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靜海區醫院(301600)薛文靜
小兒喘息性疾病發病原因復雜,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上較困難,常反復發作,給患兒的日常生活和成長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對小兒喘息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成為研究的熱點。本文就近幾年臨床對兒童喘息性疾病的相關診斷和治療研究進展情況作一綜述,以便對今后提高該病的診斷率和臨床效果有所幫助,現報道如下。
1.1 小兒支氣管哮喘 小兒支氣管哮喘主要指由多種細胞或細胞組分共同參與導致的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臨床基本特征為支氣管高反應性和氣道氣流可逆性受限,臨床主要表現為反復咳嗽和哮喘[1]。目前認為該病具有遺傳傾向,臨床發病越早遺傳傾向越明顯,我國研究文獻報道哮喘基因遺傳主要為母親表型傳遞,同時認為遺傳方式屬于一種多基因遺傳,其遺傳度在70%~80%[2]。
1.2 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病機制主要與免疫應答失衡相關。①研究顯示,對于先天性Th2數量占優勢的患病兒童常出現Th1在免疫系統中發揮作用失效,使IL-1在體內含量較低,從而使Th2/IgE對機體的反應在體內長期存在,免疫機制發揮的效果以Th2為主,從而導致變換性疾病的產生。②神經免疫應答機制失衡:機體內上皮細胞和炎癥細胞發生感染后常釋放P物質(NGF)和受體臨界值升高進而導致P物質受到刺激和出現受體上調,激發新循環,機體內神經免疫機制處于長時間變異調節中使氣道出現炎癥反應和高反應性。
1.3 喘息性支氣管炎發病機制 由于小兒氣道組織尚未發育成熟,氣管、支氣管等氣道組織較小,且氣道軟骨組織缺乏一定彈性,黏膜血管柔弱,細菌或病毒入侵氣道發生炎癥反應后黏膜充血水腫更加明顯、氣道狹窄進一步加重,患兒氣道分泌物很難排除從而發生喘息性支氣管炎。研究表明,喘息性支氣管炎與機體免疫機制密切相關,血清中IL-4作用于B細胞后產生IgE,IgE與肥大細胞膜表面結合,當機體內出現過敏原時肥大細胞與IgE結合后脫顆粒釋放炎癥介質,使呼吸道出現炎癥反應和氣道高反應性,臨床出現喘息,長期氣道炎癥反應最后導致喘息性支氣管炎發生。
2.1 小兒支氣管哮喘 ①臨床表現:反復出現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難,常以夜間和清晨為重,每天喘息發作次數在3次以上,發作時雙肺可聞及顯著的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時間延長。②患兒常有接觸花粉、冷空氣、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化學刺激物等病史,或在運動時出現喘息。③患兒常有過敏體質或家族過敏史。④使用支氣管舒張劑治療后有明顯的臨床效果。⑤除外引起咳嗽、氣促、喘息等臨床癥狀的其他小兒呼吸道疾病。上述符合①、②、⑤條即可診斷小兒支氣管哮喘,若患兒喘息次數在2次/天以上,同時具有①、⑤條可診斷為可疑小兒哮喘或喘息性支氣管炎,若同時具有③、④條也可考慮喘息性支氣管炎的診斷。對于不典型臨床表現的患兒,若肺部出現哮鳴音可使用診斷性治療和對FEV1 或呼吸流速進行測量,若FEV1下降在20%以上或呼氣峰值流速晝夜變異率在20%以上也可考慮小兒支氣管哮喘。
2.2 毛細支氣管炎 ①毛細支氣管炎在臨床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咳嗽、頭暈頭痛、咽干,早期肺部聽診呼吸音粗,多數患兒可聞及水泡音,隨病程進展臨床表現以咳嗽咳痰為主,常以夜間為重。②該病季節性明顯,夏季較輕,以冬季發病為主,發病急,且反復發作。③發病時兩肺可聞及以呼氣相為主的喘鳴音,同時肺部可有輕微肺部濕啰音。④胸部X線片檢查發現肺部紋理增粗、凌亂,雙肺出現斑點狀陰影或肺氣腫阻塞征像。患兒化驗檢查常出現白細胞升高,以淋巴細胞為主。
2.3 小兒喘息性支氣管炎 ①喘息性支氣管炎以1~3歲嬰幼兒多見,患兒常伴有濕疹、蕁麻疹等病史。②該病多在夜間或清晨時發作,發作時主要表現為刺激性干咳伴喘息性哮喘,常伴有發紺,患兒常出現嘔吐、腹瀉、厭食等癥狀。③患兒體檢時可出現肺氣腫體征,肺部伴有哮鳴音,雙肺可聞及濕啰音,病變嚴重者出現三凹癥。④患兒血象中白細胞數目基本正常,以淋巴細胞增高為主。⑤胸部X線片顯示患兒肺紋理增粗加深,有肺氣腫表現,嬰幼兒影像表現更加明顯。
3.1 小兒支氣管哮喘 (1)西醫治療:①使用β2受體激動藥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控制急性支氣管哮喘發作,各類藥物能夠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和調節介質釋放,達到迅速緩解支氣管痙攣的效果。②氨茶堿類氨茶堿類藥物適用于輕中度支氣管哮喘的維持治療,對夜間哮喘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該類藥物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合用可改善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親和力,降低糖皮質激素的用量減少副作用的產生。③糖皮質激素:對小兒重癥支氣管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2)中醫治療:中醫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主要以清肺平喘、活血化瘀為主,對小兒哮喘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與西藥合用時更能增加療效[3]。
3.2 毛細支氣管炎 入院后改善缺氧,糾正水、電解質和離子紊亂,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①抗病毒治療:由于本病的病理改變以病毒感染導致支氣管發生病變為主,抗病毒治療為主要治療原則。臨床常用抗病毒藥物有病毒唑、更昔洛韋、干擾素、聚肌胞、丙種球蛋白等。上述藥物可干擾細胞內嘌呤代謝的合成,在體內通過競爭性抑制作用來抑制病毒的復制和合成,同時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增強機體的抗病毒能力[4]。②支氣管擴張劑:β-腎上腺素能制劑能有效松弛氣管平滑肌,解除支氣管痙攣,對毛細支氣管炎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③糖皮質激素:抑制炎癥細胞的遷移和活化,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明顯解除氣道痙攣。臨床應用糖皮質激素常以霧化吸入治療為主,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④中醫治療:近些年臨床中醫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臨床研究證實效果滿意。
3.3 喘息性支氣管炎 患兒應注意休息,多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喘息性支氣管炎在治療上主要以抗炎、解痙為主,臨床常用藥物為β2受體激動藥和一線抗生素。應注意,由于患兒此病咳嗽明顯,多數醫師常以止咳為主,但止咳藥不能將細菌有效清除,同時由于缺少排痰功能,在使用止咳藥后患兒病情往往加重,所以在使用止咳藥時應慎重。
小兒喘息性疾病是兒童臨床較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兒支氣管及氣道組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后導致黏膜充血腫脹和平滑肌痙攣、分泌物增多,臨床出現咳嗽、喘息等癥狀[5][6]。小兒喘息性疾病由于發病復雜,病情反復,近些年該病的發病率具有明顯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兒的呼吸系統發育和小兒生長。所以對該病的發病機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該病的診斷、治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