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屆參加柏林軌道展的楊穎,今年又來到柏林。作為中國中車首席技術專家、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機)副總工程師,他擔負任務而來。
今年6月,中車株機與德國鐵路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德鐵)簽訂20臺新型混合動力調車機車框架協議及首批4臺機車訂單,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的“火車頭”再次出口德國。柏林時間9月19日14時,中車株機公司在柏林軌道展舉行主題為“創新、節能、綠色”的MR(虛擬混合現實技術)發布會,楊穎為德鐵“量身定制”的調車機車進行MR發布。這是他柏林行最重的任務之一。
調車機車相當于作業檢修車,主要作用是在車輛段進行救援。談及其優勢,楊穎表示,一是,德國對環保有了“量”的要求,中車株機“火車頭”采用新型的混合動力,節油30%以上,有害氣體排放降低40%,符合環保標準。二是,中車株機“火車頭”每次停車時,將動能轉變電能,并存儲在電容或電池里;在下次啟動時,可以使用儲能,從而節能30%。三是,柴油機車一開始工作就不能隨意停下,耗能較高,而中車株機“火車頭”就不存在這種情況。在德國政策支持、經濟效益得到認可的情況下,德鐵對中車株機“火車頭”進行了采購。
中車株機在歐洲是中車“走出去”的代表之一。近年,中車株機積極布局歐洲市場,2016年9月26日,其全資子公司中車株機(歐洲)有限責任公司在奧地利維也納揭牌。“通過這兩年的努力,中車株機在歐洲已經有7、8個項目,已與德國、馬其頓、捷克、奧地利、塞爾維亞等進行合作。有項目、有子公司,可以說株機在歐洲已經站穩了腳跟。”楊穎分析道。
“綠色、環保、創新”,這是楊穎定位的歐洲市場關鍵詞。他坦言,中車株機在積極創新,其產品進入歐洲市場不是憑低價而是創新。據捷克方面反饋,使用中國產品以后,印象是產品好、性價比高、服務好,技術也不錯。
調車機車其實并不是德鐵的核心產品(邏輯有問題,德鐵的核心產品?),至于中車株機如何更深入地“走出去”,楊穎認為,進入歐洲市場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公司需要被客戶考察、獲得相關認證,供應商的認證級別也分等級。調車機車是與德鐵的首次合作,中車株機需要“摸清”德鐵的采購之道,定期交流、互相學習。因此,他來柏林軌道展還有一個任務,是與軌道交通產業鏈上的各企業建立聯系,不是來做買賣,而是形成長期穩定的聯動機制,從而實現中車株機更多產品的“走出去”。
53歲的楊穎,30多年來始終奮斗在軌道交通裝備研發第一線。他一直走在新技術最前沿,攻克一道道難關,潛心鉆研先進技術,深耕軌道交通的堅守與創新。柏林軌道展自然是他不會放過的學習機會。
“昨天已經走了一圈,今天再去走一圈,創新是逐漸碰撞和吸收來的。”楊穎說。在20萬平米、41個館的柏林軌道展上,每天動輒2萬步是常事。對于能學習到什么?他分析說,第一,柏林軌道展每年都有新產品、新技術,例如2014年鮮有新能源儲能的展示,但是2016年逐漸有企業開始行動,到了今年幾乎每個企業都在做,未來新能源儲能肯定是發展方向。第二,除了產品,在柏林軌道展也學到很多新方法和理念,包括理念超前的新燃料電池,歐洲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此外,還有交通發展理念和懸掛式交通解決方案等在展會上都有一些體現,特別是在展會上展示的樣車,對中車株機未來多元化發展有一定的啟發。
談及中國軌道交通,楊穎坦言與國外相比還有一段路要走。在未來,應學習國際同行做生意的方式,改變我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商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