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正式發布《關于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8~2023年)的批復》,同意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規劃期為2018~2023年。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由15條線路組成,總長768公里,其中市域線6條377公里,市區線9條391公里,其中,2020年線網由9條線路組成,總長359公里。規劃期內建設6號線、7號線、8號線、S1線等4個項目,總長度137.4公里,項目建成后,蘇州市將形成353.4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初步估算項目總投資約933.2億元,其中:資本金占40%,計373.3億元,其中6、7、8號線由蘇州市政府財政承擔,S1線由昆山市、蘇州工業園區財政承擔;資本金以外的資金采用銀行貸款等多元化融資模式解決。(國家發展改革委)
9月20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與德國軌道工業協會在柏林簽署城市軌道交通交流合作備忘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周曉勤、副秘書長李元勝、專家學術委副主任李中浩,德國軌道工業協會會長莫比烏斯(Dr.Ben M?bius)博士、慕尼希博士等出席簽署儀式。

近年來,在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城軌交通車輛裝備發展快速,制動系統是城軌交通車輛裝備的關鍵系統,在設計、制造中缺少適應國內城軌交通車輛制動系統的標準,通常采用國外標準或國內鐵路的相關標準,其適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為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根據產業司部署,由協會技術裝備專委會牽頭,組織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究所及北京縱橫機電技術開發公司等單位編制了制動系統的3個系統類技術規范和7個部件類技術規范,并于2015年至2016年陸續發布。2016年9月,國家發改委和認監委下發了城軌裝備認證的要求。制動系統作為認證的首批產品,需要與之匹配的產品標準支撐。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按照《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等有關規定,對已發布的技術規范進行修訂工作,完成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動系統》系列標準,該標準于2018年6月發布,9月1日實施。
9月3日。隨著一列電客車緩緩駛向隧道正線,青島地鐵13號線開始空載試運行。此次試運行為期3個月,預計11月底結束。待各項運行指標達標后,將開始載客試運營,這也標志著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將邁入地鐵時代。(青島地鐵)

10月1日,溫州市鐵投集團在溫州軌道交通S1線惠民路站舉行試運行發車儀式,并邀請市民前來體驗參觀。試運行期間,市鐵投集團將根據相關規定,對線路各設備系統和整體系統進行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測試及考核,對運營作業人員培訓、故障模擬和應急演練等情況進行檢驗,直至整改滿足相關要求。試運行是S1線從建設階段過渡到載客運營必須經歷的中間環節,當S1線項目通過嚴格的試運行檢驗和大量的專項驗收合格以后,就可以正式載客運營。(溫州市鐵投集團)

10月1日上午9點整,武漢軌道交通7號線、11號線東段一期、武漢長江公鐵隧道同步開通試運營。開通后,武漢地鐵迎來了10條線路、288公里、199座車站的新規模。其中7號線一期工程,野芷湖站至園博園北站,全場30.85公里,設站19座;11號線東段一期工程,左嶺站至光谷火車站,全場19.7公里,設站13座。(武漢地鐵)

9月4日,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訂活動。雙方在全力推動區內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的同時,將結合新一輪線網場站綜合體的規劃,著力推進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的土地儲備和地鐵車輛段上蓋物業及周邊地塊綜合開發,以“地鐵+物業”戰略為引領,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的作用。此次合作開啟了市屬企業與區政府片區聯合開發全新模式的良好開端,是實現軌道交通建設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創新,更將為推動城市更新和節約集約用地等方面創造更多經驗。(廣州地鐵)

8月31日,湖北省通過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成功發行軌道交通專項債券(一期),這是湖北省首次發行軌道交通專項債券,也是全國軌道交通專項債第二單(首單落地深圳)。此次湖北省軌道交通專項債的發行創新了武漢軌道交通建設資金管理模式。以往武漢軌道交通建設資金的來源是40%來自財政撥款, 60%由武漢地鐵集團自行融資。而專項債券的發行讓原本由企業自行解決60%的資金,改為政府通過發行債務為企業解決資金來源,極大緩解了企業的融資壓力,足見省市財政部門對武漢軌道交通建設的重視與支持。(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