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修紅
摘要:對外貿易發展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困境和解決方法進行研究,以期為改善國內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現狀,增強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困境;出路
一、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困境
(一)融資困難
我國目前的金融制度結構安排客觀上不利于中小企業。現在我國主要的大型正規的金融體系,都屬于國有且由國家壟斷經營。具有極強的計劃經濟烙印,信貸投放和證券發行都會向國有企業進行傾斜,因此中小企業就會受到排劑,難以獲取相關的融資支持。在金融市場,我國目前沒有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政策。這是因為中小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抵御風險的能力差,壽命短,信用度較低,導致它們在市場活動中受到很多歧視。銀行的商業化改革使它們對規模小、信用度較低的中小企業格外慎重。
中小企業歷來是融資的老大難單位,銀行層層加壓,刁難,貸款利息很高,經常受到信譽、還款能力的糾纏,有的銀行貸款后經常要求這些中小企業提前還貸款。甚至很多銀行根本不給中小企業貸款。這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利用民間借貸資金,風險雖然很高,但是能使企業維持一段時間,或者可以使企業借用“倒短”資金,來完成工期或實現銷售。
(二)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物流運輸價格上漲
受國際金融疲軟的影響,對外貿易需求量銳減是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中面臨的主要發展困境之一,也是阻礙我國中小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實現的重要因素。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經濟復蘇狀況隱約不穩定,這些因素都導致產品成本上升,用工費用上升,而產品出口價格不變,匯率在變,兩方面共同作用在出口貿易上,導致出口企業難承其重。人民幣升值導致這些單純依靠價格優勢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的中小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他們要么破產倒閉,要么轉變企業的出口商品結構。
由于國際物流價格上漲,很多航線運輸班輪運輸減少次數,個別地方局勢動蕩,索馬里海盜等等,一些特殊因素也會使得國際運輸成本上漲,國際聯運受到延遲影響都將導致物價上漲,物流服務水平下降。
(三)技術工人后續缺乏,培訓困難
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中小企業用工大多數都是下崗工人和農民工,年齡偏大,技術單一,接受新觀念和新技術的能力稍差,需要及時及長時間培訓。《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圣吉有一名言:“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誰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由于技術工人的要求高,培訓成本高,工資本應該要相對比其他非技術工人的工資高,才能穩定隊伍。可是我們目前的用工狀況是,很多非技術工作的工資都比技術工人的工資高,比如一些服務行業、裝修行業、快遞公司、超市連鎖店服務人員等等,其員工工資都比一般的中小企業技術工人工資高,這一現象是中小企業用工難的原因也是中小企業難留人的關鍵因素。培訓更難也是困境之一,因為大多數企業沒有閑暇或剩余的勞動力,不能輪崗,所謂“一個蘿卜頂一個坑”,這樣的現狀使員工很難抽身接受培訓。而企業要改變產品結構,更新觀念和技術,員工又必須經常接受培訓,技術落后企業、傳統出口企業都存在這樣的雙重矛盾,技術含量低,利潤低,后續力量不足,培訓困難,價格漸失優勢等等,都是傳統企業存續的難題。
二、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出路
(一)合作模式的戰略化
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模式大致分為四種:分銷協議、戰略聯盟、合資新設以及金融集團。目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合作模式還處于分銷協議的初級階段,在戰略聯盟合作關系中,雙方仍然相互獨立,但合作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之上,雙方共享資源與市場,共擔風險,組織結構松散但合作關系并不松散。中小企業不僅承擔銷售角色,而且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利用對客戶資源信息分析以及市場反饋來設計出更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在我國現有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環境下,戰略聯盟有利于凝聚雙方力量,避免因為各自利益所趨而帶來的諸多弊端。誠然,隨著合作的更為深入,合資新設以及金融集團的趨勢也可嘗試與探索。
(二)貿易中介的專業化
針對當前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結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提出由貿易方面設立專業中介機構或與現有中介機構聯合從事銷售。貿易中介的專業化對于中小企業的意義在于,通過專業化中介的設立,可以使貿易能成為規模化的重要來源,擴大其來源收入,而非目前的以收取手續費為來源的方式,此種方式也不利于提高貿易從事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在具體運作中,可以相互談判,建立深度的合作方式。專業化中介則在銷售人員的素質考核、銷售人員的服務質量、銷售人員的產品通曉等方式進行監督與考察,確保相應的服務與質量。對于對外貿易的意義主要在于貿易中介的專業化可以減少銷售質量擔憂的風險,責任糾紛上也會減少,公司的聲譽也由此可以得到維護。貿易中介的專業化對于雙方的意義還在于管理成本的降低、人員成本的降低,是互利雙贏的發展路徑。
(三)監督體系的全面化
隨著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的發展,監督的重要性則日益突出,可以說,可以規范的監督,任何一個產業也可能崩塌。監督體系的全面化要求監管機構加強協調,聯合制定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權責,防止監管力量被削弱。同時監管層應該對不同的合作模式分類監管,例如對于采取股份合作模式的主體加強準入監管,對于依靠簽訂協議方式合作的分銷模式及戰略聯盟模式則要注重市場行為監管。簡言之,以全球經濟新形勢為切入,審視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的困境與問題,即合作模式的短視化、銷售過程的失常化、產品過程的單一化、監督體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標尺與衡量,即明確中小企業各部門的責任劃分、中小企業抑制傭金價值競爭下的兩敗俱傷、中小企業拓寬產品的銷售路徑與銷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經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出路與選擇,提出合作模式的戰略化、貿易中介的專業化、監督體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三、總結
總之,我國中小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一定要實事求是找到自己的困境,同時針對困境提出解決的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打造自身品牌,注重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注重對外貿易的效益和質量,要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要強調對外貿易對企業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機制。通過降低價格或是以大量簡單、技術含量低的初級加工產品出口是不可取的。
參考文獻:
[1]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困境思考[J]. 李偉華.出國與就業(就業版) . 2012(04)
[2]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經濟的困境與出路[J]. 黃翔.商場現代化 . 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