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杰君
摘要: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態勢下,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財政政策,才能夠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也是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在調節市場方面,根據市場的變化趨勢和規律,制定完善的財政政策,有利于保障市場的有效運轉。由于財政政策的制定,要以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為基礎,所以不同的財政政策也會對經濟的增長產生不同的影響。財政政策能夠有效處理財政關系,并對財政工具進行科學指導,財政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也使得經濟增長更加具有保障。本文將通過分析財政政策工具的特點,探索財政政策工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關鍵詞:財政政策工具;經濟增長;影響
從我國歷次財政政策的制定來看,對于控制經濟穩定增長避免出現大幅衰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也是穩定社會的重要措施。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經濟增長受到世界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財政政策工具在此狀況下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及時了解財政政策工具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能夠在調控財政政策方面更加合理且有針對性。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凈出口和投資以及消費會產生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財政政策工具對于凈出口、投資以及消費的影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了解財政政策工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為制定合理科學的財政政策提供有效參考。支出政策工具和收入政策工具,是財政政策工具的兩個主要方面,研究支出政策工具和收入政策工具的特點,是研究財政政策工具對經濟影響的重要途徑。
一、財政政策工具的特性
(一)收入政策
由于稅法的制定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才能夠完成,所以存在決策所需時間長的特性;增稅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難度要比減稅高;在進行減稅政策的制定時,邊際消費傾向的存在使得政策制定具有不確定性。
(二)支出政策
1.轉移支出政策。轉移支出政策在積累資金的轉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
轉移支出政策能夠促進需求增長;轉移支出政策還能夠縮小貧富差距。
2.政府消耗性支出政策。政府消耗性支出政策實施效果,與政府工作效率直接相關;勞動力市場受到政府部門人員工資變化影響;具有時滯性短、公平性低的特點。
3.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由于受到工程影響,所以存在效率低和時滯長的問題;此外還有可能對市場平衡產生破壞。
二、財政政策工具對經濟增長影響探討
(一)財政政策工具對凈出口的影響
凈出口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收入稅率會對凈出口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影響凈出口方面,收入稅率的提升能夠使得政府收入提高。此外,收入稅率的提升也會對投資者產生影響,過高的稅率會讓投資者在能力與意愿方面下降,同時減少消費。當總需求比總供給低時,會使得總產量出現下降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凈出口[1]。
在凈出口受到財政政策影響的渠道方面,主要是通過稅收優惠政策來完成的,通過對于商品出口的禁止或者鼓勵,完成凈出口控制。在出口商出口商品時,為了使得企業能夠降低成本,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需要制定合理的出口退稅政策,將已繳納的消費稅和增值稅等退貨給出口商,這樣能夠為商品的出口提供政策保障,有利于我國在出口貿易中更加具有競爭力。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方面,銷售補貼、技術貢獻補貼和減免所得稅等優惠政策的制定,使得高新技術產品能夠在出口貿易中處于更有利的地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其長遠發展的同時,能夠為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奠定基礎。
當政府支出增加時,稅收就會上升,減少了可支配收入,由此出現了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狀況,使得產品過剩。通過增加出口的方式,能夠有效解決產品過剩問題,比如“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使得我國的貿易合作更加廣泛,促進了我國凈出口的增長。
(二)財政政策對市場經濟的影響
市場經濟受到財政政策的影響也很明顯,尤其是在經濟產生衰退時,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能夠很好地幫助經濟實現穩定發展[2]。
為了使得經濟增長更加具有活力,需要制定合理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增加政府投資、經濟建設支出和補貼以及降低稅收等,對于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使其增長速度持續穩定。為了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使得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處于有力的競爭地位,政府制定的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等,都是對于投資產生的重要影響;政府投資有助于為市場運轉做出重要的表率,同時還增加了社會投資,使得市場經濟能夠更加穩定且充滿活力。為了對于經濟增長進行控制,有時需要通過增加稅收等方式,對于企業投資進行有效限制,這就是緊縮性財政政策。但是在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時,應當注意盡量降低企業的損失,保障其正常發展。
(三)財政政策對投資的影響
投資受到經濟增長和消費的影響,同時經濟增長狀況和消費狀況也會影響投資。但是,在影響經濟增長的力度方面,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要大于投資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這是因為在經濟增長量相同時,所需的消費規模要低于投資規模。雖然投資在影響經濟增長效果方面不如消費明顯,但是投資是實現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形成具有規模的投資資本,是實現經濟發展繁榮的基礎。
為了增加企業的投資意愿,政府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大大刺激企業投資,并且提高其投資能力,是目前招商引資過程中經常采取的舉措。對于投資結構的影響,可以通過改變投資領域的方式完成,主要是以公債方式進行社會資金的募集。公債的形式,能夠為政府的財政政策有效實施打下基礎,也能夠對政府的宏觀調控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在進行社會資金的籌集時,按照有償原則。償還能力和微觀效益,是企業和銀行進行投資時十分關注的兩個問題,但是宏觀經濟目標有時不能夠與之進行協調,于是在兩者之間出現矛盾。當一個項目的宏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較高,但是其微觀經濟效益較低時,這種籌集資金的方式能夠對該項目進行投資[3]。
財政直接投資是在財政支出方面的主要方式,政府投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私人投資,這就是所謂的“擠入效應”。但是有的學者認為,政府投資有可能會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比如擴張性財政政策對于可貸資金的較少。在我國的基本國情中,由于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尚處于發展階段,銀行存款作為社會閑置資金,是民間借貸資金的主要來源,從這個方面看,政府投資不會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合理的財政政策,能夠促進私人投資的增長。
政府在公共工程方面的投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勞務供應者收入及產品增加;當供給者消費需求增長時,就會反過來刺激投資的增長,形成良好的社會累積。為了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政府投資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和方式。第三產業投資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公共服務領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政府投資能夠有效改善兩者的環境,為投資的增加創造了基礎和前提[4]。
(四)財政政策對消費的影響
消費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會出現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況。另一方面,國際經濟環境對于凈出口的影響比較明顯,如果僅僅依靠凈出口來促進經濟增長,那么就會在經濟增長中出現意外狀況,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消費驅動型經濟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5]。
收稅政策是政府控制財政收入的主要方式,為了增加可支配收入,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就需要制定相應的減稅政策;此外,財政政策能夠對于消費的方向進行引導,使得消費環境得到改善。為了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費,政府會增加相應的公共品支出,對于經濟增長進行拉動。政府消費性支出能夠在增加消費潛力的同時,使得社會消費總額增加。居民消費方向與意愿,受到政府轉移性支出的影響,能夠幫助人們形成樂觀的消費預期,促進消費需求的上升。
居民消費受到政府支出和收入政策的影響,在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響方面,轉移性支出的影響力度要大于政府購買性支出。
結語
財政政策工具在支出政策和收入政策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點,尤其是在支出政策方面,包括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支出政策,能夠從多個方面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凈出口、投資和消費,是影響經濟增長狀況的關鍵點,財政支出工具和財政收入工具共同對其產生作用。所以,財政政策工具對于經濟的增長至關重要,政府在制定財政政策時,一定要按照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現實狀況合理制定,以促進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燁.財政政策工具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J].江蘇商論,2018(01):83-85
[2]財政政策工具應用研究課題組,趙慧.經濟增長動力轉換中的財政政策工具應用研究[J].公共財政研究,2016(06):4-23
[3]滿向昱,宋彥蓉,鄭志聰.我國財政政策對經濟增長的非對稱性效應研究[J].財政研究,2015(04):60-68
[4]邾立濤. 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財政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5]財政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課題組.進一步完善財政政策 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J].中國財政,2006(1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