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子 斌
(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中國施工企業協會在最近組織的企業信息化專題調研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好的企業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好的企業都是好企業。同樣一個千億級規模的集團企業,集團總部、子分公司總部和區域性分公司機構等非項目經理部的經營管理機構人員占企業全部管理人員的比例,信息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為12.5%,信息化程度比較低的企業則達到25.2%。同為百億級施工總承包企業,機構人員占全部管理人員的比重,有的企業只有9.1%,而有的企業則高達33.2%,仔細分析比較后發現,這與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是密切相關的。
但是,我們面臨的卻是:落后的中國建筑業信息化。我國建筑業體量大但信息化水平低,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建筑業是我國經濟支柱型產業,近年來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在國內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以上,2016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9.36萬億元,其中建筑業增加值達到4.95萬億元,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但與此相對的是,我國建筑業信息化率僅約為0.03%,與國際建筑業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高達10倍左右。基于我國建筑業現有的龐大體量測算,信息化率每提升0.1%個百分點就將帶來近200億元的增量市場,未來提升空間巨大。
可見,我國信息化技術還有強大的提升潛力,可以改變當前施工企業粗放式的管理,帶來巨大的利潤。
《資本論》中提出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產力,生產力三要素包括:人、產品、工具,即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企業生產力即企業在一個年度內所能完成建筑產品產量的最大能力。它是企業內部各個生產單位綜合計算的生產能力。
建筑業的信息化離不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即在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并依此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簡稱模型。引用《論BIM》中提出的簡明定義,方便我們理解BIM,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聚合信息,為我所用。當前,企業生產力的提高,離不開基于BIM的信息化手段,即企業BIM生產力。而企業BIM生產力是指“企業至少有一個團隊能夠持續在實際項目的全部或部分應用BIM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為企業貢獻更多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但在現階段,如何應用BIM技術提升企業生產力。目前,企業為提高BIM生產力面對如下困難:較低的從業人員BIM技能水平,較差的組織間協作意識、落后的企業信息化水平、特有的中國建造組織方式、欠缺功能的中國建設軟件等等。以上種種,決定了如果想做到聚合信息為施工企業所用,是難上加難。國內施工企業BIM應用現實環境施工BIM技術和產品系列沒有設計完善;施工BIM應用效益比設計容易實現;施工BIM應用人才容易流失。
施工企業運用BIM的目的,在于履約能力、盈利能力、市場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些都與企業BIM生產力的提升相關。在BIM中,“I”的核心是Interoperability而不是Information,即是信息協同而不是信息本身。可以看出,信息協同是BIM技術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這部分對提高企業BIM生產力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企業BIM生產力建設兩個著力點:普及應用和提高能力,固化BIM成熟應用并實現全員普及。典型企業BIM生產力建設路線圖通常是首先BIM領頭人+BIM應用規劃,其次建立一支具有工程能力和BIM能力的人才隊伍,開發對企業自身有價值的主動應用,最后普及成熟BIM應用,研究高水平BIM應用。
