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從1999年開始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3億,到2050年,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群體的日益壯大,導致產業需求旺盛,眾多國企、民營企業紛紛入局,潛在市場規模已接近5萬億。
從2013年開始,各類企業紛紛進入養老產業,此后,保險、地產、醫療服務等企業開始涌入,從2015年開始,大健康、互聯網公司等也開始進入,養老從業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競爭日趨激烈。2016年,大數據、互聯網、O2O等技術類企業開始大規模進入,推動養老服務業的革新和整個養老產業格局的變化。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養老產業分會副會長陳大慶表示:“養老是系統工程,新技術公司的入局,智能產品的廣泛應運,不斷推動著養老服務和產品的革新,對整個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數字家庭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云端健康體檢系統、可穿戴設備等廣泛進入養老產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養老以“居家、社區、機構、地產”為核心的空間格局,正如互聯網打破消費購物的空間制約一樣。
現代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可以做到對人力的解放,打破養老的空間制約,其服務的即時到達率,康養監測的系統性、科學性、便利性,會惠及更多老年人。
隨著科技的進步,家居生活也日益智能化。智能居家養老是一種兼容并蓄的養老模式,既能滿足老年人對“家”的需要,又能對老人安全提供保障。
智能居家養老是最適合老人的親情養老,也是傳統居家養老的升級和優化,繼續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孝”道精神,既滿足老年人對“家”的需要,又合并了網絡遠程技術和實時健康管理的優勢,配合智能居家系統讓子女隨時了解父母的健康狀況,父母外出時也不必害怕出現迷路或走失等狀況,父母出現意外狀況時子女更能第一時間得到通知,充分滿足了子女對老人的呵護需要與管理。
全國各地區都開始積極提倡智能化居家養老,讓老人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通過現代化科技手段完善居家養老質量。
2016年年底,三胞集團河南安康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與安陽市政府簽約,承接安陽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將安陽市的12349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打造成全國20個為老服務信息中心示范項目之一。安陽市政府以公開招標和政府采購形式引入專業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標志著政府角色從大包大攬向統籌社會資源轉變。
“互聯網+智能養老”模式由居家養老平臺和智能終端組成,納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每人配發一部手機,作為老人專用終端呼叫器與服務信息中心連接,該終端呼叫器可以實現一鍵撥號功能,并提供緊急呼叫求救和求助功能。老年人撥打12349服務電話,可享受緊急援助、主動關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急等線上線下服務。
2018年1月的一天,助老員馬翠花手機里的安康通APP提示:今天接到3個工單,需要為失能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早上8時,馬翠花騎著電動三輪車趕到第一位老人家——蘇家村社區蘇治太家,今年70歲的蘇治太老人已癱瘓7年,生活無法自理,老伴兒常新榮一人照顧力不從心。被納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后,蘇治太每月可免費享受兩次上門助老服務。看著馬翠花熟練地為老伴兒理發、洗澡,常新榮非常欣慰。馬翠花一邊忙手里的活兒,一邊陪老人聊天,等一切收拾妥當,她登錄APP進行任務交接,接著又趕往下一位老人家。
像馬翠花一樣的助老員,安陽市現在有40多名,助老員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中。
助老員怎樣接單,他們的服務是如何被監督的?在安陽市12349為老服務信息中心,記者找到了答案。走進服務信息中心,電話聲此起彼伏,10位接線員有條不紊地記錄來電老人的預約上門服務信息。
目前,老年人可在線下助老員的幫助下,享受助潔、助浴、助行、助餐、助醫、助聊、助學等10大類50多項服務。“電話一打,服務到家”成了老年人的口頭禪。
隨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在全市推進,安陽市已有2600多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最終將實現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在城區全覆蓋。
子女不跟父母住,難免會擔心父母的健康,父母身體患病了通常不告訴子女,怎么辦?現在有了智慧健康養老平臺,就不用擔心了,子女將可通過手機查看老年人的身體情況。如今,這種智慧型健康居家養老已經走進安徽銅陵市部分老年人群中。
“只要按一下,然后就會出現數據,您看,很方便吧。”當天上午,智能健康養老應用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戴有鈞的家中,向76歲的戴有鈞老人傳授血壓儀和血糖儀的使用步驟。“來,我現場操作給您看,只要這樣,然后……”現場,工作人員耐心地指導著戴爺爺如何使用,簡單的操作,不一會戴爺爺就學會了操作方法,血壓儀的數據便顯現出來。“高壓153mmHg,低壓75 mmHg,心率63次/分,你的血壓屬輕度高血壓范圍。請您注意飲食,加強鍛煉。”“這么方便啊,以后我想測量就不用去醫院了!”方便的操作,貼心的服務,這讓子女都不在身邊的戴爺爺笑開了花。
“別看這些事情不起眼,對我們子女倒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在戴有鈞測量血壓的同時,女兒戴箐的手機上也收到了一條信息,提示自己的父親測量血壓的情況。戴箐告訴記者,她的父親不僅有高血壓,血糖也有些高,而她平時由于工作忙碌,經常一個星期都難以和父親見上一面。“他年紀大了,有時候真的很擔心他的身體。自從有了這個智能養老平臺,我就放心多了。只要他在家里測量血壓血糖,我的手機立刻就收到數據,如果數據值較危險,還會自動報警,多方便!”
