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恒 蘇紅群
摘要: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森林經營理念,體現在人與環境、資源與生態、經濟與自然的協調和統一的發展,通過科學、政策、技術和不斷進步的管理措施,通過不斷地適應尋找到適合我國社會自身發展情況的道路,以期達到林業資源的多方面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林業
由于地球產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如地震、火山爆發、地陷、地裂、山體滑坡、臺風暴雨等等,這些都是地球及相應的自然力作用而產生的。加之人類的各種活動,使原有的自然生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加劇自然生態惡化:如開路、開礦采伐森林造成地表破壞造成水土流失,致使地陷、地裂、山體滑波更容易產生,工廠的排煙、排氣、對大氣層及氣溫的影響造成下酸雨,排污水對河流、湖泊、海洋的水質污染致使魚類及微生物大量死亡等等,說明了人類的各種活動加快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而自然環境的惡化又影響到人類的生產、生活進而危及生存。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教訓,使我們從中得到啟示和力量,同時也給我們指明努力的方向。借此機會,筆者從以下幾方面簡單論述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一、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意義
(一)現實意義
在我國社會和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生態環境呈幾何速度惡化,自然生態系統被污染和嚴重過度索取,大量自然資源都面臨著短缺和后續乏力,其中林業資源也是其中之一。我國森林產業的現實狀況是:森林生態系統退化速度比建設速度快,局部好轉,總體惡化,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缺位、供體錯位,載體即林地和林木發展跟不上經濟發展需求。林業生態環境惡化造成了每年數百億的經濟損失,傳統的林業經濟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改變勢在必行。
林業主要以森林為主要資源,森林是一種復雜的復合生態體系,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是人類氧氣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凈化器,也是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林業是所有生態建設的主體,同時其又可以是規模巨大的生態經濟循環系統,林業生產的物質產品絕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綠色能源,在節能減排目標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林業又是生態文化的源泉。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森林經營理念,體現在人與環境、資源與生態、經濟與自然的協調和統一的發展,通過科學、政策、技術和不斷進步的管理措施,通過不斷地適應尋找到適合我國社會自身發展情況的道路,以期達到林業資源的多方面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經濟意義
森林是大陸生態系統的主要環節,也是林業經濟的最重要載體。培育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是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的最主要目標。完整平衡的森林生態系統不僅能夠持續提供生態效益也能持續提供經濟效益。被破壞的退化的森林不僅在物質生產能力上明顯衰退,森林的其他效益功能也必然相應減少。我國現有森林生產力只相當于其潛在生產力的1/3,這是國內林業產業界內的共識,因此恢復、開發和提高森林生產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此外,林業生態環境可以支持復合經濟體系的發展,可以幫助建設和發展多樣化的經濟結構,在成熟健康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是共生的,如果片面強調任何一方面的效益,都會使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失去推動力與生命力。因此,完全可以在建設功能性完整的林業生態體系的同時,形成以林業資源為依托、以商品林基地為龍頭、以林業商品產業和綠色旅游產業為一體的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如木材、林果、花卉、草坪等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逐步形成比較發達、系統和綠色的林業產業。
二、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推進經濟建設
(一)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強天然林保護
以往由于認識上的不足及偏見,天然林未能得到人們的青睞,甚至還遭到種種不公正的待遇。認為天然林是自然生長物 ,不必計算林價,并把天然闊葉林中生產出來的各種用材林統稱“雜木”低其他一等,價格最低檔。砍后又一把火地清雜煉山,造上杉木等。致使我國天然林日益削減,日趨衰竭,針葉林大量增加,影響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水土保持現象。因此,各級政府、部門的各種開發建設應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中心,部門通力協作,同時必須盡量避免毀壞林地,不得已受破壞的林地應及時恢復補上。對個別不執行的應采取相應的法律手段予以治理方能見效。
(二)多措并舉,著力發展林業經濟
1.發揮林業的經濟功能。生態優先并非不考慮經濟功能,只有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才有物質基礎;應分清國家對天然林和人工林管理的政策界線,切實保護天然林資源,按照森林經營的技術要求合理利用人工林;遵循林木生長的自然規律,科學合理地采伐利用,讓林業在發揮生態、社會效益的同時,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2.建立林業要素市場。林業要素市場建成后,通過林權有序、規范流轉,可以盤活林木林地資產,解決森林資源經營周期長、效益兌現慢、生產風險大的問題,提高林農的生產積極性,促進林業規模經營、集約經營。通過林權證抵貸款,解決林農發展林業資金不足的問題,促進了社會閑散資金與銀行資金流向林業,加快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
3.促進森林旅游業的發展。森林旅游業的發展是林業生態環境最主要的貢獻。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日常生活中的休閑娛樂也開始日益重視,森林旅游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也是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途徑,并且正在我國迅速生成和增長。完善的森林資源是森林旅游的基礎,森林旅游業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可以發展出主要如森林公園、交通運輸、餐飲、商貿、旅行社、娛樂等多種依托森林資源的經濟體。此外,還可發展各種層次的輔助服務機構和組織,這些都是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多方支點。
4.促進林業副產品產業的開發。林業資源除了能夠提供木材之外還能提供很多林副產品,如動物、林果、花卉、次生動植物資源。根據不同地區的林業資源特色,可以建立不同的副產品產業,最主要的有野生動物資源產業、林果深化加工產業、次生動植物開發產業等。深化開發林業資源的副產品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遇。
綜上所述,保護林業生態環境并不與經濟建設相對立,相反,它是一個非常好的經濟建設方式。因此,應該在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掘林業資源開發潛力,多角度建設林業資源相關產業,使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變成經濟增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