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濟
摘 要: 黨的新聞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黨的團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新聞媒體更要明確認識到,黨的喉舌就是人民的喉舌,民生新聞更應講導向。我們堅持什么、反對什么,說什么話,做什么事,都要符合黨的要求,切實推進民生新聞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 導向 把關 格調 民生新聞改革
2016年2月19日,習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各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其中明確提到:“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這個講話深刻回答了黨的新聞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理論,是指導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綱領性文獻,對整個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一個民生新聞的媒體從業人員,在認真學習之后,我認為講話指明了今后民生新聞的發展定位,也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結合自身在《關注》欄目(《關注》欄目是揚州電視臺在2001年創辦的一檔民生欄目,也是江蘇省十大名優電視欄目)的工作實際,談談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的一些具體體會和想法。
一、講導向無特區。
總書記的講話表明,只要是和新聞宣傳有關的工作,就要講導向。對于民生新聞而言,不能因為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就不講導向,宣傳工作不能只注重社會新聞、花邊新聞,更要正確報道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這一條是任何時候都必須明確的。
二、講導向無條件。
不可否認,在實踐中,少數媒體過于強調“眼球效益”,把不恰當的事件渲染、無節制的新聞炒作作為常用方式,將應有的新聞理性、應堅持的新聞原則拋在一邊,這是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極力避免的。必須認識到,我們不僅是在生產新聞和信息產品,而且在“生產受眾”。媒體的導向會深刻影響受眾,因此,以正確的導向實現對受眾的引導、培養和塑造,不僅是媒體工作的重要特性,而且是民生新聞的重要屬性。
三、講導向是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要求,也是民生新聞推進自身發展與改革的需要。
1.深化對自身責任與使命的認知。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期,迫切需要媒體發揮輿論陣地作用,傳播正能量;迫切需要媒體找準坐標定位,在實踐中不斷研究新聞輿論新的傳播特點和規律,增強傳播效果。民生新聞在其中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值得我們思考、探索。比如每年的4.18都是揚州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打造的一項重要活動,4.18的主會場在哪里,哪里就是城市建設的主戰場。4.18當天,作為民生新聞的《關注》應該怎樣介入?如何既體現導向又讓大家喜聞樂見?例如2016年的4.18,適值“揚州鑒真馬拉松”賽事舉辦在即,為此,我們做了精心策劃,以一群跑步發燒友的視角切入,講述普通城市居民的故事,用他們跑步路線的變化,反映出城市發展的變遷,進而拓展出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生態建設、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的民生主題。這條深度報道大約8分鐘,有故事、有細節,從百姓視角反映宏觀主題,也符合民生新聞的特點,顯得生動耐看。
2.加大弘揚社會正能量及公益宣傳的力度。社會的發展需要正能量,而媒體作為社會的晴雨表、揚聲器,在凝聚、傳遞正能量,遏制、消解負能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關注》作為一檔在揚州有公信力、有影響力的民生新聞欄目,更應該代表社會良知,引領社會風尚,維護社會秩序,推動社會進步。只有讓輿論的正能量持續發酵,才能滌蕩消解社會中消極陰暗的負能量,有效激發全社會激昂向上、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這是時代賦予媒體的社會責任和任務。
今后,我們將繼續秉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做好新聞宣傳、引導社會輿論。一是加大對凡人善舉、好人好事的宣傳力度,推進“揚州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升級、升華。“揚州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是《關注》欄目的品牌活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已成功舉辦十三屆,2017年的活動選擬進一步提升內涵,在候選人物的篩選上,我們還將以年度內揚州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為背景,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聚焦重大項目建設、民生工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涌現出的先進人物。評選結果揭曉后,將組織頒獎典禮,并現場直播頒獎盛況,讓全市觀眾一同感受時代先鋒的力量,讓活動成為主流媒體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掌控話語權的重要載體。