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霄
中圖分類號:F243.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1-000-02
摘 要 持續完善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是企業管理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其中科學制定成員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是央企集團實施管控的重要保障。為使考核制度指標設置更具有針對性與導向性,更好地指導成員企業精準制定戰略規劃,結合相關文件精神,央企集團充分考慮下屬企業近年所處行業發展趨勢與經營實際,提供了擴充調整考核指標內容與權重的思路,以期充分調動各成員企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凝聚形成集團發展的強大合力。
關鍵詞 績效考核 指標體系
一、指標擴充完善的必要性
傳統意義上,成員企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體系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對應國資委對中央企業考核的指標體系設定,包括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兩項,其中基本指標指利潤總額和經濟增加值,能夠客觀反映企業年度實際經營情況;分類指標根據企業功能定位和所處行業特點,針對企業管理“短板”,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及風險管控能力等因素予以確定。二是根據各成員企業行業性質設置的管理修正指標,為扣分項,能夠體現其履行相關管理職能完成考核任務的情況,并由集團對應職能部門歸口管理計分,作出修正判定以推動管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與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的考核指標體系已不能夠對成員企業經營起到全面導向作用,不再適用于當前企業開展合理的業績評定。為更科學地評價成員企業經營業績取得的進步成果,更準確地評估改進空間、程度與方向,引導、推動成員企業持續提高經營管理和技術水平,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需對成員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指標進行擴充。
針對各成員企業所屬行業的特點,突出戰略引領和經營個性化差異,著力提升各板塊核心競爭力與經營管理水平,聚焦執行力和板塊協同,做到“內強筋骨、外拓發展”,通過有效激勵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二、體系指標擴充完善內容
基于以上必要性分析,考核指標內容建議擴充為:經營指標(原財務指標)、黨群與黨風廉政指標、個性化指標、管理修正指標和特別獎懲指標五部分,并為各項指標分配權重、賦予分值。以滿分100分計算,指標體系具體變化情況體現為:第一,將財務指標更名為更具有概括性的經營指標,既滿足國資委對中央企業考核基本指標的要求,又考慮為新增的導向性指標勻出合理權重,將其基礎分值由原先的100分壓縮至75分;第二,強化黨群工作和黨風廉政指標的評定作用,將黨建考核指標由原先管理修正指標扣分項挪至指標得分構成項,并賦予10分的分值;第三,新設的個性化指標以切實提升板塊間協同性與企業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為各成員企業“量體裁衣”設定年度工作和中長期規劃相結合的滾動指標來體現考核的準確性和均衡性,包括戰略性指標與年度重點工作指標,并賦予15分的分值;第四,擴充管理修正指標內容與分值,應涵蓋集團投資、財務、人事、審計、工程、運營等重要經營相關部門職能,再結合各職能部門的管理細則核定所扣分值,合理分配扣分權重,其中達到各項管理指標要求的得0分,著重需加強的管理領域賦予較高分值以突出修正作用;第五,新設的特別獎懲指標分為獎勵與懲處兩個方面,獎勵主要是對工作成果及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承擔重大戰略任務等取得突出成績、獲得國家財政稅收優惠以及為集團利益最大化和板塊間協同性作出突出貢獻等情形,在經營業績得分基礎上予以額外加分;懲處主要是對成員企業發生了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重大經營風險事件、法律糾紛、違規違紀等情形,或個性化指標完成情況較差的,予以額外扣分。特別獎懲分值可根據不同行業及業務特點酌情設置。考核指標結構調整后計算得分公式為:
