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舟
(武警宣恩縣消防大隊, 湖北宣恩 445500)
木質結構建筑施工相對較為簡單、方便,且具有良好地防震效果以及保溫效果,能夠滿足使用者的實際使用需求,國內民眾對于該類型建筑結構也有著較強的認同感。但由于木材屬于易燃材料,很容易會發生火災,且火勢蔓延速度極快,撲救難度相對較大。為對木質連片房屋進行合理使用,保證房屋居住安全性,我們有必要對該類型房屋火災隱患進行研究,以便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房屋防火方案。
由于房屋連片以及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影響,鄉村的連片式木質房屋往往存在著交通不便以及基礎消防設施水平較低等問題,會直接增加火災撲救難度,火勢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很難對其進行控制[1]。同時如果鄉村位于峽谷或者高山地區,會對消防救援造成直接阻礙,消防人員很難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如果位于鬧市地區,就會因為道路狹窄以及交通不暢等問題,增加消防救援難度,消防車等大型消防設備很難進入到現場,救援效果會大打折扣。此外,青壯年大部分外出打工,鄉村留守多為老弱婦孺,由于防火意識薄弱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村民很少會在家中安置專業消防設備,且也沒有受消防知識教育,不清楚在火災發生時應該如何救援、逃生增加了人身財產的損失程度。
木質房屋所使用的電器及線路往往已多年,電器和線路老化現象較為嚴重,隨著室內家用電器數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斷增長,電路需要承受的負荷也在不斷加大,這就增加電器事故發生機率。同時因為部分民眾貪圖便宜,會購買一些劣質產品,這也會造成電器事故頻繁發生。
由于農村多地處偏遠,使用的生活用火多為老舊的柴火灶和地炕來烹飪和取暖,常年缺乏維護,存在安全漏洞。大部分農家的柴火灶和地炕常年不熄滅,始終保持燃燒狀態,明火周邊的木質結構長期烘烤,是火災隱患的“定時炸彈”。家中僅有老人和兒童的情況也比較普遍,明火設施防護不夠,而且老人對兒童的教育和看護容易出現遺漏,兒童在玩耍時對明火較為好奇,極易因兒童玩火釀成大禍。
木材本身燃點并不高,加之大部分土木結構房屋都已建成多年,材料較為干燥,且部分房屋并沒有安裝烽火瓦當以及封火石,很容易會造成火災蔓延。同時由于多數鄉村日常生活用火仍然以稻草、柴禾等易燃物為主,這些物質很有可能會成房屋燃燒的“導火索”,會增加房屋火災發生機率。此外當居民用柴火灶做飯過程中,煙囪中可能會有大量可燃物排出,由于屋頂與煙囪之間距離較近,所以會受到高溫烘烤,這也可能造成火災發生[2]。
為在火災發生時,及時對火災現場做出正確的救援舉措,鄉村政府與當地消防部門應加大對滅火疏散應急預案的關注力度與研究力度,要按照當地木質連片房屋以及周邊街道等情況,定期展開應急疏散以及滅火演習,并在演習過程中明確預案要求,以便及時對其進行調整與修改,保證最終預案質量[3]。同時消防單位還應按照建筑群整體特點,對消防設備進行準備與更換,要保證消防設備在火災救援中發揮出相應的作用,有效降低外界因素對救援工作造成的限制,保證火災發生時,消防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內作出準確應對,確保火災救援效率。