1)著力培養員工的BIM技能水平。BIM無法改變企業核心業務內容、程序(比如圍繞項目建造的開發報建、設計、施工、運維等)、員工崗位的基本歸屬,職責劃分(預算、技術、設計、安全、質量、人力等等)。基于BIM圍繞企業核心業務,會將影響企業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構成。人員能力成為主要矛盾,因此,提高員工能力成為重中之重。所以,企業需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員工BIM技能水平和應用能力。企業內部要有不同類型的人才,如軟件操作、模型應用、項目管理等,企業要發展要具備相應的能力。人員培養應根據崗位職責分類,同時,培訓不同的課程如:BIM+信息化,BIM+標準,BIM+應用,BIM+管理,BIM+規劃。2)改進技術方法和流程適應人。BIM的實施方法應該是技術方法和管理流程適應于人,而不是改變技術方法和管理流程去適應BIM。以人為本,建立易于實施的流程,改進技術方法,讓BIM操作和應用容易讓人接受。3)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學習。BIM是工程技術人員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而不是另外一份獨立的工作。企業要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提高個人BIM應用能力。
制定合適于本企業的技術路線,是關系到企業應用BIM提高生產力的關鍵因素。企業應注重軟件及硬件使用的選擇,使用一系列適合本企業的BIM軟件,軟件應提供數據互通互用能力。此外,BIM必須跟工程任務和其他信息技術結合才能產生效益。這樣才能減少不必要信息交互失敗的情況。
提高企業生產力離不開企業BIM標準的制定。針對工藝工序管理流程進行細化,建立信息數據錄入標準,進行邏輯流程梳理,在生產過程中成為提高效率的準則。另外,在標準中要對交付的成果形式、內容、質量(基于模型的材料表,三維交底方案,碰撞檢測報告等)進行明確。
BIM成為新的生產力的兩個關鍵要素一是BIM信息結構化能力——不可見信息的組織能力,非幾何信息,為電腦服務的,減少人工勞動和錯誤。二是BIM信息可視化能力——可見信息的能力,幾何信息,為人服務的,提高理解效率和質量。BIM成為生產力的兩個必要條件是:工程能力和BIM能力。常用BIM軟件和信息互用方面,集成或者是統籌整個應用,最后可以實現技術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橫向的把控,這是應用趨勢。BIM的信息結構化能力支持電腦自動處理和信息的可視化能力支持人類快速理解兩個本質特點。企業更要清楚BIM兩個基本理念,一是信息在第一次產生的時候被收集起來;二是項目利益相關方可以方便地使用已經收集起來的信息。
由于種種因素,BIM在施工行業的應用價值并未充分體現,BIM產生的效益也不能盡快顯現。BIM在施工企業的投入產出的價值問題引起行業的特別關注,部分施工單位想用BIM技術,但是苦于過高的前期投入,大多處于觀望態度,不敢邁開步子真正投入實施。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在多數工程的投標中,施工企業被要求用到BIM技術,不用就無法承接工程。因此,施工企業需要投入,以點帶面是最適合的做法。
BIM模型質量優劣是BIM應用是否成功的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優質的工程BIM模型,信息完整,數據準確,效果美觀,方案優化,能夠大幅提高效率,節約材料、人工等;反之劣質的工程BIM模型,可能會因為模型不可用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要獲得高質量的模型,必須注重模型評審工作,提高建模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另外,模型建得過細容易增加工期和人力成本,過粗又不能使用。因此要根據工程特點,按需求建模,也是提高生產力的方法。
針對較差的組織間協作意識、通過培訓和制度管理,讓一個團隊通過應用BIM使企業和項目受益,到多個團隊通過BIM應用使企業和項目受益,以示范項目帶動,向全業務、全過程、全人員普及應用BIM技術發展。將BIM與其他先進技術集成或與應用系統集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企業應用BIM分為主動應用和被動應用。其中,主動應用是驅動BIM發展的原始動力,也就是說用戶找到BIM對自身的價值,主動應用BIM技術。而被動應用則是指被用戶和政府要求使用。當前主動應用首先在招投標方面能為企業爭取到合同,對提升企業生產力起到重要作用并影響到每個人。另外,在提高BIM生產力的過程中,施工企業不要盲目投入;不要冒進,也不要太過落后;不要被軟件商迷惑,尤其是平臺軟件;不要被證書、認證等拖住;要穩步推進BIM生產力建設。
BIM應用有更高價值,能夠提高質量、效率、性能,降低風險、成本。BIM實現要依靠軟件,包括傳統二維軟件、三維建模軟件、模型集成軟件、信息管理軟件等。同時,BIM交付成果有更多形式,各種專業和用途的BIM模型以及由模型生成的各類二維、三維圖紙和報表等。這些價值提高了企業BIM生產力。工程施工企業,整合信息化一切資源挖掘有價值的信息,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就是本職所在。每一個建筑施工企業只有應用BIM提高生產力,真正做到面向價值,回歸本源,才能夠在市場上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