦以后的開采水平主要在三水平上下山,所以采用北二、北三風井兩井定向的方法進行聯系測量,在井下采用陀螺經緯儀技術測設了六條陀螺定向邊,對井下的導線邊方位進行加強,從而提高井下的測量精度。
六條陀螺邊分別是:在北二-517丁戊組石門測設了,陀南和陀北,方位是16°49′25″;戊二車場測設了1#—G邊,其方位:91°27′11″﹙原方位:91°29′02″﹚;丁戊三乘人巷東頭1#—2#邊,其方位:293°21′35″﹙原方位:293°21′06″﹚;丁戊三乘人巷西頭4#—3#邊,其方位:293°,59′41″﹙原方位:293°56′43″﹚;三水平丁戊二西大巷西2—交邊,其方位:90°,43′07″﹙原方位:90°44′24″﹚;三水平西大巷的西交及西3點。
為了消除系統內的誤差,用全站儀配合三架法對個陀螺邊進行了聯測。在聯測的過程中對儀器誤差,測角誤差,測距誤差,溫度改正,大氣壓改正等進行了嚴格的平差,消除誤差。提高了測量結果的精度。從而使各盤區間測量資料統一到了一個系統中保證測量資料的精度,修正了以前兩個盤區間的貫通所存在的較大誤差,確保了井下跨盤區大工程的順利貫通。
同時,在聯測的工程中我們對控制點進行了加密,使我們的以后的測量工作更加方便有效,
另外,不防止礦壓對控制點的影響,我們在對控制點加密的點都選在了穩定巷道的長錨索上,從而增加了它的穩定性,確保了控制點的更加長期的使用,為我們的測量工作,提供了堅實基礎保障。
經過努力,井上下控制網已完全補建完成,能夠滿足全礦的生產需要,為全礦的安全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