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
大概5年前,在藝術圈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辦展的藝術家要為現場看展的嘉賓送一份隨手禮。最常見的,便是將作品原作印在絲巾或本子上。
“有次展覽,收禮物時我們仨正好在一起,都覺得這些禮物以后大多會被閑置,便深感遺憾。”老李從事設計行業多年,他在現場遇上了擁有豐富藝術家及畫家資源的老馬和美院畢業的老趙。
“從藝術家的作品中提取可用的元素,由設計師進行再設計,這樣做出來的產品既不失藝術原來的味道,也可以讓生活日用品不再普通或是怪異。這樣既推廣了藝術,又可以做精致禮品。”就這樣,在一場藝術展相識的3人,共同有了將藝術品與生活用品相結合的想法。
歸途中,天色已逐漸黯淡,絳紅色云朵從四面八方彌漫開來,3人在西湖邊規劃工作室的藍圖。“夕陽西下,路邊開著一些不知名的花,理想主義的我們希望過自己向往的生活,于是想到‘川上暮歸,質樸生活。”這,便是川樸名字的由來。
但現實并不像藝術家的作品那么美。
絕大多數藝術家是忠于自我、表現自我的,他們不愿將作品商業化,更不喜歡自己的作品格局被別人設計、重組……而川樸要求,每件產品都必須有藝術家的痕跡。但他們從未想到,藝術與商業的對抗力量,那么強。
川樸工作室的藝術展。
每一季的圖案設計稿都需要設計師再次手繪紋樣。
他們只得先從身邊的藝術家著手,熟人更容易消除成見,跨界合作,形成雙方共贏的局面。
利用杭州豐富的藝術資源,他們不停地觀展、四處拜訪,逐漸找到理解與認可他們的藝術家。從零到一,再到擁有一批簽約藝術家,川樸終于踏上了“正途”。
他們彼此之間達成協議:藝術家將作品授權給川樸,川樸利用作品再創作。但并不是每一個藝術家的作品都能變成產品,尤其是絲巾產品。
川樸將藝術衍生品的主要內容定在絲巾、圍巾、包這三大類上,重新設計制作不僅要考慮畫家擅長的風格、受眾的消費情況,還有當下的流行色彩。因此,設計師的參考意見尤其重要,與藝術家的合作,更多是在爭吵、妥協、退讓的過程中完成。
去年立冬前,他們看到畫家李士運創作的布面油畫《翠松遠山》,線條明朗堅硬的青松與模糊暈染的留白形成鮮明對比,意境悠遠。“我用漸次鋪陳的白色,以不同的輕重力量涂抹按壓,有意中和了兩種不同顏料之間的差異。”
這幅有著中國畫意蘊的寫意油畫,徹底征服了他們。川樸也想趁機嘗試做一批羊毛圍巾,而不只是絲巾。最終,設計師經過數次手繪實驗,只提取了畫面中的一簇松針作為設計元素。松針保留了藝術家原作中的筆法與肌理,無摻雜的墨綠,配合高雅的銀灰,添加進雪花的白,一同湊成松葉別致多樣的顏色,灰綠、墨綠、淡綠……一簇簇松針擺放得錯落有致,將中國水墨畫的留白暈染表現得恰到好處。
這是川樸第一次做適合冬天的圍巾,他們準備用有“澳洲黃金”之稱的澳洲美利奴羊毛,但工廠卻以成本過高為理由直接拒絕了他們。三人不死心,打聽到南京的羊毛市場有原材料,當天便從杭州趕到南京,軟磨硬泡之下,讓老板不計數量,以批發價給了他們。
有了材料,才完成了基礎工作,染色調試是關鍵。藝術家的作品色彩層次豐富,打印出來通常色差很大,需要反復進行調試,印制完成后,面料要置于102攝氏度的蒸汽機器里做固色處理。這個過程需要與打印時的顏色不斷地磨合調試,才能把握好最終出來的效果。
興趣才是生產的源動力。只有真的喜歡做這件事,才會在想要放棄的時候繼續堅持;
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川樸的所有產品在材質和制作工藝上都有著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塑造產品的故事。一件產品,一位畫家,一個故事,形成了川樸獨特的企業文化,藝術家的故事為產品注入了人性化的色彩。
價格:660元
選用100%純天然澳洲美利奴超細羊羔毛,用進口活性染料染色,采用手工卷邊縫制。在乍暖還寒的季節里,圍巾就是無聲的心意表達。
好產品,自然少不了對細節的要求。卷邊看似簡單,其實是門精湛的手藝活,是由蘇州的老師傅手工縫制而成,針腳細密,過渡均勻,避免機器卷邊容易脫線的問題。
杭州川樸工作室的店鋪。
澳洲羊毛圍巾《落雪青松》實物圖。
所以一款藝術衍生絲巾的誕生,從創意到最后打樣成型,要歷時兩個月之久。若要節約精力和成本,當然有捷徑可走。比如省去與藝術家的合作流程,用電腦設計,也可以轉移工廠陣地,就近選擇原料生產地……這些看起來“輕松不少”的想法,一次都沒有出現在川樸工作室眾人的腦海里。“因為我們就想做一些看起來浪費時間卻值得付出的事情。”
經過幾年發展,川樸已經簽約了20多位藝術家,李士運、曹衛紅、林愛國、馬青等,誕生了約百來款絲巾與圍巾。他們主要通過線上方式銷售,老李說:“我們還處于發展階段,推廣并不重要,但希望更多人了解產品背后的故事,給藝術家更多的推廣渠道。”
川樸也逐漸拓展線下渠道,除了杭州的工作室,也將作品放在朋友的店面,城市的畫廊,以及方所等文藝書店進行售賣。因為客群主要是女性,在圍巾之外,小睡裙和眼罩即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