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11-000-01
摘 要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隨著我國經濟近年來迅猛發展,國有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也日益增多。本文對國有企業存在的法律風險、防范措施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 國有企業 法律風險 防范
國有企業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已學會運用經濟法律規則,創造良好的經營業績。但國有企業法律建設相對薄弱,法律意識不強,合同管理不夠規范,造成了一些難以彌補的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加強法律建設,防范企業法律風險,促進企業穩步發展。
一、國有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
(一)機構不全,職能不強,隊伍不專業
一些國有企業尚未建立綜合法律服務機構,法律部門多隸屬于其他部門,大多未設立專門辦公場所;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尚未形成經常性長效工作機制。法律服務人員難以介入合同審查、合同談判、經營決策、項目論證、工程招投標等重要經營活動,造成各項經濟活動缺少法律審查環節,埋下許多經濟隱患和經營風險。法律服務機構總體上職能不強,對依法維護企業權益重視不夠,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法律工作與其他事務性工作混同,解決經濟糾紛及法律問題的力度不大,效率不高。
缺少專職法律工作人員,多為兼職,業務能力相對較弱。由于人員配置不到位,專業素質不強,在法律條文的理解和具體操作上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法律服務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沒有發揮好從法律上進行“源頭把關”的作用。
(二)缺乏法律和契約意識
一些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識,在簽訂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實體上及程序上的諸多問題,規范化程度不高,在合同標的、文本格式、履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法律漏洞。由于合同書內容、條款殘缺不全,責任追究無合同依據,這樣就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往往授人以柄,難以保證合同目的實現,反而增加了合同風險系數,一旦發生經濟糾紛,國有企業往往只能自食其果。再者,企業簽訂經濟合同,對事先審查、論證、調研工作重視不夠,風險意識不強,導致合同權利、義務設定失誤,特別是造成違約責任條款殘缺不全。這樣一旦對方違約或者鉆合同條款的漏洞,就會使己方陷入被動,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二、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措施
(一)健全機構,強化職能,優化人力資源配置
要高度重視企業法律建設,健全法律機構,強化職能,形成綜合協調工作機制;努力構筑國有企業法律體系,把企業經營活動置于法律的監督和保護之下。企業法律部門應當擔負起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法律依據,做到依法經營,科學決策,積極維護企業的各項權益,努力規避、化解市場風險,為國有企業經營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在建立、健全法律工作機構時候,要不拘一格,把精通法律、熟悉經營的同志充實進來。明確權利、責任和義務,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定期為法律工作人員提供培訓和進修的機會,不斷提高其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規范法律服務工作程序
法律部門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及時高效地處理各種經濟糾紛,切實維護國有企業的權益。首先,對事關國有企業重大經濟利益的案件,要慎之又慎,統籌兼顧,協調一致。接到案件后,要及時向上級單位匯報,爭取支持,深入調查了解案件情況,研究確定法律對策。其次,在處理民事經濟糾紛時,應積極主動的請當地政府參與協調、平息,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最后,協調不成而引發訴訟的,要積極應對,制作法律文書,訴諸法院裁決;訴訟過程中,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有節,妥善處理好各類經濟糾紛;對法院判決或裁定要持辯證態度,深入分析,權衡利弊,決定是否申請執行或提起上訴、申訴。法律部門要介入經營管理活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切實把好法律審查關。開拓多元化法律救濟途徑,依法追究對方違約經濟責任,維護企業利益。
(三)加強企業合同管理
建立、健全合同審查機構和管理制度,發揮法律服務人員的作用。因此,法律部門要全程參與合同管理,使合同管理工作更加規范、科學、合理。要制訂嚴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健全合同審查機制,實行合同簽約人負責制和重大合同履行報告制度,促進依法審慎簽約。合同負責單位、合同承辦人要對合同的前期調查、談判、簽約、履行、驗收、結算等全過程負責。同時企業法律部門應當重視經濟合同文本、憑據的收集、整理、歸檔工作,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一旦涉及經濟糾紛,要及時調查經濟往來記錄,查閱原始檔案,搜集、保全相關證據,提高勝訴的機率。最后要健全招投標機制,減少合同項目成本。除了常規的合同審查程序外,要健全并實施招投標機制,強化招投標合同項目的全方位、全過程管理,促進合同的順利履行。法律部門要從合同的立項、談判、簽訂、履行、驗收、結算等各個階段都進行了跟蹤管理。
三、結語
為有效預防、減少各種經營風險,國有企業需要加強法律工作,不斷健全法律服務機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規范法律服務工作程序,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加強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預防、減少企業經營或決策風險,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續超.以創新探索法律風險管理新模式[J].現代國企研究,2013(07).
[2] 趙若花.中國企業風險管理“跛腿”[J].法人雜志,2014(05).
[3] 陳衛華.淺談企業法律風險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3(10).
[4] 于興江.論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J].新西部,2013(08).