智能健康養老應用項目負責人曹利介紹,血壓儀、血糖儀通過實時監控的血壓、心率等生理指標,連接到智能養老服務云平臺,實現安全看護、健康監測、跟蹤預警等功能。只要老人測量血壓,不僅自己能夠了解身體信息,在外工作的子女也可以通過安裝手機APP連接云平臺,隨時關注老人的健康狀況。“目前,平臺在日常工作日及工作時間內對加入平臺內的老人健康狀況實時監測,保證老人第一時間的需求能夠得到及時回應。同時子女可通過手機查看老人的健康情況,不用擔心父母報喜不報憂了。”
早在2016年,山東臨淄區就由社區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服務網絡、呼叫中心)、社區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三級系統平臺)、智能終端通訊產品(一鍵通呼叫器、固定電話、視頻傳輸警情終端、老年手機等)組成信息化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在該平臺,小到送油送米,大到送醫急救,通過隨身所攜帶的“一鍵通”智能終端通訊產品,老人都可在最短時間內享受服務。
據悉,從2010年開始,善慈軒就開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是國內比較典型的居家智能養老企業,通過智能系統對老人信息進行錄入、分析、管理,當老人有需求或與緊急情況時,只需按動手機上的“SOS”鍵或者觸發老人可穿戴設備的急救按鈕尋求第一時間的幫助。“除此之外,‘一鍵通還設有無憂通話、智能定位(尋找迷路老人)、情緒輔導、老人社交、天氣預報、便民服務等服務。”善慈軒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慶國說。
中央廚房把控食品安全、手機APP點餐、免費送餐上門,天津市試點智慧配餐的新模式,打造“看得見的廚房”,通過“互聯網+”養老,讓老人在家就能吃到安全、衛生、實惠且品種多樣的放心餐。
河北區烏江南里的劉秀蘭老人平時兒女不在身邊,她與老伴每天總為吃飯發愁,月牙河街日間照料中心的配餐服務給她解決了難題。需要配餐服務時,她只需用手機點擊APP,查看菜譜,選擇自己喜歡的菜品,下單就可以了,工作人員會很快將熱乎乎的飯菜送上門。遇到天氣不好老兩口出不去的時候,用手機訂餐特別方便,吃得比外面便宜和放心。
能讓居家老人換著樣兒點餐的背后,是月牙河街日間照料中心與配餐企業聯合推出的智慧配餐系統。居民通過手機APP就可以隨時看到配餐企業“中央廚房”內的所有菜品,并可隨時下單。“中央廚房”通過大數據計算,每天實行定量定制;為確保食品新鮮,實行工廠化加工模式,每天都是早晨統一配送新鮮蔬菜,加工出來的飯菜經過快速降溫,可以保持飯菜原有的色香味,并直接配送到社區。據這家餐飲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本身有自己的蔬菜基地,采摘下來的蔬菜通過低溫冷藏,在冷藏的狀態下進一步分餐、裝箱,通過專業的冷鏈物流車進行運送,以達到對菜品原材料嚴格把控。
據了解,今年,天津市的各級政府部門探索提升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功能,積極引入“互聯網+”養老模式,讓更多企業參與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運營中來,截至目前,已經有212個社區實現智能居家養老。
老人早晨沒起床自動發出預警;睡覺時開啟防盜功能;突發疾病“一鍵求救”;老人摔倒可遙控“一鍵求救”。
通過隨身佩戴智能遠程心率監護儀,實現 7×24小時心率/心電/血壓/PWV數據采集、顯示、存儲、發送、預警及提醒第三方介入等先期功能,以達到早期發現亞臨床期心血管病變,及時捕捉心血管疾病前兆性異常,實現疾病趨勢判斷。