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得分=(經營指標分值+黨群和黨風廉政指標分值+個性化指標分值-管理修正指標分值)×經營綜合系數+特別獎懲分值
成員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結構表1
序號 指 標 成員企業1 成員企業2 成員企業3 成員企業4 成員企業5 ……
一 經營指標
(75分) 基本指標 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 ……
EVA EVA EVA EVA EVA ……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分類指標 ……
二 黨群廉政指標
(10分) 黨群工作 黨群工作 黨群工作 黨群工作 黨群工作 ……
黨風廉政 黨風廉政 黨風廉政 黨風廉政 黨風廉政 ……
三 個性化指標
(15分) 戰略性
指標 結合集團戰略發展方向要求,根據各成員企業戰略規劃、中長期任務以及發揮的功能作用,選取兩項任務設置,并按照任務重要性分別賦予權重分值。
年度重點工作 結合集團對各成員企業下達的年度工作具體任務設置,并按照各項任務的具體步驟與完成程度合理賦予分值。
四 管理修正指標
(酌情設置) 預算管理、投資管理、資源管理、用工和薪酬管理、審計整改、工程管理、服務質量管理等
五 特別獎懲指標
(酌情設置) 1.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包括科技項目及科技成果獎勵); 2.承擔重大戰略任務等取得突出成績;
3.集團利益最大化、板塊間協同性突出;4.爭取國家財稅優惠或政府補貼等;
5.其它重大成績和貢獻事項,以上5類情況酌情加分;6.發生了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重大經營風險事件、法律糾紛、違規違紀等情形,或個性化指標完成情況較差的,酌情扣分。
三、保障考核指標體系有效運轉的措施
(一)修訂考核制度與相關細則固化工作機制
集團考核工作主管部門應據考核指標結構調整內容及時修訂有關制度辦法,并發布配套《成員企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計分細則》,其中個性化考核指標計分細則》按年度制定,并隨實際工作任務要求動態調整;管理修正指標計分細則由負責管控各職能的集團部門歸口制定,各司其職。
(二)制定動態跟蹤落實措施
集團可通過月例會形式動態了解各成員企業考核指標落實進度,定期分析評價各成員企業考核任務完成情況,采取一系列指導和措施,幫助協調存在問題,助力各成員企業順利完成年度考核目標。第一,進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溝通宣貫,著重為集團各相關職能部門、各層級負責考核執行主體講解考核新框架的先進性與適用性;第二,輔導各成員企業緊密圍繞集團戰略規劃,制定契合本單位業務特點的考核指標,并細化明確各項任務的完成程度;第三,集團各考核相關職能部門應各司其職,以問題為導向及時主動溝通,強化過程控制,嚴格按照有關細則與管理辦法督導各成員企業完成考核任務;各成員企業對因外界環境條件變化而確實需要調整的考核項目,應及時履行上報程序申請調整。
四、下一步指標改進思路
根據最新相關文件,將中央企業劃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實施差異化考核,分別對不同類型企業考核指標構成明確,并根據企業類型特點設置了權重。其中,對于商業類企業(含商業一類和商業二類),年度考核指標仍分為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兩大類,但對各項具體指標的權重進行了區分: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商業一類企業),利潤總額權重40%,經濟增加值權重40%,分類指標權重20%;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企業(商業二類企業),利潤總額權重30%,經濟增加值權重30%,體現企業承擔關系國家安全、國家重大專項任務等完成情況的分類指標權重30%,體現行業特點、發展階段的管理短板分類指標權重10%。對于公益類企業,年度考核指標分為社會效益指標和經濟效益指標兩大類,根據不同企業特點進行差異化設置,社會效益指標包括公益性業務完成情況和保障能力等,具體指標視企業情況確定,指標權重不低于60%;經濟效益類指標包括經濟增加值和成本控制等,指標權重不高于40%。利潤總額作為考核指標的,權重不高于20%。按照如上企業分類情況及權重分配,各類企業在明確自身類別后相應對本企業考核指標進行調整,逐級推動成員企業考核指標體系的優化工作。如,本次擴充完善的指標中,動態的個性化考核指標設置最能體現企業不同類別特點,可在各成員企業的戰略指標和年度重點工作融入并設置所屬分類的側重指標,根據其發展定位和經營性質每年核定,以推動板塊間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