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偃師市中醫院(471900)段愛好
伴隨近些年來護理理念的轉變及醫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人們在健康觀念上也發生的大幅改變,護理服務從以往的以疾病為中心開始逐漸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1]。本院護理部為積極響應“夯實基礎服務,提升滿意服務”的主題的優質護理示范活動,在骨傷科病房內落實了整體護理包干責任制度,且對護理管理模式予以改革,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骨傷科共計床位42張,全科護士共12名,其中護士7名,護師2名,主管護師1名。12名護士當中,中專學歷1名,大專8名,本科3名。隨機選取2015年6月~12月在我院骨傷科住院治療的138例患者為對照組,從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的2016年1月~6月隨機抽取138例患者為觀察組,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方法 ①轉變護理觀念。所謂優質護理實質為把專科護理與基礎護理緊密結合,責任護士對患者全程且全面負責的整體護理。②調整工作模式。在骨傷科病房實施APN連續排班模式,改變以往所采用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對護士實施分層管理,開展責任制護理。把護理人員上班時間進行調整,即A班8:00~16:00,P班為16:00~23:00,N班為23:00~8:00,依據骨傷科實際情況,落實彈性排班制度,并鼓勵護理人員彼此間相互配合,保證各班值班護士至少2名。APN排班模式不僅可為護理工作的持續開展提供保證,而且還可實現交接班次數的減少,節省時間,提升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還實現了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有效降低,為高峰時間段的人員需求提供保證。③責任包干制度[2]。在骨傷科設置護理組長崗位,并劃分為三個級別,即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對各層次員工的具體職責予以明確,實施組長負責制度。④提升護理質量。自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除將醫囑工作做好外,還需通過護理程序的合理運用,對患者實施評估、計劃及實施等多項護理措施,此外,還需與患者個體狀況相結合,實施個性化護理,實現病房管理、生活護理、安全護理及基礎護理等工作。護理組組長于下班前,需就各組護士開展基礎護理的實際情況予以巡查,了解其落實情況,護理部及護士長則對其開展定期抽查,分析不足,并制定對應改善措施。⑤簡化護理文書。運用表格式護理文書,構建護士床旁記錄制度,將護士書寫護理文書縮短的時間用于多關心患者。⑥構建隨訪記錄本。針對已出院患者,每周需對其開展電話隨訪,就患者恢復情況詳細了解,并對患者功能訓練、飲食及活動等提供指導,叮囑患者定期來院復查。
1.3 療效評價指標 就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予以比較,即病房管理滿意度、治療護理滿意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程度等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9.0處理所得數據,行χ2檢驗,當比較差異顯著時,采用P<0.05予以表示。
通過在骨傷科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患者在病房管理滿意度、治療護理滿意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程度相比于護理前,得到顯著提升(P<0.05)。見附表。
以患者為中心作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基本宗旨,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可實現護士責任心的有效增強,促進其護理理念的轉變,提高護士主動服務意識。我院骨傷科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護士自身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工作流程得以改進,工作人員也得到合理分配,各個環節得到有效且緊密銜接,管理及督促工作切實得到落實,工作效率及護理質量均得到明顯提升。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知,通過在骨傷科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患者在病房管理滿意度、治療護理滿意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及健康教育掌握程度相比于護理前,得到顯著提升。由此可知,優質護理服務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宗旨,可對護理人員最大潛能予以激發,實現護理人員護理服務質量及整體職業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