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丹璐 疏花
英國野生動物雕塑藝術家哈米施·馬奇(Hamish Mackie)以雕塑的語言捕捉到兩只野兔打架時,極具戲劇性的一瞬間。其中一只仿佛被“拳頭”揍得騰空而起,又靈活地回擊以側踢。它們健壯的肢體在這個時刻迸發出全部的力量與激情,正好表達了哈米施想要在動物雕塑中呈現的,用來描述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經典語:“像蝴蝶一樣飛舞,像蜜蜂一樣刺痛。”
壓低身軀緊跟獵物的豹子,仿佛下一秒就會躍身而起。
哈米施以泥土為“墨”,以手為“筆”,生動地刻畫出動物的肌肉群、甚至皮毛紋理。
壓低身軀緊跟獵物的豹子、繃著肢體警惕聆聽四周的狍、轉身探測敵情的野兔、舔食河水的孟加拉虎、自由奔騰的野馬……在英國野生動物雕塑藝術家哈米施·馬奇(Hamish Mackie)位于牛津郡家中的后花園里,這些姿態萬千的動物雕塑,有著令人振奮的活力和一觸即發的強烈動感。
對動物軀體結構和運動形態有如此到位的把握,這得益于哈米施20多年來,深入各大洲,實地考察野生動物所積累的研究成果。肯尼亞、納米比亞、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等地,都留下了他背上相機、駕駛越野車的背影。
哈米施盡可能近距離地觀察野生動物的自然姿態,有時兇猛的雄獅可能就在100多米遠的地方。“這個過程讓我熱血沸騰、靈感不斷。”當拍攝到想要的素材時,哈米施會盡快用隨身攜帶的“工作室”做出小模型,“捕捉”這些新鮮的靈感。回到位于牛津郡的工作室,他再在模型和照片的基礎上,以泥土為“墨”,以手為“筆”,來刻畫他的創作對象。在泥土中一陣拍打、摳劃、撫摸,準確地勾勒出動物的肌肉群,甚至皮毛紋理。
最后,他將黏土模型送到Lockbund雕塑鍛造廠,與在這里工作的老搭檔西蒙·埃里森(Simon Allison)一起,完成出最終的銅或者銀制雕塑。這間鍛造廠有著高超的脫蠟鑄造和銹蝕技藝,不僅能完美地呈現原模型的姿態,更能夠精準地保留象征著哈米施作品風格的,猶如印象派筆觸的手指痕跡。
除了相對小型的雕塑,哈米施以馬為對象,為古德曼廣場打造了一系列大型城市雕塑。它們或肆意奔跑于草地,或在噴泉里踏水戲耍,或瀟灑地立于巖石之上。駿馬的放蕩不羈,給城市中心帶來了一絲自然原野的氣氛。大型雕塑在形態把握和鍛造成型上更有難度,且馬作為經典雕塑對象,很難有所突破。哈米施憑借多年對馬的觀察,不僅展現了6尊馬的不同品種、不同個性,甚至在尺寸上比真實的馬還大出四分之一。這一雕塑群讓哈米施成功將“2016年公共紀念碑和雕塑協會沼澤獎”收入囊中。而他最初的靈感來源,依然是曾經生活在這里的野馬。
“野生動物和在動物園里見過的動物沒有可比性。當它們被囚禁時,動物的天性全都會發生改變,因為它們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而最大程度地展現野性的本能。當你親眼看到一只孟加拉虎將剛剛殺死的獵物拖回到它的棲息地,你會感受到鮮活生命帶來的動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