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樹 琳
(山西省大同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大同 037000)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推動了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而由此導致的環境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有效提升了人們的居住環境,但也對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鑒于這一實際情況,基于低碳視角研究建筑設計策略顯得尤為必要。將低碳理念有效融入到建筑行業,有利于推動建筑行業發展,有效保護我國生態環境。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對生態環境予以高度關注,環保意識逐步增強。建筑行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逐步向節能、低碳的方向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減少在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給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縱觀當前我國低碳建筑的發展現狀,我國建筑行業在低碳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在意識層面仍存在諸多不足。部分建筑企業對建筑外觀及使用功能予以高度關注,但在建筑物本身的節能性能方面關注度不高,對低碳技術存在認識誤區,認為該技術屬于高科技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故而在落實低碳建筑上存在不足。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基于低碳視角開展建筑設計工作顯得尤為必要,符合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突出作用。
在建筑行業迅速發展的當下,在建筑設計中融入低碳理念,有利于促進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生態平衡。基于低碳視角進行建筑設計,有利于增強建筑物本身的節能性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在低碳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下,各行各業均要針對如何有效減少碳排放進行深入研究。建筑行業屬于高耗能行業,在建設環節及使用階段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其中便包括不可再生能源。若將低碳理念融入到建筑設計環節,有利于增強建筑物本身的節能環保性能,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有利于改善當前不可再生能源日愈匱乏的現狀,有效保護自然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符合我國戰略發展目標。
房屋建筑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場所,與人們生活品質具有直接關聯。我國地域寬廣、幅員遼闊,經緯度跨度較大,為此,我國不同區域的氣候差異較大。在建筑設計中融入低碳理念,結合當地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等要素,完善建筑設計工作,有利于提升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功能,有效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進而提升人們的居住質量。
我國對低碳節能、生態環保予以高度關注,并針對節能要素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增大了在新型技術、新型材料等方面的投入。在建筑行業,涌現出了許多現代化的新型技術及材料,如絕緣材料、保溫管道等,這些材料及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有效應用,有利于增強建筑物的節能性能,推動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
在建筑工程項目中,設計人員在開展建筑設計工作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要素,其中便包括采光設計。建筑物是否具有良好的采光,關系到建筑物的能耗及舒適度。為增強建筑物本身的節能性能,設計人員要在建筑采光設計中有效融入低碳理念,注重建筑物的自然采光,確保建筑物自身具備良好的采光能力,從而減少對電能的消耗。為此,設計人員要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當地地理位置、建筑物特點等要素,科學設置建筑物的采用位置,適當增加建筑物的采光區域,讓自然光得到充分利用,確保建筑具備良好的采光能力。
低碳建筑結構設計,包含了建筑物的立體形態以及平面形態。設計人員在設計低碳建筑結構時,需要充分考慮到建筑內空氣流通情況,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順暢,盡可能選擇綜合性能高、耐久性強且能耗略低的建筑材料,優化整體建筑設計體系,以有效降低建筑對周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就墻體結構形式來說,設計人員需基于低碳視角,結合實際條件,選擇適宜的墻體顏色,使用合理的墻體材料,并選擇適宜的墻體構造,以起到減少墻體能耗的目的。此外,在屋面節能以及立體綠化網絡體系方面,設計人員需綜合考慮各要素,妥善處理雨水收集問題,讓城市熱島效應得到有效改善,并在考慮日常采光、通風等性能之后,適當設置窗墻比例,從而有效減少建筑能耗。
在低碳理念的指導下,設計人員要將綠色建筑材料科學運用到建筑領域,秉承低碳建筑設計理念,切實提升綠色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建筑工程項目需要耗費大量的建材、能源等,選擇綠色建筑材料,有效改善能源消耗及建筑污染問題,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此,在建筑設計方面,設計人員在綜合考慮材料性能、施工要求等條件之后,盡量選擇可循環使用的建筑材料,確保新型材料具備良好的耐用性,且材料消耗較低。鋼結構作為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自重偏輕、可重復利用、操作簡單、便捷等突出優勢,其在建筑工程項目中的科學運用,有助于降低施工難度,縮短施工工期,減少建筑成本,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能源損耗。為此,設計人員在開展建筑設計工作時,需要結合建筑材料的屬性及特征,盡可能使用可循環使用的建筑材料,確保這類材料符合建筑要求。
在城市用地日愈緊張的當下,為彰顯低碳理念,走資源節約型道路,設計人員要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科學規劃建筑面積,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提高建筑空間的利用率。與此同時,設計人員要基于低碳視角,優化對戶型的設計,在綜合考慮建筑空間的使用性能、功能變更等要素之后,設計適宜的戶型結構。在設計住宅時,設計人員要考慮到各功能分區,考慮到空間的靈活性要素,在空間設計上具備前瞻性,確保整體結構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從而提升建筑物的使用性能,讓各方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周圍環境與建筑設計和整體規劃具有密切聯系。設計人員在開展建筑設計工作時,需要充分考慮建筑環境要素,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有效應對存在的問題,對建筑設計的可行性進行綜合評估,讓建筑物與整體環境協調一致,并對當地環境具有美化的作用。在建筑設計中踐行低碳理念,對周圍環境具有積極影響,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為此,設計人員要基于低碳視角,完善建筑設計,適當增加綠化面積,在空地區域種植綠色植物,提高建筑工程的綠化程度。此外,設計人員要考慮到城市建設布局及城市交通線路等要素,科學調整建筑設計方案,確保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協調一致,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完善整體環境建設工作,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貫徹落實低碳建筑設計理念。
伴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設計人員要將低碳理念融入到當代建筑設計之中,在建筑工程項目的各個階段均有效體現低碳理念,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減少能源耗費大等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逐步調整和優化低碳建筑設計策略,切實增強房屋建筑的節能性能,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推動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