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曲秋平
青島公交集團在運營安全管理中堅持問題導向,依據安全大數據,實施精準管控。
“十次事故九次快”,公交車運載著一車乘客,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集團對國內多個城市的公交安全事故做了大數據統計和分析,發現69%的安全事故發生時,公交車車速超過了40公里/小時。30公里時速則是道路事故傷人傷害程度的“分水嶺”,可能導致事故性質變化。車速30公里/小時,駕駛員反應時間為1秒,反應距離則為8.33米。即當駕駛員發現緊急情況,開始踩下制動踏板,發生制動作用之前的這段時間中,車輛所行駛的距離。反應距離的長短,取決于車輛速度和反應時間。反應時間又與駕駛員的靈敏程度、技術熟練狀況有直接關系,通常的反應時間為0.75至1秒。由此可見,控制車速是保證安全的前提。
研究數據還顯示,78%的事故發生在平峰時段,平峰時段由于路況環境、駕駛人僥幸心理、麻痹大意等因素,導致事故多發。根據大數據分析及公交車輛制動距離與速度的關系,青島公交確定了公交車平峰30-40公里/小時的限速標準。
集團將8000余名駕駛員按照安全行駛里程的長短,分成三類管理,安全間隔里程20萬公里以上的為A類標桿駕駛人;安全間隔里程在10-20萬公里之間的為B類優良駕駛人;安全間隔里程在10萬公里以下的為C類關鍵駕駛人。國內公交安全大數據分析顯示,肇事駕駛員中安全間隔里程10萬公里以下的占71%。2017年集團有259名駕駛員納入C類監管。“安全行駛里程在10萬公里以下的駕駛員,包括發生過違章、事故和三年內的新駕駛員,他們都屬于C類駕駛員,公司要求他們運行時車速必須控制在30-39公里/小時。如果超過40公里/小時,則會給予相應處罰。”公交嶗山巴士公司四分公司副經理孫開波介紹說。
在公交307路線的調度室,張貼著“線路危險路段示意圖”,將線路經過的路口、上下坡、狹窄路面等人車較為集中的危險路段詳細統計出來,張貼在調度室內,讓每一名駕駛員出車時都能看見。“大數據分析顯示有81%的事故發生在路口、狹窄及人車混行路段,這些路口周邊由于非機動車或行人突然變向,最易發生事故。”孫開波說,自去年10月份以來,公司通過用大數據管理,截至目前,已實現百日無一起安全事故的目標。
公司還利用車載GPS系統,將所有車輛的車速,控制在最高40公里/小時,超過這一速度,車內便會響起警報聲,GPS將會及時提醒駕駛員。如果依然超速,則會給予相應處罰。
為了強化安全管理,青島公交集團建立了公交視頻監控平臺、安全12-3+7數據模式,通過與企業ERP管理系統的融合,實現了公交車輛運行動態數據及全年重要節點、各個時段安全數據的無縫整合,為分析事故特點、成因及發生規律等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持。集團根據公交行業特點,強化對節假日、高峰時段、老舊車輛等方面的數據監控,突出了數據監測分析重點。同時集團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使安全生產的預判、管控更有前瞻性和針對性,有效發揮了數據價值。
集團在2017年開展了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修訂完善了150項次安全標準規范,實施“互聯網+安全盾”計劃,開展了“文明禮讓斑馬線,安全行車我點贊”“安全警示月”“爭創無責任投訴線路和爭創無責任事故線路”“安全駕駛一碗水”等針對性的競賽活動,提高駕駛員的安全行車意識。“通過在所屬200余條公交線路中測試評比,全年的跟蹤考核,評選出數百名公交駕駛工匠。我們的目的是引導駕乘人員練就過硬的駕駛操作技術,提升服務能力,運行中做到起步穩、行駛穩、轉彎穩、停車穩,規范車輛駕駛,使安全平穩駕駛成為一種習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