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摘要: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也為新時代條件下農村事業的發展勾勒出宏偉藍圖。近年來,河南省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積極探索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融合、產業集聚型融合、農業產業鏈條拓展性融合、“農業+互聯網”型融合、垂直一體化企業全產業鏈融合、農業新業態型融合、社會化服務型融合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繁榮了農村經濟,為農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動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
在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領域的問題,是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改革順利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黨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報告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和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共同作為優先發展的事業,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把“三農”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首要位置,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原則,在新時代必須堅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強調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加以推進;黨的十九大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陰、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則更加深入,其目的就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億萬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怎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一)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這一輪深化農村體制改革的核心,盡快構建明晰、健康、有序的農村產權體系,對農村農業以及新時期城鄉互動發展產生重要作用。為此,一是要充實和保障集體產權的市場屬性,加快落實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擔保功能,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抵押難、擔保難問題。二是要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交易市場,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合理的市場價格。三是要加快構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重點解決功能不完善、交易品種單一、交易形式兀雜等突出問題。
(二)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制約是農業經營規模過小,無論是先進科技成果應用、金融服務提供,還是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益增加、市場競爭力提升,都要以一定的經營規模為前提。因此,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適度經營,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和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發展壯大,并使其逐步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三)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當前,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具備了支撐城鄉發展一體化物質技術條件,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城市和鄉村、工業和農業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通過建立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盡快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作用,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決策、投入、建設、運行管護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要推動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制機制,特別是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
三、“三產融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
(一)農村“三產融合”的本質是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
農村產業融合首先要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的融合。但這種融合更要依托于打造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融合的同時,要建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風險共擔、互惠合作和激勵相容關系,從而加深融合的持續性。
(二)農村“三產融合”的根本是增加農民收益。
我國目前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個相對順暢的農業產業利益聯結機制,但在融合主體和利益的分配中農民很容易被邊緣化。從融合主體看,一些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這些龍頭企業代替了農民的農業主體地位。從利益分配機制看,我國龍頭企業與農戶沒有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和利潤分配機制,農民沒有獲得產業融合中的“紅利”。
(三)農村“三產融合”的關鍵要充分挖掘農業非傳統功能。
通常我們對農業的認識往往局限在農業的產業功能上,而農業需要社會和文化支撐的功能卻一直處在被忽視的狀態。這樣的誤區導致了中國農村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被貶低。但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城市與鄉村是一個有機體,二者均應該可持續發展,這樣才能起到相互支撐的作用。
(四)農村“三產融合”的載體是打造不斷升級的平臺。
目前農業“三產融合”的平臺是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這樣的平臺確實能夠集聚資金、科技、人才,但同時這樣的平臺也存在著發展模式固化轉型升級壓力大的問題。
(五)農村“三產融合”的支撐是建立要素保障體系。
產業融合面臨著一系列的要素瓶頸,需財政、稅收、金融等多方面的扶持。從扶持方式上看,可以通過設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基金的方式,來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方面的投入力度;從扶持對象選擇上,可以通過制定優先扶持農民合作社目錄來實現重點扶持;從政策體系配套上,可以形成一套集土地、財政、金融、稅收優惠政策于一體的扶持政策體系。
四、結語:
鄉村振興,布局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目標是“強、美、富”,方向是農業農村現代化,途徑是城鄉融合發展,載體是美麗鄉村建設。應當在興產業、興環境、興文化、興社區上下功夫,實現農村產業的大升級、生態環境的大保護、農耕文明的大發揚、農村社會的大進步,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這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趙霞,韓一軍,姜楠.農村三產融合:內涵界定、現實意義及驅動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04):49-57+111
[2]蘇毅清,游玉婷,王志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理論探討、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軟科學,2016(0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