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編辦
去年以來,臨沂市緊抓全省唯一試點市的有力機遇,堅持高點定位、科學謀劃,以構建現代化城市管理治理體系為目標,以理順體制機制為抓手,深入推進城管執法體制改革,形成了管理、服務、執法三位一體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2017年10月30日,全省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現場會在臨沂市召開,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臨沂改革經驗。
一、改革背景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的人口和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對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推動城市發展中回應城市管理需求,保障城市健康有序運行,成為地方政府加強和改善城市管理的重大課題。臨沂市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大城管”管理體制機制,在改善城市秩序、促進城市和諧、提升城市品質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但與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相比,在城市市政管理、地下管線、人居環境、應急處置、公共空間秩序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城管執法工作還存在管理體制不順、職責邊界不清、行政處罰權分散等問題,社會各界反映較為強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健康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順利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省高度重視新時期城市建設、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工作。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提出要求。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深化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對全省深化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并選擇臨沂市作為唯一試點,進一步理順體制,為全省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改革經驗。
二、主要做法
根據中央和省決策部署,臨沂市成立了市長任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靠前指揮,機構編制、城市管理等部門牽頭負責,積極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2017年7月,改革試點方案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發實施。同年10月,改革涉及的職責調整、機構編制劃轉、機構設置等工作全部完成,為全省城管執法體制改革趟出了路子。
(一)落實改革“規定動作”,實現機構調整四個到位。一是堅持機構設置到位,全面落實城市管理領域大部門制改革,將市城市管理局列政府工作部門,在縣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加掛城市管理局牌子,納入政府工作部門序列,實現了管理執法機構綜合設置。二是堅持職責劃轉到位,將分散的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停車設施、公共空間、地下空間、數字化城市管理等職責進行了整合劃轉,由城市管理部門集中行使相關行政處罰權,進一步厘清了城市管理的職責邊界。三是堅持隊伍整合到位,明確城管執法人員配備標準,調整優化市級執法隊伍機構編制,結合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縣區執法隊伍,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四是堅持重心下移到位,科學界定市、區兩級城市管理部門職責分工,確定以區一級執法為主,并賦予街道(鄉鎮)相關城市管理職能,派駐執法隊伍,切實增強基層一線執法力量。
(二)創新改革“自選動作”,破解城市管理五大難題。一是創新實行“雙局合一”。結合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在縣區組建綜合行政執法局,與城市管理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納入縣區政府工作部門,破解了縣區城市管理機構性質、執法主體資格難題。二是創新實行“派駐執法”,針對住建領域行政執法專業性強等特點,市城管執法支隊向市住建、房產部門派駐專門執法隊伍大隊,接受住建、房產部門業務指導,破解了住建領域行政處罰權集中行使難題。三是創新實行“橫向分流”,將市城管執法支隊7個執法大隊、106名執法人員分流到市國土、安監、食藥監、節能等部門單位,向區級下放45名執法編制,破解了市級執法隊伍優化難題。四是創新實行“專項執法”,在專業性強或具有特定管理區域的事項,探索設立市城管執法支隊設立戶外廣告、市政規劃、高鐵片區等執法大隊,破解了執法效能難題。五是創新實行“雙重管理”,各區(開發區)城市管理局城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職務任免應征求市局黨委意見,破解了業務指導和協調配合的難題。
(三)加強改革配套銜接,完善管理執法五大保障。一是明確配備標準。按照城市常住人口萬分之四到萬分之六的標準配備城市管理執法人員,一線執法人員比例不低于80%,為加強隊伍建設提供政策依據。二是加快地方立法。將城市管理納入“十三五”立法規劃,力爭2018年出臺專門的城市管理地方法規,強化城市管理法制保障,實現城市管理執法機構、職能、權限、責任法定化。三是完善司法保障。建立城市管理部門與政法委、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之間的協調保障機制,實行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無縫對接,健全信用監管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提高執法威懾力。四是積極探索職級制。參照《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等政策規定和外地經驗,積極探索城市管理執法人員職級制,完善執法人員工資福利有關政策,建立符合本地實際和城市管理執法職業特點的人員職務晉升和交流制度。五是嚴格考核評價。將城市管理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建立城市管理綜合考核制度,著力構建“抓基層基礎、抓重點難點、抓常態長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三、改革成效
經過改革,全市城市管理執法體制基本理順,工作機制基本建立,執法力量、執法效能、執法保障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
一是厘清執法職責,責任主體更加明晰,有效破除了多頭管、管不全等體制頑疾。將市政公用、公共空間、地下空間等管理職責及相關行政處罰權和住建、環保等領域行政處罰事項全部劃入城管部門,以前由多個部門監管執法的事項,現在交由一支隊伍集中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協調困難、多頭重復執法突出、執法擾民等問題迎刃而解,執法效能大大提升。
二是規范機構設置,執法力量得到強化,切實解決了執法資格不明、執法權限不足等難題。在縣區實行城市管理執法機構綜合設置,并納入政府工作部門,在市屬開發區設立專門城市管理機構,在鄉鎮下沉執法力量,設立綜合執法辦公室與執法中隊合署辦公,通過市縣鄉三級聯動、下沉執法重心,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管理執法工作力量配備,有效破解了“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縣區城管執法機構性質不明確、基層執法主體資格不足等難題。
三是打造“智慧城管”,以改革促管理,有力促進了城市管理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大力推進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在改革中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通過建章立制、加強制度建設將改革成果固定下來,總結形成了“項目專線”“五查十看”“街長制”等十余項規章制度,推動領導干部分工負責、下沉一線、發揮作用,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數字化城管與“雪亮工程”、公安交通信息平臺的對接共享,推廣便民服務APP“市民通”,做到市縣鄉村四級視頻監控和互聯網+市民“兩個全覆蓋”,擦亮了臨沂“智慧城管”工作品牌,城市管理更加精準高效。□E:ZY
關鍵詞:大城管 城管 體制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