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編辦
威海市始終將事業單位改革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牢把改革方向,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做好政策銜接,狠抓工作落實,實現“兩個率先、一個創新”,事業單位改革成效顯著。
一、堅持“三個到位”,率先完成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夯實改革基礎。歷屆市委、市政府都將事業單位改革作為激發事業單位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的重大舉措,強力推進。自1998年開始,對全市事業單位進行大規模改革,按照“脫鉤、分類、放權、搞活”總體要求,先后撤銷、整合、改企事業單位1300多個,壓縮事業編制12000多名。其中,全市改企轉制單位260多個,壓縮事業編制7500多名。一大批賓館、研究院、設計院、培訓中心、開發公司等單位相繼撤銷改企,為后續改革、創新管理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形成了了解改革、支持改革、促進改革的良好氛圍。改革經驗先后兩次在省政府召開的事業單位改革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
二是協調配合到位,做實改革方案。市事改辦按照全省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全面掌握改革存量,將剩下的26個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作為改革重點,實行“拔點作戰”。明確改革底數,協調組織、財政、人社、國資等部門及各區市,梳理匯總有關單位機構編制、人員狀況、經營現狀及歷史遺留問題,形成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的改革臺賬。堅持“一單位一策”,落實舉辦單位責任,研究擬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改革路徑和完成時限,推動督促改革任務落實,確保整體改革連續性和穩定性。
三是分析研判到位,落實改革任務。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開展社會穩定風險綜合評估,統籌分析主管部門、利益相關群體、專家學者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充分聽取民意,及時摸排風險,2017年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涉穩事件,實現改革力度、工作進度與改革溫度有機結合。按照“成熟一個改革一個”的思路,不搞盲目推進,對9家經濟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經營類事業單位,著力創造條件,推進轉企改制;對11家資產規模小、難以正常運轉的,做好政策銜接,予以撤銷;對6家有歷史遺留問題的,實行扎口管理,人員只出不進,收回事業編制,逐步退出事業單位序列。截至2017年9月底,全部完成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任務,收回編制496名,所有人員全部妥善安置,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資源布局更趨合理。
二、抓住“三個突出”,率先完成“僵尸”事業單位清理
一是突出工作主線,提前完成清理任務。將“僵尸”事業單位清理作為規范事業單位管理、優化機構編制資源的重要抓手,以“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服務發展”為工作主線,利用機構編制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事業單位監督管理系統及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等三個平臺,對照“三撤銷一整合”標準,全面完成46個“僵尸”事業單位清理,共收回事業編制115名,較省規定時限提前3個月。
二是突出內部挖潛,順勢擴大清理成效。啟動市縣兩級事業單位集中清理,著力規范用編用人不規范、職責任務不足等事業單位66個,改革成效得到進一步提升。榮成市先后對市和功能區職責存在交叉、重復設置的事業單位進行優化調整,撤并石島管理區外商投資服務中心等32個事業單位,整合職責相近的汽車工業促進局、船舶工業促進局等7個事業單位,解決了一批機構重疊、職責交叉、力量分散等問題。
三是突出動態調整,引導編制資源削峰平谷。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思路,全年僅市直就核減公路、房管系統以及鐵路、日報等單位事業編制354名。建立編制統籌管理、動態調整機制,推動編制資源向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民生和基層一線傾斜,先后向黨委巡察、環境保護、東部濱海新城建設等方面增編227名,強化了編制支持力度,確保將有限的編制資源用到刀刃上。
三、把握“三個關鍵”,創新突破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
一是把握高層推動這個關鍵。將全省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通過專題匯報、推動列入年度事業單位改革重點任務等方式,贏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小組會議專題研究改革方案,召開全市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推行大會廣泛深入動員,完善了1個改革文件統領、相關配套文件支撐的政策體系,8月份在全市20所公立醫院、2所科研院所全面推行法人治理結構建設。
二是把握法人主體地位落實這個關鍵。實行法人治理結構的事業單位及主管部門全部出臺權責清單,重點在黨的建設、組織人事、財務資產、業務管理等方面厘清界限,既實現管辦分離,又做到相互協作配合,構建權責明確、管理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
三是把握綜合監管這個關鍵。選好用好外部監事,全市征集外部監事68名,選派外部監事25名,并根據《外部理事外部監事報酬管理暫行辦法》,為社會專業人士外部理事外部監事申請專項經費預算,激勵外部理事外部監事認真履職。綜合實施多元監管,會同事考委成員單位、事業單位監管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及主管部門,將公立醫院、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工作與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信用等級評定、業務范圍清單化管理等工作緊密結合,強化對事業單位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形成多元共治、社會化監管的良好局面,不斷提高公益服務水平。□E:WJJ
關鍵詞:事業單位 事改 成效 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