針對鄉村消防設施基礎條件相對較差的問題,各村鎮應按照本地區實際情況,建立專門的消防資金,并要就長遠目標著手,對當地消防基礎條件進行調查與統計,且要按照調查結果對消防設備進行維修與更換,切實提升當地整體消防設備水平[4]。同時應修建應急水源,如果資源充足,應建立高位消防水池并鋪設管網,以便為火災事故提供充足的水源支持。同時應按照連片房屋實際道路情況,購買輕型消防器材以及消防車,真正將消防救援高效、靈活的優勢體現出來。此外,有條件的鄉村還應購買安裝一定數量的自動滅火設備,方便為后續救援爭取更多時間。
在實施防火措施時,村鎮還應將手機終端及公共移動網絡進行合理使用,建立起村寨應急聯動以及火災報警監控系統,并將該系統與村寨廣播系統結合,建設應急自動播報體系,以便在火災發生時,第一時間通知民眾,使他們能夠盡快做出應對,最大限度降低火災損失。同時村鎮還應聘請專業人士,建立自動遠程報警體系,確保在火災發生時,系統可以及時將火災信息以及火災發生位置傳送到當地消防部門,以便可以及時獲得專業消防團隊的幫助,及時對火災險情進行控制[5]。
此外為保證各項現代化火災預防系統的順利使用,鄉鎮還應加大火災預防宣傳力度。一方面要定期向村民教育火災預防知識以及基本消防設施使用等知識,幫助他們掌握基礎的火災處理能力;要通過播放宣傳片等手段,幫助他們真正認識到火災的危害性,使他們積極投入到火災預防與隱患檢查工作之中,保證各家各戶的安全隱患及時消除,在火災發生時,民眾也可以正確對火勢進行撲救與控制,有效降低火災影響程度;另一方面,有條件的村鎮,應組織連片房屋居民成立火災預防小組,并要為每一小組配備相應消防設備,切實提升他們的消防能力。
鄉鎮不僅應利用上述手段,對本鄉鎮消防能力進行增強,同時對木材進行合理處理,要按照通過阻燃處理的方式,提升木材燃點,降低木材與結構起火率。由于市場中的阻燃劑種類相對較多,每種阻燃劑都有著相應的特性,所以操作人員需要對各種材料性能以及優劣程度進行明確,并要按照木材實際情況,對各種阻燃劑進行合理選擇與搭配,進而實現對木材抗火性能的切實強化,完成對其燃燒性的調整,切實提升木質結構耐火等級。
電氣火災事故已經成為了木質連片房屋火災主要引發原因,所以電氣火災也是鄉村需要控制的內容。首先,鄉鎮相關負責人員要對連片屋電氣使用情況進行調查,消除電氣火災的隱患,像開關配置不規范以及電線亂接等;其次,要按照調查結果,展開過載以及漏電等探測報警技術分析,制定出與當地用電情況相符的保護裝置以及獨立式探測報警裝置,確保瞬態滅弧動作所具有的保護作用可以得到全面發揮,使電氣故障及時得到控制,防治因其造成火災的發生,切實降低電氣火災發生概率,為連片房屋居民居民用電安全提供保障。
即便是再優秀的防火方案,如果沒有完善的監督管控制度,也容易出現因方案落實不到位,而使方案實施效果受到影響,所以鄉村還應增強消防監控力度[6]。一方面鄉鎮應按照木質連片房屋數量以及火災防范難易程度,對火災消防責任片區進行劃分;要安排專人對片區消防工作進行負責,并要由負責人帶頭,在片區中建立起消防聯動網絡,對該片區防火工作以及消防工作進行統一安排與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能夠落實到實處;另一方面村民委員會要對消防工作予以足夠配合,不僅要抽調專人,對各項工作進行輔助與協調,同時還要將木質連片村民組織起來,成立鄉村巡查小組,定期對村內消防設備以及連片房屋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安全問題能夠被及時發現并解決,構建起完善的鄉村消防監控體系。
通過本文對木質結構房屋火災預防相關內容的論述,使我們對該類型房屋存在的隱患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各鄉村要對木質連片房屋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普查,并要在此基礎上,結合鄉村經濟條件以及綜合環境情況,通過強化消防基礎條件、對木材實施阻燃以及完善滅火疏散預案等手段,實現對火災隱患進行有效防控,為民眾居住安全提供保障,保證木質連片房屋文化可以得到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