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艷霞
這間開在工廠里的書店,保留了原有廠房的工業化氣息,又增加了許多文學的氣質。
趙杰
80后男生,全民暢讀書店創始人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楊莊大街69號筑福國際西廠區
全民暢讀(特鋼白樓)
電話:13681496529 13810459992
全民暢讀空間的創始人趙杰是位80后,開過酒吧、咖啡店,干過教育培訓,全民暢讀閱讀空間已是他的第3次創業。說起與書的情結,他并沒有那么多的執念,只是從小就喜歡文具和書。“記得小學時,長輩們帶我去商店。雖然饞得要死,卻假裝乖巧地選擇了書。”
所以兩年前,當他第一眼看到石景山特鋼廠里的舊廠房時,電視劇《奮斗》里的一群年輕人在Loft里生活、奮斗的場景在那一刻開始回放。他想要在這個沒有經過任何包裝的地方,給那些奮斗著的城市青年打造一個棲息地。
“這個地方是最沒有商業價值的,第一人少,第二難找。”趙杰說,這更激發了他嘗試的欲望。先請工人用簡易鋼材和陽光板搭出兩層結構,后來發現很多想法工人無法完成,于是8個人的團隊全員親自動手。“那3個月,我們常常從早上六七點干到凌晨兩三點。”在趙杰看來,上一代人辦公司,要通過個人魅力、股權和金錢來駕馭團隊,但到了自己這一代,更多是通過大家共同為一件事情去奮斗的激情。在創業初期,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親自動手,大家也會對公司付出更多的真心。
不過,趙杰低估了北京天氣的危害。2015年年底全民暢讀開業,在四處漏風的空間里,咖啡沒喝幾口就涼了。而接下來的日子,經營也極為慘淡,每天流水僅十幾元、幾十元,甚至不開張。“我過去做餐飲,每天流水都有十幾萬元。”但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趙杰猛然發現人流陡增,店里又變成了“菜市場”的模樣。這不是趙杰最初想要的樣子,時值全民暢讀開業一周年,他決定對空間進行升級改造。
耗時7個半月,用掉200多噸水泥、35噸鋼,全民暢讀空間主體改造總算完成了。2017年7月20日,全民暢讀在內部裝修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重新開業。一進門,大家看到的是刨花、水泥、鋼筋,咖啡餐飲都還沒影兒,再上到二樓、三樓,都處于未完成狀態。讀者的熱情反到被激發出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意見,這里圖書應該怎么擺,那里該有一盆綠植。“空間設置很大一部分來自讀者的建議。”趙杰說。
一位即將到日本留學的女孩登高爬梯擦書架,還有在公司上班的白領負責給圖書掃碼,“義工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劉靖也是書吧的義工,和她擁有同樣身份的有近十位讀者。在店內員工的指導下,劉靖每周都會把那些放亂了的圖書放回原位,再將樣書—本本包好書皮。
書吧對此也有相應的積分予以回報。“我們按照工作小時進行積累,9個小時會得到120分積分,用這些積分可以在店內進行消費。”趙杰說,其實大家并不在乎這些,而是看重在空間的體驗。通過深度參與,他們更珍惜與這個空間的相處。
顛覆傳統書店的經營,還不止這些。書吧不僅有公共閱讀空間,也有8個4平方米至15平方米的收費小書房供讀者使用。“這些區域每小時收費20元、30元、50元不等。會員可以免費使用3個小時。”趙杰說。
“試營業第一個月我們就開始盈利了,目前每個月都在穩步增長。”對趙杰而言,全民暢讀的實體空間僅僅是開始,他的真正目標是打造一個文化生態科技平臺,通過實體文化空間和文化科技平臺,將用戶社群打造成用知識鏈接人與人的精神部落。
趙杰注意到一組數據,目前國內大概有30%的書籍一年賣不到5本,50%的圖書僅賣到10本,每年幾十億元碼洋的書被打成紙漿,大量圖書資源浪費閑置。“目前和將來,圖書共享、知識共享是必然的。”他說,希望通過實體店和真實客戶面對面交流,產生真實有效的用戶使用數據,為文化生態科技平臺服務,“而全民暢讀App也已經開發完畢,等待時機上線。”
許多人去過一次“全民暢讀”,就會習慣性的去很多回,大家都把這里當作了“自家書房”。讀書、喝咖啡,度過每一段閑暇又愜意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