同時,后臺的醫護專家團隊對個人健康檔案進行分析,提供專業健康咨詢,推送康復指導;對有診療需求的客戶,及時提供就診醫院信息,并將個人健康數據共享給就診醫院,作為診療參考依據。
利用平板強大的網絡功能,集成醫療相關檢測技術,研發出全新概念的健康一體機,可以同時測量血壓、血氧、心電、心率、脈率等多種生理指標,利用平板藍牙功能隨時上傳如血糖,體重體脂、尿常規等數十多項生理指標。配置個人身份自動識別系統,支持一機多人使用的健康檢測。平板中WIFI、GPRS的強大網絡功能可實現數據的及時傳輸,滿足健康管理平臺和醫療衛生專業機構健康大數據的收集,支持遠程視頻功能,讓用戶足不出戶,便享受名醫“面對面”的問診服務。
GPS/WIFI/LBS三重定位,當老人遇到危險或者急病復發等緊急情況時,只要按下“SOS”按鍵即自動向監護人撥打電話,同時發送包含地理位置信息的求助短信。搭配藍牙血壓計、血糖儀等健康設備可進行健康測量,測量結果異常時,自動發出預警信息給子女或醫生,讓他們第一時間得到數據、做出判斷,采取相應措施。
藥盒的硬件設備可實現患者服藥時間的靈活設置,到點聲光提醒,服藥記錄自動上傳等功能;手機終端的應用APP可實現遠程設置藥盒參數和監護人信息推送等功能;后臺大數據可實現全病程服藥數據統計和藥物數據分析,不良藥物反應反饋等功能。本產品可廣泛應用于結核病、慢病管理、傳染病、精神病等長期服藥患者的用藥管理。
鑲嵌式微型傳感器可以追蹤睡眠狀態,記錄睡眠體征,分析睡眠數據,自動生成診斷報告,隨時為家人提供睡眠數據。
內置導航系統,可以幫助使用者不迷路,為他們提供出行的安全感和直接需要的幫助。內置的綜合導航裝置不僅可以指示位置,還可以作為健康管理設備使用(實時測量脈搏、血壓等)并配有傳感器和SOS求救按鈕,一旦按下按鈕,系統便會聯系幫助中心并將使用者最近的健康資料和所在位置直接傳送過去。有的還具有通話功能,方便求助。
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同時享受按摩并監測記錄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通過數據自動調節座椅的高度和椅背的角度。
老年人可以通過語音和簡單的手勢便捷的操控電視界面,同時互聯網的連接可以方便的在電視上與子女通話,智能化的影音系統可以自動調節音量,根據氛圍調節音量和模式。同時,智能電視還可以通過語音自由選擇節目,根據周圍的光線強度,自動調節屏幕的亮度,符合老年人的視覺的變化。10.紅外線報警器安裝在洗手間或老人常去的地方,如果老人連續四五個小時沒有在感應儀前通過,報警器就會自動報警,服務中心可馬上撥打老人家中電話,如果沒人接聽,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前往。
編后:看來,智慧養老在我國發展得十分迅速,從民間到政府,從產品到服務,都非常重視智能技術在養老中的應用。相較于機構養老而言,智能居家養老系統可以提供日常照顧和醫療護理,并通過物聯網技術確保其安全性和獨立性。老年人的日常活動范圍內會被感應器檢測,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生活起居等都會得到監測和照顧。同時,智能居家養老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及最新的“云管理”為老年人提供了安全保障,若一旦發生突發狀況,智能終端設備能立即通知醫護人員或親屬,使老年人能及時得到救助服務。與傳統養老服務相比,智慧養老解決了服務中人力做不好、做不到和不愿意做的諸多問題。可以預見,“智能+”將成為影響未來養老格局的重要力量和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