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秋
中山市規劃設計院 中山 528403
正文:
隨著城區面積擴大、人口增長及交通擴展,中等城市干道日趨飽和,重要干道全線安全暢通將直接影響相交路段甚至整個區域路網的通行效率[1]。面對嚴峻的交通形勢,干道交叉口立交化改造對緩解中等城市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立交化改造施工周期長、占用有限道路空間,這將會直接影響車輛行駛,需科學、合理、可行的交通組織策略以緩解干道交叉口施工對片區交通運行帶來的壓力[2]。
大部分中等城市還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交通發展相對滯后,主要存在以下幾大特點。
(1)交通功能復雜,交通擁堵嚴重。中等城市許多干道既服務于過境交通,又為城市居民服務,兩側工、商、服務業建筑林立,街道行人密集,各類車輛來往頻繁,形成復雜的混合交通,導致干道交通壓力加劇。
(2)道路建設滯后,分流通道能力不足。中等城市的發展主要是拉大城市結構,積極發展新區,城市道路建設主要集中于主干路網,而次干路、支路的建設則相對滯后,且占道停車現象嚴重,導致城市道路的分流、微循環能力不足[3]。
(3)機非混行現象嚴重,通行效率低。中等城市居民出行通常采用公交車、私家車、摩托車、非機動車等交通方式,非機動車出行比例過高,且大多交通干道尚未設置獨立非機動車道,導致城市交通運輸能力下降。
(4)交通管理系統不完善,交通秩序混亂。大多中等城市缺乏高效的綜合管理系統,從而出現交叉口交通控制水平低,主干道橫向干擾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機動車亂停亂放,導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
博愛路是中山市城區最重要的東西向交通干道,承擔著大量過境交通及市內交通,沿線博愛路-翠景道、博愛路-銀通街、博愛路-岐關東路仍為平面信號交叉口,其中博愛路-翠景道交叉口已經動工改造。根據現狀調查,博愛路-銀通街交叉口交通量大,高峰時段交通擁堵嚴重,嚴重影響了博愛路整體通行能力,亟需立交化改造。
博愛路-銀通街交叉口立交化改造方案為博愛路主線下穿、地面平交的半互通立交形式。施工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博愛路兩側人行道及輔道開始施工,交叉口南北側封閉;第二階段,東西向主線、交叉口部分開始施工;第三階段,拆除階段二交叉口部分圍蔽。
基于中等城市的交通特點,結合城市干道交叉口施工期間產生的交通擁堵問題,提出以下交通組織策略。
建議成立城區建設項目統籌協調小組,從城市發展的角度開展專題研究。對于交通影響區域相同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議同步施工,以盡量減少施工影響時間;有助于交通分流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議加快建設工作;施工導致擁堵加劇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議錯開施工、分段分期施工。
施工前,積極聯系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使群眾有心理準備,提前發布施工期間繞行方案,合理引導交通出行。施工前期,定期開展鼓勵公交出行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公交出行宣傳手冊、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對市民進行全面的宣傳,鼓勵公交出行、緩解城區交通擁堵。
為提高分流通道通行能力、緩解交通壓力,應取消施工交叉口周邊分流通道的路邊停車泊位,優化沿線開口交通組織,同時在施工交叉口周邊區域及沿線主要路口設置懸掛式告示牌,并明確告知繞行路線。
為提升道路網通行效率、優化交通秩序,建議在項目周邊道路交通擁堵較為突出的路段及交叉口適當增加警力,實行密集指揮、巡邏監控;在施工周邊關鍵節點加裝智能信號燈,形成綠波帶控制;在施工周邊交通瓶頸、節點轉換等位置設置限速、警示、反光、車道合分流等安全設施;利用隔離欄占用機動車道部分空間保證非機動車安全通行;增設大貨車禁行標志和電子警察。
為保障區域交通順暢通行,最大限度減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制定以下應急預案:通過電臺、短信等平臺及時發布事故信息及道路擁堵信息;3min內警力到位,快速處理事故,現場指揮交通;平臺確定疏解通道,派遣警力至相關路口疏解指揮交通。
根據施工方案,本次研究采用TransCAD軟件,假設以下三種情景對博愛路-銀通街立交施工進行仿真測試:
情景1:在博愛路-翠景道交叉口施工基礎上,仿真預測施工第一階段的交通影響;
情景2:在施工第一階段基礎上,仿真預測施工第二階段的交通影響;
情景3:在施工第二階段基礎上,仿真預測施工第三階段的交通影響。
通過各情景的仿真結果對比,在現有道路施工及博愛路-銀通街立交施工的情況下:博愛路沿線交叉口進口道飽和度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周邊區域交通擁堵明顯加劇,主要分流通道交通影響顯著。
通過應用上述交通組織策略,博愛路-銀通街交叉口周邊主要干道及交叉口飽和度有所下降,施工期間交通量較為均勻地分布在周邊分流通道上。總體而言,施工影響范圍內路網服務水平有所提升。本文以此為中等城市提供參考,以期緩解干道交叉口施工產生的交通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