二是繼續高舉公益的大旗,深入推進慈善活動。媒體不僅是報道者、傳播者,而且是公益慈善行為的主體,在慈善活動中媒體有著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發揮媒體在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中的作用,為廣大百姓道德建設指引方向、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動力,正是媒體責任的回歸,也是導向意識的體現。“關注助學”、“新聞女生”是《關注》欄目的著名公益品牌,經過多年的堅持,《關注》曾經獲得省希望工程辦公室頒發的“特別貢獻獎”,新聞女生榮獲“江蘇省工人先鋒號”。2018年我們將繼續推進“關注助學·圓夢行動”,發動社會力量,幫助寒門學子圓他們的大學夢,同時,繼續推進年度新聞女生春季、秋季助學行動,截至2016年,新聞女生助學行動已經持續進行了五年、十個學期,累計資助留守流動兒童、貧困小學生6395人次,發放助學金近320萬元。
3.建立科學的節目編排體系。注重對民生類欄目社會效益的評價,及時總結和回顧,并將這樣的思路和導向灌輸給節目主創團隊的每一個人,逐步實現系統化、制度化。我們認為,在日常工作中,一檔民生新聞的編排能體現導向,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的主流是好的,一條負面新聞并不能代表全部。因此,在排版時必須注意張弛有度、正反結合,每個版塊都不能讓負面新聞過于集中。此外,對于一些負面新聞,不能只展示現象,更應該從中發現問題的本質,提煉出值得警醒的東西,這是注重社會效益、注重導向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2016年4月17日,關注播出了《警方故事》“東城血案”,講述的是一起發生在城東的故意傷害案件,眾目睽睽之下,受害人被刀砍成重傷,一時間關于案件的各種傳言也甚囂塵上……我們在制作這檔節目時,沒有在案件的血腥程度上過多著墨,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案件原因的分析上,經過深度的挖掘和調查,我們發現,這是一起因為路怒引發的傷害案,我們隨即將稿件做了拓展,結合行兇者的懺悔、辦案民警的提醒及案件造成的嚴重后果,警示大家:開車上路必須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否則很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既害人又害己。在結尾部分,我們還引入了互動環節,請觀眾及網友通過微信、短信的方式參與互動,對這件事情發表評價,取得了比較好的傳播效果。
4.民生新聞注重導向意識還體現在節目的把關上。對待熱點事件要政治堅定、頭腦清晰、正確分析、妥善引導。該熱的要熱、該穩的要穩、該冷的要冷。哪些點該熱不能看是否有轟動效應,而要從黨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發,絕不能從個人感情出發、意氣用事。對于黨和政府的重點工作、統一部署的重大報道任務要有計劃地熱起來,形成輿論強勢,產生宣傳效應;對于突發事件、重大事故、重大案件報道要穩,不能炒作和渲染。要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不正確的輿論,用主流媒體影響非主流媒體,做到冷熱有度,把握適當。例如,2015年3月份,《關注》陸續接到數十位市民的電話,反映在月星家具城購買商鋪,合同約定半年發放一次收益,卻遲遲沒有兌現,不僅如此,售樓處和開發商的電話均無人接聽。由于適值3.15,欄目出于為消費者維權的角度,立即派出兩名記者前去采訪。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場糾紛隨后演變成一場圍堵道路、擾亂公共秩序的案件,合理的維權變成無理的鬧事。后來雖然該篇報道沒有播發,但這件事令欄目組反思:如果我們在安排記者采訪之前,把事情了解得詳細一點,對可能發生的一些情況做個預先研判,或許就會有更加科學、合理的處理方式,也更有利于事件的后續處理,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
5.要在宣傳格調上把好關、把好度。格調品位有導向,節目當中播出的內容能清楚地表明我們在提倡什么,在反對什么。高格調、高品位的節目能振奮人的精神,給觀眾送去豐富的精神食糧。我們提倡推陳出新、健康向上、豐富多彩,反對低級無聊、奢侈豪華、膚淺浮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認真做好總結,努力解決在當前民生新聞節目中存在的雞毛蒜皮、雞零狗碎、嘰嘰歪歪的碎片化、低格調的傾向。
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要做好正面宣傳,必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正面宣傳為主,并不是不能進行輿論監督,習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因此,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作為民生新聞的從業人員,必須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到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總而言之,如何深刻理解總書記講話的含義,把新聞工作做好,考驗著媒體從業者的適應能力,也是加強輿論引導真正的“試金石”。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的要求,堅持正面宣傳、做好輿論監督、始終堅持導向,努力探索民生新聞發展的新路,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
參考文獻:
[1]楊海軍,卞戈.新時期如何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的品質[J].新媒體研究,2016(11).
[2]楊基斌.淺談地方臺民生新聞報道的發展趨勢[J].東南傳播,2016(11).
[3]王敏.民生新聞的采訪策略探析[J].新聞傳播,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