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林
摘要:本文對博物館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發揮作用的途徑與方式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力求讓博物館在課堂之外發揮第二課堂教育作用,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關鍵詞:博物館;未成年人;教育
一、創設未成年人專門的服務設施和活動區域
博物館需要為青少年創設求知的基地和樂園,在布局安排和裝飾布置上應當考慮到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和服務需求,使其能夠獲得專門的人服務設施和活動區域。在結合陳列改造變化和新館建造的契機上,名勝區博物館需要積極創新、開動腦筋,為青少年開設除了校園課堂之外地第二課堂活動基地;不需要改擴建的博物館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進行設施配備和互動區域安排。以鄭州市為例,其在新館建設的過程中就專門針對青少年開設了第二課堂體驗區,在其中設置了青少年才藝展示平臺、中小學生知識競賽、虛擬考古軟件等多種符合青少年身心活動的布局安排。博物館開設的上述青少年專門服務設施和活動區域使其能夠獲得良好的人文熏陶和文化體驗,在心中積累美好的理想和體驗。
當前是國家新館建設的關鍵時期,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了未成年人活動區域的設置,相關服務設施也非常先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未成年人為核心開發了包括音樂、影視、戲劇、美術等在內的數十個活動體驗項目。其他地區的博物館可以借鑒先進博物館的建設經驗,積極爭取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持,吸引未成年人走進博物館,博物館在探索和發展之中也要積極地走出館門,將活動空間拓展到學校、社區和少年宮等地,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第二課堂空間。
二、舉辦適合未成年人參觀的展覽活動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未成年人數在3.7億左右,尤其是中小學學生,他們一年之中有接近半年的時間并不在學校活動,博物館應當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承擔起自身特殊的教育職責,因此在陳列展覽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地將未成年人考慮其中。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國家博物館進行了博物館陳列的改造,在堅持原汁原味、修舊如舊的原則指導下,盡量讓陳列體現出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建筑特色,并借助豐富的信息技術和光影手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在展廳之中博物館還設置了小型影院,學生可以充分了解孫中山等革命先烈為了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各個地方博物館可以根據當地歷史文化、名勝古跡和發展沿革通過高科技手段陳列出來,讓未成年人能夠對本地文化、國家歷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為了給予未成年人更加高質量的展覽,博物館之間需要通力合作、強強聯合,共同舉辦大型特色的精品臨時展覽,比如《中國茶文化展覽》、《中國傳統醫藥發展歷史展覽》等等。博物館還可以通過舉辦繪畫比賽等形式來吸引未成年人的參加,他們在展示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對名人作品的初步認識,并在內心深處形成良好的文化熏陶。面對未成年人群體,博物館應當如何挖掘未成年人的文化需求和認知特征,如何加強與未成年人之間的聯系,如何選題、如何進行藏品展示,這些問題都是博物館未來建設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三、策劃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
博物館應當是未成年人走出校門、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筆者認為將博物館教育納入到中小學教育大綱之中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顯然博物館與國民教育之間的銜接機制尚未建立。各個地區政府需要積極進行理念創新,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充分地挖掘出來,將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引入到教學計劃和育人機制之中來,與此同時還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經費,為學校與博物館之間的銜接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博物館需要積極地與學校進行溝通和洽談,在多次的實地調研、意見征求表發放、學校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找到學校教育和博物館教育結合的關鍵點,共同切磋制定符合青少年實際狀況的活動方案。
受到未成年人自身認知發展狀況的影響,博物館開展的教育活動應當具備個性和特色,比如陶藝大賽就可以激發未成年人自身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也能讓未成年人更加地了解國粹和文化;再比如紅色影視基地的建設能夠為未成年人播放愛國主義電影,讓青少年對國家歷史、國家遭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些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生動、活潑,并且學生參與性很強,能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做好對未成年人的講解工作
首先,要為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為基礎進行講解。未成年人具有獨特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方式,并且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又有不同年齡階段之間的區別。博物館在講解的時候需要認證第加以區分,考慮到不同未成年人群體之間的接受能力,不僅僅要準備針對未成年人準備解說詞,還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靈活地調試語言和內容,針對性地將想要傳達的內容傳遞給觀眾。博物館講解員在講解的時候要形象、生動、充滿趣味性,在交流的時候要注重自己的肢體語言和講話態度,通過委婉動聽的聲音和優美的語言將講解的內容灌輸到學生心田。針對幼兒階段、小學階段、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學生,講解員講解的內容必然要有所區別,并且要和學校教學、社會熱點充分地結合在一起,盡可能多地通過故事的形式來提升互動性和溝通,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在聽講時的思維。與此同時,講解員在講解的時候必須傳遞正確的觀點和科學的知識,讓未成年人接受合乎邏輯的理念。
其次,要注重培養未成年人講解志愿者。各個地區博物館還要將未成年人講解員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通過有制度、有秩序的引領與培養,讓未成年人在博物館之中得到訓練,借助孩子說給孩子聽的方式來將博物館文化和相關展覽、教育活動更好地傳遞給同齡人。在舉辦“我是講解員”活動的過程中,博物館講解員可以按照不同年齡段教導學生博物館知識、講解技巧、肢體語言要點、互動方式等經驗,幫助青少年全方位地了解本地區歷史、科學、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識,使得未成年人自動地成為本地區的代言人和傳承者。
參考文獻:
[1]徐寧.關注未成年人,輔助學校教育試論博物館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3年"博物館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
[2]張帆.博物館未成年人教育新探索[J].博物館論叢·博物館未成年人教育新探索,2016
[3]黃晨.博物館在新農村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作用[N].中國文物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