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奎
自《圖書館法》頒布實施以來,總分館制建設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雖然總分館制概念已經被提及過多次,但大多數基層公共圖書館對其概念還較為模糊,其理解也過于片面。在建設總分館制方面,常存在著盲人摸象、缺乏經驗的情況。為此,深入了解總分館制的發展情況,區別總分館制模式,對下一步公共圖書館建設總分館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總分館制的由來
總分館制建設演變于歐美國家公共圖書館網的實現。上個世紀70-80年代中國圖書館界訪問英美等國后,提出了切實加強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圖書館網建設中的統籌安排,抓緊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圖書館網的意見[1]。90年代末,上海圖書館等圖書館參照國外圖書館的做法,結合自身的實際,在總分館建設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2]。之后,在全國范圍內出現了眾多形式的總分館制管理模式。2006年9月發布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首先提出在縣(市)圖書館逐步實行總分館制,形成統一采購、統一編目、統一配送的服務體系。2015年初,中辦國辦發布《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以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推進總分館制建設的要求[3]。2016年9月,文化部下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制定的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具備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建立上下聯通、服務優質、有效覆蓋的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2017年2月,《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通知》要求各級文化行政部門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等相關改革任務落實,不斷提高服務效能。2017年7月,文化部關于印發《“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章第三十一條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建立符合當地特點的以縣級公共圖書館為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圖書室等為分館或者基層服務點的總分館制,完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和配送體系,實現通借通還,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總館應當加強對分館和基層服務點的業務指導。
二、國內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模式
因體制差異,國內的總分館制建設并不完全等同于英、美、日等國實施的總分館管理模式,而有其自身的特點。金武剛,李國新在“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起源現狀與未來趨勢”一文中將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制模式分為三種:多元投入、協同管理的松散型總分館模式;多級投入、集中管理的集約型總分館模式;單一投入、統一管理的統一型總分館模式[4]。高榮摒棄之前以城市命名的總分館模式,從管理學角度出發將總分館模式分為直管型、聯辦型、托管型、加盟型四種總分館模式[5]。陳曉平、蔡曉丹在“從集中式服務到分布式服務——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模式探析”中將總分館模式分為政府主導型、行業主導行兩個類型[6]。王以儉在公共圖書館實行總分館制管理模式研究中通過綜合各地區12種運作模式,按照總分館制的四個基本特征分為了總分館制模式、準總分館制模式、聯盟合作模式三類[7]。
綜上,我們建議根據總分館制對分館的控制權力的集中程度將圖書館總分館制模式分為直屬型總分館模式和協議型總分館模式兩種類型。在直屬型總分館模式中,總館對分館的人、財、物具有絕對的支配權力;而在協議型總分館模式中,總館對分館只起到業務上的聯系與輔導的作用,對分館的人、財、物沒有支配的權力。甚至在某些情況,分館的圖書并不能儲存在總館之中,也并不能對公眾開放,分館的業務輔導只針對一些特殊群體,比如說公共圖書館與醫院、學校、電力公司、企業等建立的總分館制模式。
三、區縣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模式的選擇
區縣一級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大多采用直屬型與協議型的總分館布局,直屬型上由本館自建完全意義上的總分館體制,如少兒圖書館分館(某些具有獨立建制的兒童圖書館除外)、殘障圖書館分館、24小時圖書館等。協議型總分館則與各鄉鎮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為節點建立起三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此外,也有其對轄區企業、學校、醫院等單位共同組建的協議型的圖書館聯盟,但這種所謂的總分館特點,有其特有的局限性,一方面因總館對分館人、財、物的不可控因素,導致諸多工作并不能有效開展。另一方面,在某些專業領域,分館的圖書又不能對公眾實行免費借閱,如企業、學校、醫院等分館的專業圖書,且在開放時間上也沒有具體而統一的開放要求。
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除去本館自建的流動圖書館,如流動借閱亭、流動服務車;城區各24小時圖書館亭、下屬的少兒圖書館外,其余的總分館建設大多是與其他機構協議共建,總館對分館開放圖書館管理系統端口,并配備一定號段的讀者借閱證,分館的圖書由總館統一采訪、編目、配送,總館只對協議分館的人員進行業務上的輔導。此外,也僅有少數分館只是接受總館業務上的輔導,其書目的采訪、編目則由自己內部招標完成,他們對總館的貢獻只是單純的提供借閱的相關數據而已,其各類閱讀推廣活動甚至只能由自己完成。
總之,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在總分館制模式的選擇中,應該根據自身的條件、經費、人員狀況,采取適合本館發展的模式,努力促進本區域內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季平,劉季平文集[M].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104-128
[2][7]王以儉,公共圖書館實行總分館制管理模式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院報.第30卷第1期.2010年1月.107-111
[3]李國新,新階段 新目標 新任務——《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解讀[J].圖書館雜志 2017年第3期.7-8
[4]金武剛,李國新,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起源現狀與未來趨勢[J].圖書館雜志2014年第5期.4-15
[5]高榮,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研究[J].圖書館工作.2012(4).4-7
[6]陳曉平,蔡曉丹在.從集中式服務到分布式服務——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模式探析[J].圖書館論壇2009年4期.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